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受牵连入狱

李白下山时,正值永王李璘大军也浩浩荡荡到浔阳,舟师旌旗蔽空,军鼓震天响,画角鸣传远近。军容整肃,武器粮草异常充沛,李白感叹:“有此王师,安禄山叛军何愁不灭!”

为了给李白接风洗尘,永王在他乘坐的最大一只楼船上大摆筵席,又是鼓吹齐发,又是轻歌曼舞,又是赋诗作序,又是高谈阔论,场面甚为热烈,情绪也更是高涨。

李白当场赋诗,其中“誓欲清幽燕”“不惜微躯捐”两句,使大家激动不已!至于“功成追鲁连”一句,大家谁也没有注意,只是认为乃陪衬之句,并未深究其意!

大军只在浔阳停留一天,翌日顺江而下,锣鼓喧天,军乐齐鸣,施旗猎猎,触舶千里,场面无比壮阔,令人心情振奋。

李白的心又沸腾起来了,虽然永王并没有拜他为大将,甚至还没有封他一官半职,但这整肃的军威,浩荡的军容已使他十分激动了,在东进途中,一连写下一组11首《永王东巡歌》,他满以为永王东巡是“天子遥分龙虎旗”,是奉旨行事,这一盛举,必将得到三吴人民的拥戴。

谁知就在李白靠在船舷,翘首远望,大做好梦的时候,唐肃宗早已诏命永王回到太上皇身边去,永王不从,唐肃宗便下令讨伐永王,并且调兵遣将布置了包围圈。

内战终于在金陵附近爆发了。

永王召募的大部分将士,都是为平定叛乱而投军的,如今弄成了永王不服朝廷拥兵自重的局面,大家便都不愿参战了。在将军季广琛的带领下,将士纷纷弃军而逃。

这样永王的军队来不及大战,便已溃败。永王见大势已去,慌忙地带了五个人,向南逃窜,途中被江西采访使皇甫侁的追兵捉获,而后杀死。

李白压根儿就没有弄清是怎么一回事,他只好杂在败军中,一路往南奔逃。可是,不久在彭泽,即江西彭泽县被俘,关进了浔阳的大牢,罪名是:忤逆作乱。

李白被狱卒推进浔阳的大牢,只听到“咣当”一声,大牢的铁门被关得死死的,四周的高墙把李白和外面的世界隔开了,他感到自己就像进了地狱。

李白趴在冰冷的地板上,仿佛是在做着一场噩梦。不知道经过多少时辰,他才拖着沉重的脚镣慢慢地挣扎着爬起来。他使劲捏了自己一把,感到一些疼痛,这才知道自己还活着。

他两眼望着囚室小小的窗户,头脑渐渐地清醒了些,记忆也在逐步地恢复。往事一件件地在脑海中闪过,他不禁老泪纵横:

“想我李白为躲避安禄山的铁蹄而千里南下,为平乱定国而投笔从戎,而今却成了因平乱有功而称帝继位的唐肃宗的死囚,有没有人能告诉我何以因报国而获罪!”

可惜他心中的呐喊,没有人能够听见,他问天天不应,问地地不语,又不禁想到自己以年近花甲之高龄,身陷囹圄,生死未卜,想到自己一家人,女儿在东鲁,夫人和儿子在豫章,即今南昌市,东西南北,骨肉分离,他又不禁呼天大嚎,泣之以血。

为了给自己辩诬雪冤,李白托一个好心的狱卒,给宗氏捎去一封信,让她务必找人,帮自己洗脱这不白之冤,以早日脱离囚牢。

宗氏捧着李白的申诉书在外面四处奔走,八方求援。李白在牢中度日如年,望眼欲穿。

一个年轻的狱卒因敬仰李白的文采,偷偷地送些书给他看,这才使他有些事情做,情绪有些好转。

夜深人静,在那阴暗潮湿的囚室里,在一盏昏暗的油灯下,李白在聚精会神地翻阅着汉朝司马迁写的一部历史书《史记》,他的胸中翻滚着历史的洪涛:

啊,这位精神焕发、目光深沉的先生,不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张良吗?你看他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之外,辅助汉高祖刘邦,力挽狂澜,由弱变强,奠定了汉朝的百世基业。这样的才能和功勋,真是千百年来少见的啊!

