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一生奔幽州

751年的秋天,李白应故人元丹丘之约到南阳附近的石门山盘桓。元丹丘在山中营建了一处新的幽居,比起他旧有的颍阳山居来,其峰峦之秀,林壑之美,均有过而无不及,而且更是远离尘嚣,人迹罕至。

李白来了一看,就羡幕不已。每日里,元丹丘陪着他随意登临。他们信步走去,也不记得走了多远。在寂静的山林中只听见猿猴在叫唤,在幽深的山谷中还留着千年积雪。走着走着,眼见那白云忽而出来了,忽而又回去了。走着走着,不知什么时候太阳已落山了,月亮已出来了。于是他们在月光松影之下慢慢踱回山居。

李白真想把全家搬来,从此隐居在这深山之中。

当李白谈起这个打算时,元丹丘笑道:“你打算倒是打算过多次了,就是这颗心冷不下来。隐居呀,出世呀,学道呀,成仙呀,你一说起来总是煞有介事。其实呢,往往其言愈冷,其心愈热。”

李白也笑道:“我两人异姓为天伦,知我莫如君。出世云云,果如君言。那年我从高天师受道箓后,本来决心遁入方外,再不过问世事,谁知跑到天涯海角,也未能忘情朝政。”

停了一下,他又继续说道:“不过这几年下来,我也确实寒心了。我这一次可是真正想找一个地方隐居了。”

元丹丘听了也感慨一番,忽又问道:“但不知嫂夫人意下如何?你俩新婚燕尔,她怎能随你避居深山呢?对了听说你们的相识还挺浪漫呢!”

李白笑道:“你隐居山林,消息到时挺灵通的嘛。那还是744年的事情。那时我和杜甫、高适相聚,同登吹台饮酒赋诗。我一时兴起,随手在粉墙上写了一首《梁园吟》。写完后我也没当回事,就和杜甫他们上别处游览去了。”

元丹丘笑道:“你不当回事,可有人当它是宝啊。”他接着李白的话说了下去:

“你走后一位年轻貌美的白衣女子带着丫环来到这里。她云髻高耸,裙裾飘飘,站在壁前反复吟诵那气势磅礴的诗篇,如醉如痴,连僧人进房都未能觉察。僧人看到粉白的墙壁被涂得黑乎乎一片,心生怨气,举布欲擦,却被这位姑娘拦住。经过一番交涉,她取出千两银子,买下此壁,保住了墙上的诗句。”

“听说了这件事,我深受感动,恰巧那时我的第三位夫人也已因病去世,于是我便托人做媒,娶了这位宗氏才女为妻。”

“此‘千金买壁’,真乃千古佳话啊!”元丹丘话锋一转又问道:“据说这位嫂嫂是相门之后,她肯与你隐于山中吗?”

“你这位嫂嫂虽是相门之女,但却是自幼好道。秉性孤高,甘心淡泊。要不,她怎么看上了我这个野鹤闲云?

她祖父宗楚客在武后朝,虽曾显赫一时,但也是三起三落,最后因参与韦后之乱,问了斩罪。遭此重大变故,宗家即一蹶不振。她之所以自幼好道,想必与此有关。

而今宗家在梁园附近还有些破旧楼台,凄凉歌馆,但她却不愿在那里住下去,早想觅一幽栖之地。要不是她兄弟宗璟苦苦留住她,她早已出家去了。和我结婚以后,正好夫妻偕隐。”

“哦!既然如此,那就在我附近选个地方吧。这山下原是春秋时的隐者长沮、桀溺耦耕之地。我等正好继承他们的高风亮节。”

当李白回到宗氏所在的梁园讨论隐居之时,宗氏倒是蛮同意,李白自己却动摇了。因为此次吴越一行,他深感国家面临一场大乱,他觉得在这种时刻自己应当挺身而出,“乱世出英雄”,他似乎觉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他甚至想投笔从戎,拂剑而起建奇勋。

恰巧这个时候朋友何昌浩来信邀请他去一趟幽州。

这何昌浩本是一个落第秀才,先前潦倒不堪,曾受过李白多次接济。谁知此人去年到了幽州节度使幕府之中,竟当了参赞军机的判官。来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得意之情,信中最后写道:

“足下才兼文武,强弟十倍。倘来塞垣,何愁英雄无用武之地!即使无意入幕,何妨来此一游?题诗碣石之馆,纵酒燕王之台,亦人生快事也!”

