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搭救郭子仪

735年5月,李白接到友人元演送来的书信,信中说他的父亲现在任太原府尹,负责镇守北方边塞,他要去太原省亲,想邀请李白同去。

李白本来也有出游的打算,但是苦于没有一大笔闲钱,现在得到疏财仗义的元演的邀请,来往旅费就不必操心了。于是他马上收拾起程,到洛阳和元演相会。

到了洛阳,已是五月,正是北游好天气。朋友两人渡过黄河,翻过太行山,经过泽州、潞州,走了半个月,才到了太原府。太原府既是边塞重镇,又是唐高祖的发祥地,因此在723年升为北都。这里气候宜人,风土人情分外古朴。

元演的父亲是一员勇猛的武将,虽已年逾半百,但精神矍铄。爱子的到来使他非常高兴,爱屋及乌,对李白也非常热情,陪他们参观了古柏参天的晋祠,游览了碧波荡漾的汾水。

在元演父子的热情款待下,时间过得飞快,一晃到了李白35岁的生日。早晨起床,李白从镜子里突然发现了几根白发,不由得又愁上心来:“人生七十古来稀。此生已过去一半了,可自己还是一事无成。也不知道远方的妻女现在怎么样了?尽管主人待我很厚,毕竟是寄人篱下,终非长久之计。”

于是他突然想回内地,但一想,回内地又怎么样呢?这些年碰的钉子还少了吗?于是他又想留在太原幕府中。怀着这种矛盾的心情,他不知不觉走了出去。

李白信步走来,听见远处传来阵阵的号角声,他过去一看,原来是太原的驻军正在操练兵马,只见原野上奔驰着急如飙风的骏马;校场上战旗飞舞,刀枪闪烁,羽箭呼啸。

李白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场面,刚才的思愁抛在了脑后,被这情景完全吸引住了。于是他征得府尹的同意,在军营住了下来。

晚上,军营里一片肃静,李白睡不着,披了件衣服,独自走出了帐篷。这时已经是半夜,只有几个巡逻的士兵在来回的走动。李白顺着月光往前走了几步,忽然看见不远处的一个帐篷里透出点点亮光,他很好奇,于是走了过去。只见帐篷里一个身材魁梧的下级军官,正在油灯下看书。这个人大约三十八九岁的模样,一脸的正气。

李白看了一会儿,咳嗽了一声,那个军官立刻警觉地抬起头,见门口一个书生打扮的中年人,奇怪地问:“你是……”

李白连忙拱手行礼,“在下李白,是你们府尹的朋友,看见将军深夜还在看书,有些好奇,于是过来看看。”

“那,快请进来坐。”

李白在小桌旁坐下,见桌子上摆放着一本《孙子兵法》。

那军官自我介绍道:“我叫郭子仪,是名武夫,还望先生多多指教。”

“小弟非常敬佩郭大哥的好学精神,很想听听你的读书心得。”

两人客气了一番,接着就议论起《孙子兵法》来了。

李白曾得赵蕤的真传,对兵法等也有一定的研究,可是他听了郭子仪对《孙子兵法》的分析后,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浅薄,眼前这位哪里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下级军官,简直就是孙武转世。

两人正谈得兴起,突然一阵紧急的号角破空而起,接着又是一阵。军营里马上骚动起来,所有帐篷里都响起了低沉的呼叫声。顷刻间,脚步登登,兵器锵锵,马蹄啾啾,汇成了一股波涛奔涌的声浪。

郭子仪霍地站起来,向李白拱拱手:李先生,子仪军务在身,失陪了。“说罢,提了宝剑,大步走了出去。

李白望着郭子仪的背影,心里想着:“这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哎,竟然被埋没在这里当个下级军官,屈才啊!”

第二天,李白估计士兵练兵结束了,就迫不及待地去找郭子仪,上次的交谈,给他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想这次再畅谈一番。可是到了郭子仪的大帐,这里空无一人,李白等啊等啊,等了有半个多时辰,可是却仍未见人影,只好怏怏地往回走。正走着,他忽然听见旁边有两个士兵在议论什么。

“俗话说军令如山,触犯了军令,也该斩首。”

“可是郭将军是为了救人啊,难道为了救人也不行吗?”

李白一听吓得冷汗直冒,连忙问道:“你们口中的郭将军,可是郭子仪?”

其中一个士兵答道:“是啊,他违反了军纪,已被押入了死牢,明天就要斩首了!”

听了这话,李白忙向一个士兵讨了匹马,一阵风似的朝太原府衙门驰去。过元演和李白的再三恳求,元府尹亲自审理了郭子仪的案件。

原来,在今天早上的演练过程中,一个小孩误闯了阵地,郭子仪怕小孩被进军的马队踩死,特地下马把小孩抱了起来,送到安全地带。结果,他手下的一对骑兵延误了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按军令必须斩首。

“他是为了救人,情有可原。而且此人文韬武略都非常出色,是一个难得的将才。您能不能网开一面啊?”

元府尹沉吟了片刻,说道:“按理说军令如山是违犯不得的,但念他是救人心切,而且是初犯,特赦免一次,让他在军营戴罪立功。”

郭子仪被放出来后,特地去找李白致谢。

李白道:“我和你虽然只是萍水相逢,但是我视你为知己,感谢的话你就不要和我说了。你为了救小孩,险些丢了脑袋,这时什么军纪啊?”

“军队就是这样子!”

“那你为什么还要从军啊?”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当目光远大一些。不能等到祸国殃民的乱子发生了,再临阵磨枪!依我看,照现在这个样子闹下去,将来一定会出大乱子的。到时候就需要我们为国出力了。”

“郭大哥,你看事情高瞻远瞩,实在令小弟佩服。”说完,李白从怀中掏出一本薄薄的蓝绢册,递给了郭子仪。

“这是家师半生心血的结晶,我想日后会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的,希望你好好地研读,了然于心后,记得自行焚毁便是。”

郭子仪一看竟然是京中盛传的《长短经》,真是感激涕零,正想拜谢,却被李白拉住。

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他们四目对视,谁也没有说话,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股暖流在两个人的心中流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