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岁月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报国无门的哀叹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想回家,可又怕看见许宗璞那张期待的面孔,于是就从黄河乘船东下,漫游梁宋。

梁宋一带,古迹也确实不少,尤其是汉代梁孝王留下的梁园遗址,让李白好多天都流连忘返。

九百多年前,汉文帝的小儿子,汉景帝的亲兄弟梁孝王,被封在这里。后来有功获宠,于是又大兴土木,广建园林,方圆范围有数十里。

在这梁园中又特地修起了一座平台,作为梁孝王举行文艺盛会之地。当时的文坛巨譬如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人,都是他的座上客。每当酒至半酣之际,司马相如等人便即席舞文弄墨,每个人都会写出不凡的佳作。

李白仿佛看见昔日这园中的高大的平台上,梁孝王正在大宴宾客;仿佛看见司马相如、枚乘正在即席吟咏,得意地朗诵着他们的诗文;仿佛看见台下的碧绿的水池旁边,伶人们正在清歌妙舞。

他正想走到他们中间去,忽然,这一切又都消失,只见一轮明月当空,照着一片废墟。他只有回到城里的酒楼上,借酒浇愁,借诗遣怀。李白离开长安以后,从黄河浮舟而下,来到这河南道梁宋一带访古,已经两个多月了。这两个多月中,一直郁郁寡欢,失望和悲哀沉重地压在心头。他多想把它们一下吐出来!阮籍的咏怀诗突然出现在他的脑际,于是李白便拍着栏干吟诵起来:“徘徊篷池上,还顾望大梁。渌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

吟着吟着,他恍惚觉得眼前一片洪波浩荡:“啊,我的故乡在哪里?我的前途又在哪里?”阮籍的诗非但不能为他消忧解闷,反而使他更加感慨。正感慨间,突然又转念一想:“人生在世,何必老这样悲悲切切?还是及时行乐吧。”于是随手拈起盘子里盛着的新鲜的杨梅,蘸着雪白的盐,就着酒,连饮数杯。

不一会儿,梁苑的荒凉景象又出现在他眼前:“啊,梁孝王的宫阙已经不复存在了,司马相如们也不等我就去了,到哪里去找他们呢?司马相如未遇汉武帝时,还有梁孝王赏识他。我呢?连梁孝王这样的人也找不到。”

一想到自己无处可去,又不禁泪下沾衣,只好过着黄金买醉的生活,聊以消磨光阴。最后,又自己安慰自己:“我现在不过30岁才出头,且学谢安归卧东山,待时机成熟,再一鸣惊人,实现我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也还不晚吧!”

离开梁国,李白又西上嵩山。嵩山,高大巍峨,峻极于天。因地处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怛山、南岳衡山之中,故称中岳。嵩山号称36峰,东面的主峰为太室,西面的主峰为少室,合称“二室”。所以名“室”者,以其下多石室,传说室中有石床素书,为仙人所居。嵩山的古迹仙踪也远在诸岳之上:据说,夏禹的儿子启出生时,刚一落地,他的母亲就变成了一个巨石,至今还在嵩山下,人称启母石。

据说,周穆王时的甫侯和申伯,周王朝的栋梁之臣,都是嵩山神灵降生。周灵王的太子,爱吹笙作凤鸣的王子乔,就是在嵩山仙人接引之下,跨鹤而去的。

据说,嵩岳庙前有汉柏,大者七人合抱,次者六人合抱,又次者五人合抱,汉武帝曾封为“三将军”。还有达摩面壁处,玉女帛处,鬼谷子学仙处,张天师得符处,嵩山可谓峰峰皆古迹,处处多仙踪。

李白遍游36峰,尽访嵩山胜迹。吹笙跨鹤而去的王子乔最使他神往,但是已经时隔千余年,到哪里去寻觅王子乔呢?

他听说,有一个女道士,人称焦炼师,是齐梁时人,已经200多岁了,看起来却只像五六十岁的样子,住在少室山下的右室中,不食五谷,唯餐石髓。身轻体健,行走如飞,千里之遥,朝发夕至。

于是李白便在嵩山中到处访求这位当代的活神仙。但他在嵩山中找了好些日子,只看见山月好像是她的晓镜,只听见松风好像是她的琴声。

一年开三次花的贝多树,落了又开了,李白终于没有找到这位活神仙的踪迹。他只好写了《赠嵩山焦炼师》一诗留给她,在诗的最后表示了甘愿跟她修道学仙的心情。在嵩山最高处,可以望见颍水自西而东,再折向东南,流向千里以外。游完了嵩山,李白便来到故人元丹丘新卜的别业“颍阳山居”。其位于嵩山少空山南麓,颍水岸上。其地北依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北极汝海,云岩掩映,是个修身养性的绝妙之地。李白看了丹丘的住所,心里非常向往,真想同他一道隐居,再也不想回归喧嚣的尘世中去了。但实际上李白只住了一个多月,便往洛阳去了。