李白自然考虑到幽州节度使是安禄山,此人的骄横跋扈和杨贵妃的丑事,他也略有所闻。

“但是744年,安禄山当了平卢节度使,不久又兼了幽州节度使,后来又兼了河东节度使,最近还封了东平王。异姓封王,他还是头一个!皇上既然对他如此重用,想必他是国之干将。

只要他忠勇为国,其余的事,我管它则甚!何况何昌浩信中说得好:‘即使无入幕之意,何妨来此一游。’是啊,先去看看怕什么?”?

李白将他幽州之行的打算和宗氏一说,遭到了她的强烈反对。她认为这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举动。安禄山飞扬跋扈,招兵买马,背叛朝廷,这是朝野都知道的事,玄宗皇帝反蒙在鼓里,越来越信任安禄山,所以她再三劝阻李白:

“你虽不是朝廷命官,可你在玄宗身边呆过,你写诗作赋,不是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吗?你说什么,道什么,爱什么,恨什么,难道安禄山还不知道!你到他的防地,他难道不怕你揭露他的作乱阴谋吗?对你来说,那里是龙潭虎穴,可不能去!你去那里,简直是凶多吉少哇!你去了,今后你把我托付给谁呢?”宗氏说着说着就痛哭起来。

李白没有想到妻子把事情看得这样凶险,本想和她分辩,但见她颦眉泪眼,也于心不忍,只好作罢。

过了几天,李白越想越认为宗氏说得有道理,然而不去幽州看看虚实,怎么能说安禄山背叛了朝廷呢?

为苍生社稷,幽州就是刀山火海也得走一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此去幽州,探得真实消息,向朝廷上书献策,以便朝廷早做准备,截乱除贼,使黎民百姓免遭涂炭,救苍生于水火,安社稷于危难,难道不应该吗?

如此一想,李白的心就更热了,他的血更沸腾了,宗氏便再也挡不住了。你说是龙潭虎穴么?他正要去探一探;你说是刀山火海么?他偏要去闯一闯。

和宗氏临别时,虽然也不禁洒下数行热泪,但李白终于开始了幽州之行。经过开封时,在友人为他饯行的筵席上,李白拔剑起舞,慷慨悲歌。他觉得自己好像是垓下之战前夕的项羽,又好像是即将入秦的荆轲。

黄河渡头,风高浪急,浊流滚滚。宗氏苦苦的劝告,又在他耳边萦绕。

李白不禁想起古乐府《箜篌引》来:“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将奈公何!”他恍惚看见《箜篌引》中那个披发狂叟,向着波浪滔天的黄河跑来,他的妻子在后面一边追赶,一边叫喊,却未能将他止住,他终于跳下黄河,随即被浊浪卷走了。

李白感到此时此际自己就像那个乱流而渡的披发狂叟,而宗氏千言万语便化做了一声声凄厉的呼唤:“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公无渡河!”李白多想回到宗氏身边,但他已登上了黄河彼岸。

一路上顶风冒雪,起早贪黑,走过很多州县,迎来送往,他特别注意倾听人们对安禄山的议论,也留神着各种消息。

他的心情的确忐忑不安,因此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直到次年十月,才到达幽州节度使幕府所在地蓟县。

何昌浩热情地接待了李白,但是十分遗憾地说道:“老兄来得可是不巧!王爷入朝未归。他的左右手高尚、严庄也随他去了。他们要明年开春才能回来。老兄权且住下,先看看边塞风光。入幕之事不在话下。”

李白心想:“我来的正巧!”便答道:“很好,很好,我正想先看看边塞风光。”

