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为人民服夯、为社会主义服务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关于文艺问题的论述,针对文艺作为文化现象特别是审美文化的特点,从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文艺建设需要出发,阐述了文艺的社会作用、价值取向、内在规律、发展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较系统的文艺思想。①
第一,文艺工作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
邓小平说:“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这番话就是在四届文代会祝辞中讲的,文艺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
艺的触角伸向文化涉足的每个领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着社会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族的精神、风貌、情感的变化,并对整个文化结构起调节作用, 促进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所以,邓小平指出:文艺工作者要“为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积极的贡献”。③文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文艺具有认识功能。文艺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并且可以反映人们难以亲临其境的各个角落。人们能够从中扩展视野,启迪智慧,增强文化素质,提高认识和改造社会的能力。文艺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认
①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 412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35 页。
③ 同上,第 37 页。
① [注]:本节论述,参考了《邓小平文化思想研究》一书的有关内容,见《邓小平思想研究》第 2 卷,国防大学出版杠 1993 年版,第 541— 808 页——特注。
②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208 页。
③ 同上,第 209 页。
识社会,还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身,认识自己的思想、灵魂、自己的内部世界。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生活、民族心理发生了种种变化, 社会及人生的种种问题需要人们认识和思考。文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参与社会、思考人生的渠道。
其二,文艺具有教化功能。艺术的教育作用主要是对情感的升华作用, 人们通过欣赏文艺作品,以自己的情感体察别人的情感,从中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感受,使自己的情感不断加深,境界不断提高, 胸襟更加开阔,并获得人生哲理的启悟。邓小平说,“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要塑造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创业者,表现他们那种有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的崭新面貌。要通过这些新人的形象。来激发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他们从事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创造活动。”①他还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同各种妨害四个现代化的思想习惯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斗争。要批判剥削阶级思想和小生产守旧狭隘心理的影响,批判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克服官僚主义。要恢复和发扬我们党和人民的革命传统,培养和树立优良的道德凤尚”。②
其三,文艺具有娱乐功能。娱乐作用是文艺所特有的社会功能,文艺作为艺术家所创造的一种艺术美,它能给人们以精神上的愉悦,因面也就具有一定的娱乐价值。文化娱乐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它能够使人从中得到充满欢愉的休息、抚慰心灵的创伤、丰富社会知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和谐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以,邓小平认为:“在这个崇高的事业中,文艺发展的天地十分广阔。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①
第二,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蕴含着邓小平等同志对
几十年来我国文艺发展曲折道路的沉思。在 1979 年以前,根据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一般都提“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在五、六十年代,由于政治上的失误,“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作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副产品,演化为文艺为阶级斗争服务,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文革”结束以后,党和文艺工作者开始重新思考文艺方向和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经过半年的讨论,1979 年 10 月,胡乔木在一次讨论第四次文代会的会议上,建议不要继续采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② 10 月 30 日, 邓小平在第四次文代会《祝辞》中指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③;他说,“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209— 210 页。
② 同上,第 209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209 页。
② 见《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 年第 2 期,第 72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213 页。
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④显然,这里没有再用“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这一提法。
1980 年 1 月,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谈到文艺问题时,又说,“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根据,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① 5 月,王任重在全国文学期刊编辑工作会议上说,“关于文艺工作的方向和任务怎么提法的问题⋯⋯如果说得扼要点,是否就提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②根据邓小平等同志的意见,党中央正式确定“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向。这年 7 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社论说,“最近,党中央提出,我们的文艺工作总的口号应当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口号是在文艺界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总结革命文艺运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工作指出了正确方向。”社论对这一口号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为人民服务, 就是为除一小撮敌对分子外的全体人民群众,包括广大的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干部和一切拥护社会主义事业、热爱祖国的人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项事业的根本需要服务,在今天,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服务。”
“二为”方向为文艺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1981 年,胡乔木说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讲话》中关于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提法,关于把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简单地归结为作品的政治观点、政治倾向性,并把政治标准作为衡量文艺作品的第一标准的提法,⋯⋯虽然有它们产生的一定的历史原因,但究竟是不确切的,并且对于建国以来的文艺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③“二为”方向的提出,种种清规戒律被破除了,文艺家们的积极性、创造力,勇气和责任感空前提高,新时期的文艺取向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宏观性、历史感、恩辩性和开放性。1983 年,邓小平谈到:“文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在艺术的表现力上,都有显著的进步。小说、报告文学、电影、电视剧、话剧、戏曲、诗歌、音乐、美术、舞蹈、曲艺等各个方面,都出了一批优秀作品。”①
“二为”方向虽反对“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提法,同时也不意味着文艺可以脱离政治。邓小平说:“这当然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②首先,“二为”方向反对文艺从属于政治,特别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要求文艺坚持社会主义总的政治方向和基本原则。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为”本身蕴含这种总的政治方向。邓小平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在意识形态领域为四个现代
④ 同上,第 210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255 页。