由嵩山往洛阳,需经龙门。龙门,传说是大禹疏导洪水留下的遗迹。耸峙在洛阳西南的一座大山,好像被巨斧劈开成两半,两边的悬岩峭壁形成一道高大的门阙,伊水从中流过,北入黄河。因此,龙门又名伊阙。龙门的冬天,寒冷而又荒凉。游客都走光了,连最著名的奉先寺也空寂无人,只有寺僧。李白被无数的摩崖石刻迷住了,并且在那里住了下来。数不清的石龛,看不完的佛像,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当代。一处比一处精美,一个比一个高大。

其中奉先寺后的大卢舍那佛更是高大无比,壮丽绝伦。李白几乎每天到他跟前瞻仰徘徊,甚至顶礼膜拜。

“啊,光明普照的卢舍那,妙相庄严的卢舍那,摄人心魂的卢舍那,你大慈大悲,如日如月,可看见我的孤独和寂寞?可了解我的愤懑和悲哀?你的似有似无的笑容,意味深长的笑容,是笑我凡心太重呢,还是在给我以安慰和启迪?”

卢舍那佛亲切地俯视着他,却始终无语,似乎有意让李白自己去参悟。李白却去醉乡中求解脱。有一个夜晚,李白忽然从梦中惊醒,再也睡不着了。他索性起来点燃灯,在空旷的客堂里踱来踱去。偌大一个客堂还使他感到气闷,他索性又推开窗子。

窗外是冰天雪地。伊水变成了冰河,在暗夜中闪着幽幽的光。两岸的峭壁披上了白色的格甲,背衬着黑暗的天穹,清晰可辨。

寒气袭来,冻得李白瑟瑟发抖,更感到衣履的单薄和境遇的凄凉。

夏天,在梁园用狂饮浇灭了的火焰,又在心头燃烧。秋天,在嵩山让松风吹走了的凡心,又回到体内:

“想那殷代傅说,本是一个泥工,殷高宗发现了他的才能,他一下就当了宰相;想那李斯也本是一个猎人,秦始皇发现了他的才能,他也一下就当了宰相。

自己这些年遍谒诸侯,历抵卿相,却一直未遇。当此天寒岁暮还漂流在外,在这荒凉的佛寺中对着冰雪独自惆怅。啊,别人都有冬尽春来的日子,我却一直在苦寒之中。”于是他便把那悲不遇的古乐府《梁甫吟》高声吟诵起来。

忽又转念一想:“古代有很多的伟人也是在很晚才被重用的啊,想那朝歌屠叟姜尚,到80岁才遇周文王;想那高阳酒徒郦食萁,也是落魄多年才遇汉高祖。

自己还年轻,以后肯定会有机会的,又何必在这里独自叹息呢?何况当今毕竟是大唐盛世,皇帝毕竟是一代英主,怎会让人才长期埋没?只不过是我的时机未到罢了!时机一至,直上青云,自然有路。我还是不要太急躁吧!”于是,李白在732年冬天的龙门奉先寺壁上,留下了《梁甫吟》一诗: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辨,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梁父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阢当安之!洛阳,大唐皇朝的东都。它的城郭宫殿,它的坊里阡陌,它的柳色花光,它的熙攘繁华,都和长安相似。只不过长安城是由朱雀大街分为东西两半,洛阳城是由一条洛水分为南北两半。洛水上最大的一座桥名为天津桥,桥头有一酒楼叫作洛阳酒家。老板绰号董糟丘,虽是商人,倒也不俗,好与名士交往,名士们常来此楼置酒高会。李白在斗鸡、走马、击剑、任侠之余也常到此买醉,并在此结交了一批朋友,其中与元演最称莫逆。

元演是元丹丘的本家兄弟,一个安乐公子,富贵闲人,对李白十分倾慕,多次慷慨解囊,不惜一掷千金。

因此李白虽然囊中羞涩,却能在洛阳纵情游乐,度过了一段“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的狂放生活。洛阳的春夜,热闹的天津桥上,一辆辆油壁香车过去了,一队队银鞍宝马也过去了。天津桥下,一艘艘商船靠岸了,一只只画舫停泊了。嘈杂的市声渐渐沉寂下去,一轮明月升上了高空。

李白仰望着愈升愈高的明月,自言自语道:“光明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升得那么高?纯洁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常常被乌云遮蔽?你照遍了山川原野,照遍了古人今人,可知道哪儿才有皎皎如玉的世界?在你的照耀下,我已经度过了说32个春秋。我见过血,见过泪,见过奸诈的脸,见过无耻的笑。我要飞升!我要攀折你的桂枝!可是,到哪儿去寻找天梯?到何时才生成双翅?月里嫦娥啊,请你回答我吧!”

