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完整意义上的唯物史观通常被概括为一个由三对矛盾、两种力量构成的辩证系统。三对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矛盾双方虽互相制约,但整体上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两种力量是:阶级斗争和科学技术。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在历史上是起革命作用的力量。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总是有时强调一个侧面,或另一个侧面,这就使一些人产生误解。后来,列宁、斯大林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各有侧重,各有发展。总的说来,列宁对唯物史观的认识是比较全面的,而斯大林则比较片面。斯大林时期,由于国际国内条件,特别强调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作用,以至于在相当时期内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唯物史观就是强调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和进行阶级斗争。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是公认的。但在理解马克

思唯物史观的问题上,也存在类似于斯大林的片面性。特别是在党的“八大” 以后,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群众需要,本来应该强调发展经济,强调发展生产力,强调发展科学技术。可是,毛泽东很快背离了“八大”决议,一方面强调阶级斗争,使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挫伤了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大搞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把阶级斗争引向极端,使国家濒于崩溃边缘;另一方面又强调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大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穷过渡,使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损失,酿成了一个历史的悲剧。

邓小平重新考察了唯物史观的物质基石,深刻地指出:“按照历吏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①邓小平的这段活,既切实地抓住了唯物史观的根本,又对自己的一贯思想作出了新的概括,从而为他明确阐发生产力标准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生产力标准思想的确立,还来自于他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已有一百多年了,相应地,人们对它的认识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阶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128 页。

段。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一靠唯物史观的确立,二靠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按照马、恩的设想,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必须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必须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充分发展基础上。然而,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生产力还不够高度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还不够十分激化,也就是说,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生命力。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可能性还不具备,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还不成熟。

列宁在生产力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俄国,领导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无疑,这是列宁的伟大功绩。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又领导苏联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但是,一因在生产力落后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还没有经验;二因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有些僵化,且又只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三因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四因忽视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五因过份强调阶级斗争,混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结果使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时起时伏,时快时馒,曲折发展,总是没有很好地搞上去,人民生活也没有得到很好地改善和提高,这就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了种子。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在生产力更加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无疑, 这是毛泽东的伟大功绩。但是,一因毛泽东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二因学苏联也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三因不断搞以阶级斗争为纲;四因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就是一大二公,因而,使社会主义社会曲折发展,生产力发展不快, 人民生活贫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就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粉碎“四人帮”以后,以邓小平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思了过去的社会主义实践,对社会主义进行了重新认识。邓小平认为,搞社会主义, 关键是要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还是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这个问题过去长期没有解决好。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错误实践,要想认识这个问题,会有极大的困难和阻力。”文化大革命”集中力量抓阶级斗争,搞继续革命,使中国几乎走进死胡同,几乎葬送社会主义的事业。这就促使人们反思,正本清源,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教训之后,邓小平不只一次地强调:“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①邓小平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以纵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方式,更加明确地阐明了他的生产力标准思想。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邓小平向以务实著称。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邓小平一贯重视发展生产,并强调在此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在长期的实践生活中,邓小平深深地意识到,只有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就是无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就是违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也就丢弃了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所以,把发展生产力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邓小平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必然结晶。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63— 6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