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硬道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立在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①这一思想既是对党的八大关于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相统一思想的恢复和发展,也是对毛泽东一贯倡导的分析社会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把工作着重点用来解决主要矛盾思想的恢复和发展。党的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249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11 页。

③ 同上,第 307 页。

④ 同上,第 371 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250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182 页。

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决议还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基本上完成,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针对“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表述,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又相适应又相矛盾这种在理论上较完备、较准确的论述;另一方面还提出了“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线,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正确论断。由此可见,毛泽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是主要矛盾的思想和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是从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人与物这样两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提出的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提法、不同表述。毛泽东的思路,是以社会基本矛盾为前提,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总题目,来说明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任务。遗憾的是,从 1957 年反右派斗争以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逐渐出现了偏差。

邓小平在他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了“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从而再一次明确并发展了八大以及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相统一的正确思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如前所述,邓小平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992 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角度,不仅强调发展生产力,而且还强调解放生产力。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四大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或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邓小平不仅仅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条政治路线,不仅仅确定了通过改革开放推进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而且还从政治角度,从宏观上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战略。①1979 年,他在与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指出, 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意味着“到本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每人平均达到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77 页。

一千美元,算个小康水平。”②以后,又多次深入地谈这个问题。1984 年, 他说:“我们确定了一个政治目标:发展经济,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达到八百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展三十年到五十年,力争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③1987 年以后,邓小平又明确把上述内容概括为“建国一百周年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从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将近九年时间,算是第一步。第一步原定的目标,是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 0 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第三步是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目标大体上是人均达到四千美元,⋯⋯达到中等发达水平。”①邓小平的这一设想,是根据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而制定的,是一个深思熟虑的结果,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蓝图。

邓小平在提出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策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抓住时机发展经济,争取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1992 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②“上台阶”策略的实质,就是正确处理好稳定与发展、速度与效益的问题。邓小平根据我国近年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根据国际竞争越来越是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较量、越来越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的现实,以及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经济发展的经验,强调了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强调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分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就是要通过“上台阶”的发展策略才能得以实现。

邓小平说过,“在经济问题上,我是个外行,也讲了一些话,都是从政治角度讲的。”③邓小平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意义重大。这是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基于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大势的深刻把握。这一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确立,可以说从根本上提出了治国总纲,相对于“文化大革命”而言, 这是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并且,从实践上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的历史历程。坚定不移地坚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始终不渝贯彻到底的根本方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