在万籁俱寂之中,不知谁家的玉笛暗暗地吹奏起来,随着春风飘扬在洛水两岸。时远时近,时隐时现。

原来是一支《折杨柳》,一阕凄凉的古乐府。它的悠扬宛转的声音,抒发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情别绪,好像一片云烟,好像一串精灵,飘过龙楼凤阙,龙楼凤阙重门紧闭;飘过九衢十街,九衢十街已经无人;飘过千家万户,千家万户已经入睡;飘过天津桥头的客舍。

一个不眠的旅客正在对月长叹,笛声便逗留下去,绕着客舍回旋,回旋……一下钻进了他的心里。

然后带着他的心飞回故乡青莲山下,看见老父亲头发已经白了,看见老母亲在依门遥望。笛声又带着他的心飞到安陆许家,看见他妻子宗璞在灯下垂泪。最后笛声又带着他的心飞回洛阳旅舍窗下,化为一首七绝,从这个旅客口中吟出。

于是李白写下了他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宗璞你现在还好吗?是不是像我思念你一样在思念着我?家是温柔的避风港,在外漂泊既然治愈不了心中的烦忧,那还是回家去吧,去尽一尽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李白蒙发了回乡的念头,决定抛开一切,回到久别的家中。

气势直逼韩荆州从730年春,离开安陆,李白在外游荡已经有三个年头。虽然无颜回家,毕竟相思情切,于是于732年岁暮,李白回到安陆家中。这次回到家,李白一事无成,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兴趣。为了避免家族中人的闲言碎语,他们夫妇从安陆城中迁居城外十公里的百兆山桃花岩。

桃花岩在三山环抱之中,山梁上杂树遮天,山沟里芳草遍地,岩壁上爬满了藤萝。虽然没有高堂华轩,但却有幽斋石室。虽然没有美酒佳肴,但却有园蔬黄粱。

虽然日子过得寂寞,倒也清闲自在。李白想就此隐居老林下,不再过问世事。但是,当看见春天来了,草木欣欣向荣,落花飞散在林间,白云飘落在山头,鸟儿栖息在树上,李白不禁又产生了“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的感慨。到此第二年,宗璞生下一女,取名平阳。孩子的出世给李白的生活带来一些新的乐趣,也给他的思想带来一次新的波动。

他想到自己已经做父亲了,还一事无成,虽有薄田数处,丰年还算小康之家,可到了荒年就将入不敷出,到那时别说济苍生、安社稷,就连妻儿都无法养活。他感到又心疼又惭愧。

这天,书僮丹砂高兴地跑来,“少爷,少爷,有好消息了。”

“你都多大年纪了,还这么毛手毛脚的,有什么好事?”

“我今天进城买东西的时候,听说朝廷设置了十道采访使,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韩朝宗兼任山南东道采访使,道治所设在襄阳,已于三月到任了。”

这番话恰巧让刚进门的宗璞听见,她笑着说道“丹砂,看你平日里粗心大意的,没想到竟然知道老爷的心事,这次也算你立了个大功!”

她转过脸又对李白说:“在士子中盛传,‘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可见韩朝宗大人为人喜欢结交朋友,勇于提携后进之士,据说崔宗之等人就是他推荐入朝的。”

“是啊,我也听闻此人的盛名,而且孟浩然也和我提过此人,并且曾经得到过他的推荐,也许使我颖脱而出的,就是这个人吧?”

“就凭你的学识、诗文,他能不看中吗?”

李白得到妻子的支持,第二天就起身前往襄阳。到了襄阳,先去找老朋友孟浩然。

孟浩然一见李白前来,喜出望外,“唉呀,哪阵风把你吹来了!快请坐!江夏一别四年多没见了,还是老样子,风采动人,不减当年!”他稍微停了停,关心地问道:“听说你去长安几年。”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不过一事无成,在终南山住了,不,应该说在终南山隐居了几个月,也没有什么结果。”说起来,还是愤愤不平的样子。

“我和你一样这几年也是一事无成,但是我觉得在家侍弄些花草,过得也倒逍遥。”孟浩然接着问道:“不知最近可有佳作?”

