才华得到肯定

720年冬天,李白离开大匡山,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这时李白已经年满20岁,他英姿勃勃,信心十足,自以为学业大体上已有成就,剑术也练得不错,大可以到社会上显一显身手了。这天,他向父亲禀明要去游益州,即今四川成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广泛结交,来寻求荐举的机会。父亲一听立刻赞成,还称赞他这是上进之举,即便不能成功,也不要着急,嘱咐他带好自己的诗文,一路小心,早日回来!

这座古城既是蜀郡的首府,也是剑南道的大都督府所在地,剑南道管辖着三十多个州。它历史悠久,远在战国时期秦惠公灭蜀国,派张仪修筑了城池,设立蜀郡,成为秦国重要的组成部分,秦孝公派李冰为太守,开发水利,修筑都江堰,灌溉着千里沃野,遂号称“天府”。

自西汉以来,不断开发,物产丰富,桑拓遍野,养蚕技术不断提高,蜀锦闻名于世,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司马相如、扬子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李白一路上的心情是非常愉悦的,一个更让人兴奋的消息这时传来了:礼部尚书苏颋来益州上任了。

李白听了这个消息后,暗想“苏颋在当朝有很大的名声,赵蕤曾经讲起过他,说他不但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为人清廉正直,能够识拔贤才。今天路途相逢,怎能错过机会。”

想到这里,李白就停歇在了苏颋的必经之路上,等待他的到来。

快到中午时分,从北面的官道上来了一大队人马。李白看那阵势,知道肯定是苏颋来了,他连忙迎上前去,拦在轿前,问道:“这可是许国公苏颋老大人的官轿吗?”

那开路的官差点点头,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问道:“公子找我家大人有事吗?”

李白立刻从抽中取出自己写的几篇诗赋,双手递给那位官员说;“我是蜀中布衣李白,现有诗赋一卷,很想请仁兄转呈许国公一阅,不知能否得到拜见?”

官差接过诗文,看了看那一笔雄浑飘逸的小楷,又端详了李白片刻,终于答应了李白的请求。

不一会儿,那轿帘掀开,一位50多岁的老先生,从里面走了出来。李白连忙走上前,拱手行礼。

从轿中下来的人正是苏颋,他见李白一表人材,举止潇洒,心中先自有了八分喜欢。不等李白开口,就笑容可掬地示意李白过来,然后指着其呈上的那卷诗文,亲切地说道:

“这文章出语不凡,我拜读后,实在钦羡得很!”

“晚生学问很浅薄,还请老大人多多指教。”

苏颋指着第一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赞叹道:“这篇写景清丽,意境空灵,末尾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秋’,写访友不遇的愁怅颇为动人。”

“这是晚生10多岁时的习作,大人过誉了!”李白谦逊地说。

“这就更不容易了!下面这篇《听蜀僧某弹琴诗》是什么时候写的呢?”

“这是晚生最近的习作。”

“看这句‘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秋’,写弹琴人与听琴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已颇具大家手笔。”苏颋一边看一边频频点头称赞:“妙!妙!妙!”

随着他的不断赞赏,周围的幕僚纷纷围了上来,苏颋指着李白说:

“这位青年书生,才华出众,文笔如江河奔流,确实是少见的人才。我一口气读完他两篇赋,真是爱不释手。如果再努力学习,将来可以跟汉赋大家杨雄和司马相如并驾齐驱呢。目前,他的文章骨力虽然略嫌不足,但已经具有独特的风格了。”

“多谢老大人指点!至于老大人的过誉,晚生是万万不敢承受的!”李白连忙起身,又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

“如今正是用人的时候,这等少年才俊就是我来蜀挖掘的第一颗明珠啊!”

苏颋笑呵呵地拉着李白的手,又说道:“你如果不嫌弃,我倒很想委屈你先在我府主持簿书,即指掌管文书的官,不知你意下如何?”

“多谢老大人提拔。”李白回答说,“不过晚生认为大丈夫一定要胸怀天下,向往四海。晚生现在的见识还很浅,经历的事情又少,所以很想花几年时间,先游历一下祖国的山河,等我的学识再上一层时,再为朝廷和老百姓做点事情吧!”

“好,好!大丈夫理当如此嘛!”苏颋抚掌大笑。

李白拜辞苏颋,脸上露着自信的微笑,迎着微风,大踏步奔向了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