② 见《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 年第 2 期,第 72 页。
③ 《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324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9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255— 256 页。
化的建设做出贡献。③其次“二为”方向反对脱离现实和历史的政治观念的图解,而要求文艺真实地描写政治生活。一些作品之所以引人注目,固然有其艺术魅力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它富有深沉的政治社会学意蕴。再次,“二为”方向反对远离于文化大系统的革一的、孤立的政治选择,而要求文艺反映整个社会生活。可以是政治斗争,也可以是经济生活,也可以是道德冲突。而且,只要不违背国家法规,那些思想上无害、艺术上可取、能给予人们的艺术享受和娱乐的作品都应允许存在。最后,“二为”方向反对无限夸大文艺的社会功能,只能赋予文艺能够承担的社会责任,不能给文艺加上它不能负担的任务。所以,“二为”方向,也是对近年来出现的“离开政治越远艺术性就越高”的“艺术至上”倾向的批评。
“二为”方向既强调了文艺工作者主体性,又加重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邓小平说,“文艺界刚开了文代会,我们讲,对写什么,怎么写,不要横加干涉,这就加重了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对自己的要求。”①针对自由创作环境中,文艺界出现的不顾社会效益的倾向,邓小平指出:“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②他还对“一些人对党中央提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表示淡漠,对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表示淡漠”③的现象提出了严肃批评。“二为”方向,就是要求文艺工作者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使社会主义文艺成为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扩展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的精神品位,振奋人们精神状态的文艺。
第三,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邓小平进一步发挥了毛泽东关于文艺与人民关系的思想,提出了“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④这一观点。他指出:“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⑤
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艺术家就必须虚心地向人民群众学习。邓小平说,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①
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文艺就必须充分地表现和歌颂人民。邓小平说:“文艺创作必须充分表现我们人民的优秀品质,赞美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在同各种敌人和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②但是,有人“公开宣扬文学艺术的最高国的就是‘自我表现’”③。文艺不等于现实,是艺术家的创造,它当然离不开“自我”,但是,文艺如果成为蛰居于“自我”小
③ 同上,第 209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255 页。
② 同上,第 256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42— 43 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211 页。
⑤ 同上。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211— 212 页。
② 同上,第 209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43 页。
天地的个人渲泄,这就不对了。长期以来,文艺只能按照“总的精神”来图解政策,艺术家的创作个性,自我感受完全被抹煞殆尽。“文革”以后,艺术家们自然会强烈地要求充分发挥他们的创作主体性。但是,把“自我表现” 推崇为文艺的最高目的,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艺术家应当把自我融合到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中去,他的喜怒哀乐、抑扬褒贬也应与人民息息相通。这样,他要表现的“自我”,也就是人民群众的“自我”的具体的、个性化的表现。
人民是艺术工作者的母亲,艺术就应当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邓小平说:“对人民负责的文艺工作者,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④当前文艺工作者需要确立人民是文艺的主人的文化观念,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标准,为人民提供更多的优秀的精神食粮。
第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鉴于历史经验,邓小平一再强调“双百”方针。 1978 年 12 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说,“要真正实行‘双百’方针”①,1979 年 3 月,他在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强调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定要坚决执行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的方针”,“不允许有丝毫动摇”。② 1980 年 1 月,他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指出:“我们要永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③,以后,在批评文艺创作中的错误倾向时,仍一再强调“双百”方针是不会改变的。④
“双百”方针是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邓小平说,“‘双百’方针的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⑤“双百”方针的具体内容,也就是“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⑥,它是艺术之花的争奇斗艳,是艺术理论的平等论争,而绝不仅仅是“香花”与“毒草”之争,“真理”与“谬误”之辩。正是在此意义上,“双百”方针才真正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双百”方针发挥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邓小平说:“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
⑦邓小平还指出:“列宁说过,在文学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
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⑧“双百”方针,给文艺工作者创造了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艺术个性及独创精神的良
④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211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145 页。
② 同上,第 183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256 页。
④ 见《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46 页等。
⑤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47 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210 页。
⑦ 见上,第 213 页。
⑧ 见上,第 210— 211 页。
好环境。
“双百”方针适应了人民多种文化的需求。邓小平说:“我国历史悠久, 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有多样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和艺术爱好,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们的劳动、斗争和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我国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的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①这就为文艺创作在“双百”方针指引下, 充分满足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需求指明了方向。
“双百”方针离不开批评和自我批评。邓小平指出:“坚持‘双百’方针也离不开批评和自我批评”。②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双百”方针的应有之义。关于文艺批评的目的。邓小平说:“虚心倾听各方面的批评,接受有益的意见,常常是艺术家不断进步的动力。”③所以,“在文艺队伍内部, 在各种类、各流派的文艺工作者之间,在从事创作与从事文艺批评的同志之间,在文艺家与广大读者之间,都要提倡同志式的、友好的讨论,提倡摆事实、讲道理。允许批评、允许反批评;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④
关于批评的原则。对艺术作品要进行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分析。“双百”方针必须坚持“二为”方向。 1981 年,他对批评《苦恋》明确表示了支持态度,认为《解放军报》批评《苦恋》“是应该的”,他指出了有的作家的言论和作品,实际上是要“脱离社会主义轨道,脱离党的领导,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①他强调:“要求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全国人民的最大利益。‘双百’方针当然要为这个利益服务, 而决不能反对这个最大利益。”②
关于批评的方法。邓小平说:“批评的方法要讲究,分寸要适当,不要搞围攻、搞运动。”③他还说,“批评要采取民主的说理的态度,这是必要的, 但是决不能把批评看成打棍子。”④邓小平还指出:“在文艺创作、文艺批评领域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⑤,这就改变了以往靠某个领导个人来“钦定” 文艺作品成败乃至生死的现象,提出了“作品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应当由人民来评定”⑥的原则。这就为实行正常的文艺批评,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