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可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等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是它的经济基础及其所要求的上层建筑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统一体。

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还包括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换言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特征之一。我党十二大报告一改我党历史上讲社会主义特征时,只重政治的局限,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①

其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者,社会主义制度能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它为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证。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以上这些,资本主义社会永远不可能有。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②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政治经济等方面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产生、发展和完善提供可靠有力的保障,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丑恶现象。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367— 368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10— 111 页。

①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 26— 27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167 页。

地发展生产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灭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①这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征的体现,二者,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建设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精神文明。邓小平视察南方时,有一段对广东同志讲的话:“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邓小平认为,我们如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不下大决心不花大力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全面地发挥出来。

再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之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乃是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它包括物质文明的现代化,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1979 年 10 月,邓小平就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的要求。“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论述系统地概括了邓小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在这里,实际上已经把精神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一样,看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性的任务。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进一步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三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全党同志必须从这个总体布局的高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从这个“一个中心,三个坚定不移”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来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推动和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二是推动和保证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工作,是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件大事。

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根本的战略国标,对于物质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则为物质文明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保证其正确的方向。邓小平说:“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①他还指出:“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②这些深刻的论述,说明在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方向。同时精神文明又是民主建设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而要充分发展民主和健全法制,需要人民有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健全的法制观念;人民要行使民主权利,不但要有一定的政治觉悟,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否则就会制约民主的发展。列宁曾经说过:没有文化就没有政治,而只会有流言蜚语。邓小平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43 页。

② 同上,第 378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44 页。

② 同上,第 154 页。

也明确指出:中国所以还不能实行更大范围的普遍的民主选举,“人民的文化素质也不够”。①因此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战略目标也是民主建设发展的迫切要求。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又是实行改革开放的需要。精神文明建设对改革开放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推动人们观念的变革、更新。用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新的思维去破除旧的传统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切障碍,去迎接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只有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了,才有可能大胆地接受新事物、形成新观念,造成有利于改革开放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促进改革开放。同时,另一方面,也只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人们才能自觉地区别和抵制改革开放所难免带来的一些消极的东西,才能保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和顺利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因为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社会主义新人的培养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效果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战略能否落实到实处的问题。

培养“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邓小平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守纪律”。②简言之,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培养“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要求。要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要创造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没有人的素质的提高,没有造就一支真正属于无产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没有全体劳动人民政治理论水平的普遍提高,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劳动者是生产中首要的能动因素,劳动者的素质状况, 特别是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直接影响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与速度。培养“四有”新人,又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和目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的发展的最终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也必须在社会主义阶段把人的发展提到战略地位,把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四有”新人的培养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从而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因此,“国有”新人的培养,既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要求。

邓小平对“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思想作了详尽的阐述。所谓“有理想”,主要指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理想是人们信仰、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它是人们的社会政治观点和世界观的集中反映,是支配一定社会的人们行动的强大精神力量。邓小平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①

“有道德”,主要指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它包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它还包括为全世界无产阶级、为世界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公而忘私,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精神。只有全体公民都有了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我们的社会才会美好,才会不断健康向前迈进。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20 页。

② 同上,第 28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11 页。

“有文化”,就是指掌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所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革命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就不能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 就不能提出正确的革命理论和纲领。毛泽东曾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 人的”①,革命就不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更离不开文化。离开文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有纪律”,就是指具有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组织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自觉地遵守党和国家的纪律和法律,积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认为:“遵守纪律的最高标准,是真正维护和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②纪律和法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有了铁一样的纪律,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才会有秩序,整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步调一致,才会有力量,中华民族才有希望,我们的事业才会实现。邓小平明确指出:搞现代化建设,“同心同德,一心一意,没有纪律不行”,

③一语道出了纪律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在“四有”当中,邓小平又特别强调理想与纪律。邓小平说:“‘四有’ 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④这是因为理想是力量的源泉,它既是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理想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方向, 理想是人们自觉抵御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它一切腐朽思想的精神武器。有了理想才有铁的纪律,这是因为铁的纪律必须建立在共同的理想的基础之上。而纪律则是国家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前提,又是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得以顺利贯彻执行的重要保证。因此,理想和纪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来说,显得格外重要,邓小平认为,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没有纪律也是不行的”。

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原则和途径。

其一,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四有”新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邓小平多次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认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指导思想,这是我们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真正优势”。《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也指出: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离开了这一条,精神文明建设就将失去社会主义性质和正确的方向,而走到邪路上去。

其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确定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明确提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就是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所以,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

①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第 1011 页。

② 同上,第 112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408 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10 页。

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其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始终贯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这是邓小平始终特别强调并关注的问题。坚持两手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关系上的一个重要方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互依存的,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两手硬,两个文明建设才能相互支持,协调发展。邓小平反复指出,搞四个现代化建设一定要有两手, 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也可以说是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包括抓思想政治工作。1992 年春, 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中再一次强调指出,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 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邓小平坚信,只有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

其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中共十四大报告对这个问题作了全面的阐述。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这个建设是全局的,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包括文化艺术。在思想道德方面,报告指出,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激发广大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制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各行各业都要重视职业道德建设,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坚决纠正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业不正之风;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进一步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文明单位等群众性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城乡基层,等等。这是对邓小平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思想的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