李白便将这几年来所写的诗给孟浩然看了:《长相思》《蜀道难》《梁甫吟》。

孟浩然看后连连称赞,并称夸其已经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李白摇摇头说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诗文毕竟是末事。何况当此盛世,我又恰值盛年,正是大丈夫建立功业的时候。诗文是少不了要写的,但我不能只在笔砚间讨生活。”

他话锋一转,问道:“听说韩荆州在此上任,我想得到他的荐举,你看如何?”

孟浩然稍微沉思了一下,说道:“我和他本来有些交情,但是上次我爽约之事使他非常不快,现在已经少有往来。我尽力为你引荐吧。”

李白知道他为难,就不便多说,暂时住在孟府。

待了几日,他慷慨激昂地写下了《与韩荆州书》,称赞韩朝宗知人善任,奖掖后进的高尚品德,称颂他的文才诗艺,然后历数自己的经历,介绍自己的才能,恳请他举荐自己,使之“扬眉吐气,激昂青云”。

不知是这篇文章的缘故还是孟浩然的推荐,总之韩朝宗派人送来了请柬,邀请他参加自己举办的宴会。李白欣然前往。

宴会地点是襄阳城中的山公楼上,这山公楼是晋时征南将军山简的遗迹。虽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但几经修葺,尚完好无恙。

开窗远望,碧峰屏列,那便是岘山,上有纪念晋时太守羊祜德政的堕泪碑;清流环绕,那便是汉水,自西北而东南流入长江。古城风物,都来眼底,襄州形胜,尽入斯楼。因此山公楼便成了襄阳人士登临雅集的胜地。

日色晌午,才听得楼下一声高唱:“韩大人驾到!”众人忙整衣冠,肃立恭侯。

楼梯响处,前呼后拥,上来一人,绯袍金带,大约40多岁。比起苏颋来,官阶虽较低,年纪也较轻,但气派却大得多,使人望而生畏。

他上得楼来,径至上首坐定,好像这山公楼仍是他的衙门一般。左右执事便来引导众人上前参见,众人也纷纷跪拜,李白对这种行为不屑一顾,轮到他时,昂首阔步走了过去,对着韩朝宗,也不跪拜,只是举起双手深深一揖。

韩朝宗见来人身着青袍,腰间佩带一把宝剑,仪表堂堂。虽有不快,但忍住没有发作,问道:“你就是李白?那篇《与韩荆州书》可是你写的?”

李白连忙施礼,答道:“正是晚生。韩大人,您的著作、文章晚生都拜读过,您的学问渊博,道德高尚,天下闻名。我身材虽不甚高,豪迈的志气却超过了一般人,深为王公大人所称赏,另外,我也觉得自己的诗文写得快,写得好,能够下笔万言一气呵成,又能立刻可得,倚马可待。您于当代向朝廷推荐了不少的人,有一技之长的人无不得到您的推荐,我愿意尽心尽力地为国家为朝廷做出一番事业,希望得到您的荐举。”

听完这番话韩朝宗的眉头不禁皱了皱,他初读《与韩荆州书》时,觉得以文章而论,是一篇情意恳切,文气浩荡的好文章,但作为求荐书,却多的是飞扬跋扈,气势逼人,嫌有拉人就范的味道。

但是他还是想见过本人后再做定论,谁知今日一见,李白本人更加倨傲,太过地锋芒毕露。于是他请李白回原座坐下,宴会正式开始。

宴会结束后,李白回到孟府,满心欢喜,以为这次终于能够达成心愿。不料,过了数日,仍没有得到韩朝宗荐举的消息,于是追问孟浩然。孟浩然只得委婉地将韩荆州的意思转告给李白。

李白大感沮丧,本来他非常满意自己这篇很有力量,充分体现个人性格的好文章,没有想到他那样得意的文章,换来如此不得意的结果。

孟浩然只好又劝解一番,特地将他在长安时,从王维那里听到的“七不堪”官场中种种清规戒律、繁文缛礼,一一讲给李白听了。

一席肺腑之言,语重心长,劝得李白无话可说,但心里总是不平。他也不愿在襄阳久留,孟浩然只好在山公楼为他饯行。在这饯别筵席上,李白只是喝着闷酒,没有多少话,最后喝得酩酊大醉。

对着岘山山头的夕阳,他恍惚觉得自己就是当年的山简,耳际还听到街头小孩们的歌声和笑声。远望汉水碧绿如染,他又恍惚觉得一江春水恰似新熟的葡萄酒。突然,他狂呼大叫,醉眼朦胧地吟道: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李白终于把一腔失望和悲愤,倾泄在山公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