看呀,长城内外,烽烟四起,修弩骑兵,烧杀抢掠;忽然,一匹追风掣电的烈马从天而降,马背上驮着一位身躯魁梧、两臂如猿的将军,他张弓搭箭,怒视敌人,吓得匈奴骑兵狼狈逃窜。这不是汉朝的“飞将军”李广吗?

听父亲说,“飞将军”是我们李家的祖先,我的脉管里,他的血液正在奔流呢!

想到这里,李白一跃而起,大声疾呼:“牢门呀,快打开!我要发扬张良的精神,为国家为百姓创功立业!我要继承‘飞将军’的遗志到平叛战场上洒尽热血!我没有罪,我要出去!”

守牢的狱卒揉着惺忪的睡眼走过来,“先生,三更都过了,快点睡吧!”

李白长叹一声,跌坐了下来,一改往日的惆怅,想起古人说的“天高听卑”苍天尽管很高,却能了解地上的事,不禁自我安慰:我是一块纯洁的白玉,虽然身陷牢狱,但圣明的君子一定会看得见的。

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

六合洒霖雨,万物无凋枯!

半年以后,御史中丞宋若思带领三千军队从江南赴河南作战,部队经过浔阳驻扎在这里。

宋若思的父亲是宋之悌,与李白是好朋友。当年宋之悌流放朱鸢时,李白与他在江夏相遇,并有《江夏别宋之悌》一诗相送。

宋若思念此旧情,同时也相信李白入幕只是为了平胡报国,于是同崔涣共同审理了李白的案件。

他们根据:唐肃宗听到永王璘死的消息非常悲痛,对皇甫侁大发雷霆,说道:“侁既生得吾弟,何不送至蜀中,焉敢擅杀!”并命罢去皇甫侁官职,终身不用。

由此得出永王璘并非叛逆。永王璘既非叛逆,李白自然不能以“附逆作乱”论罪。

李白终于沉冤得雪,得见天日,他像那出笼的小鸟,想尽快地回到家中和亲人相聚。这时他得到了宋若思的邀请,想将其留在幕中。

从宾入幕,经此一难,差点丢了生家性命,照说李白应敬鬼神而远之,再也不会对政治有兴趣了。可是宋若思一邀请,李白就欣然前往,投入宋若思的幕府,积极参赞军务。

宋若思认为李白有才能、学问渊博,又善于写诗文,就写表章向朝廷推荐李白,准备任用李白,也希望朝廷封给他一个官职。

这封奏折不仅没有带给李白进入仕途的机会,反而遭到李辅国和张良姊等人的不满,他们在唐肃宗面前颠倒黑白,肆意污蔑李白,说什么“先安内而后攘外”“杀一儆百”。

唐肃宗于是降旨,要重新定李白死罪。

郭子仪听说了这件事,急忙进宫求见唐肃宗。此时的郭子仪因为平乱有功,已被封为汾阳王。

郭子仪跪在大殿上,恳切地说:“臣请求赦免李白。他确实无心谋反,实在是受了欺骗。”

“你别再说了,他的罪行朕已一清二楚!”唐肃宗生气地说。

郭子仪看唐肃宗不肯赦免李白,急得团团转,最后摘下自己的官帽,义正言辞地说“臣愿免去这‘汾阳王’的侯爵,以代李白赎罪,恳请皇上开恩。”

唐肃宗犹豫了,这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眼下局势还不稳,此人万万得罪不得,想到这里,唐肃宗开口道:

“既然老帅这样求情,那就免他一死,改判流放夜郎(在现在贵州省)吧!”

接到这道圣旨,宋若思瞠目结舌,李白更如五雷轰顶。就这样他又被押入了浔阳的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