李白便在何昌浩安排之下,南到范阳,北到蓟门,东到渔阳,西到易水,各处周游了一番。

十月的幽州,已经是白杨早落,塞草前衰,但扩军备战却搞得热火朝天。烽火一处接一处燃烧起来,羽书一封连一封送进朝去。战车排着森严的行列,战马蹴起漫天的尘土。猎猎的旌旗漫卷着凄紧的风沙,呜呜的画角迎来了海上的明月。营帐布满了辽东的原野,兵器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将士们日夜在操练、演习。

初到此地,李白见这里人强马壮,士气高涨,精神为之一振。与内地兵营那种懒散疲沓,军纪松弛的情形相比,这里才像个真正的兵营。

李白看后激动不已,写了《出自蓟北门行》一诗,对守边的将士们歌颂了一番。他似乎觉得自己真正找到了一个可以施展自己抱负的地方。

李白陶醉在“沙漠收奇勋”的梦里,殷切地等候着安禄山的归来。时间一长,他竟发现了种种不寻常的迹象。

如此地裁缝铺里都在赶制各色袍带,而只有朝廷才有权力封赠绯衣银带、紫衣玉带;此地还疯狂征兵,凡介绍一个人当兵,就奖给二两银子,而且此处士兵的待遇要比别处的好;此地的人员调动很大,而且人人自危,准别随时发动战争;还有何昌浩在幽州节度使幕府之中,竟当上了参赞军机的判官。

种种迹象显示,此处到处安营扎寨,日夜操练,这一片繁忙备战景象,并不是为了抵御外来的敌人,而是包藏着极大的祸心。李白突然从梦中惊醒了。

李白登上黄金台遗址,从台上俯视辽阔的幽州大地,仿佛看到了密如星斗的各式各样的武器;仿佛看到了野心勃勃、阴谋作乱的安禄山,他的一呼一吸可以使百川沸腾,使燕然山吹成飞灰。这一切,难道不是当今皇上纵容的结果吗?想到这里,李白心里一阵辛酸,不由得大呼苍天,放声痛哭起来。

“君王啊,你最宠信的人竟然是一个窃国大盗!你竟然把偌大一个北海都送给了这条长鲸,让它去兴风作浪,危害苍生社稷!眼看大祸就要临头了!”

李白一边哭一边喊着,“君王啊,我已经亲眼看到了叛乱的野火,亲耳听到了豺狼的嚎叫,我多想奔上大明宫金銮殿,把这里发生的一切告诉你啊!我多想挽起劲弓,射出仇恨的箭,把可恶的天狼星射下来!

可惜,你早就听不进我的声音了,你早就把一匹匹千里马赶出朝廷了!到如今,大势已去,不要多少时日,安禄山一定会叛乱,天下百姓一定要遭受更大灾难了!”

李白趁着安禄山到长安还没有回来,借口夫人病重,辞别何昌浩,匆忙离开了幽州。

回到梁园的家中,李白不顾人困马乏,执意要去长安向皇上禀明自己在幽州的所见所闻,呈现济世之策。

宗氏一听,大急:“夫君啊,此次虎穴生还,已是大幸。从此就该收起尘心,忘却世事。何况那安禄山正是炙手可热,你怎敢告他谋反呀?”

李白振振有辞:“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我有何不敢?”

宗氏欲罢不能:“话虽如此,但你一介布衣,凭什么去诛乱臣贼子?”

李白更来了劲头:“凭什么?凭我三寸不烂之舌,五寸生花之笔,我要挽狂澜于既倒,消祸乱于未发!”

宗氏哭笑不得,无可奈何,只好自言自语,自嗟自叹:“一梦未醒,又入一梦。才离虎穴,又入龙潭。其奈君何!其奈君何!”

三天后,李白踏上了去长安的征途。

临行时,宗氏只好对他再三嘱咐:”此事非同小可,夫君必须慎之又慎啊。”

李白安慰妻子说:“这些我都知道,安禄山目前正是倍受宠爱之时,以我一介布衣告发一个四镇节度使和新封的王爷谋反,无异以卵击石。所以,我此去只能提心吊胆,秘密行事。你和孩子要珍重啊!”

就这样,李白又踏上了奔往长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