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莲花落艺术

莲花落,原来叫“莲花乐”,是佛教劝善和募捐的一种演唱形式。佛祖的塑像坐在莲花宝座上,莲花是佛家的花,因此叫莲花落,也叫莲花乐,或落子。宋代开始,莲花落在民间开始流行。

莲花落表演者多为一人,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所谓七件子乃是分执于两手的竹板,右手所执两片大竹板,左手所执五片小竹板。大竹板打板,小竹板打眼,相互配合有板有眼,说唱之词则随着板眼节奏进行表演。

十不闲莲花落主要流行在北方,主要流行地为北京、天津、河北。清乾隆以后,莲花落出现了职业艺人,满族八旗子弟中也有不少爱好者,遂与民间流行的另一艺术形式“十不闲”合流,成为民间花会形式之一“天平会”,曲种名为“十不闲莲花落”,又称“十不闲”或“莲花落”。

十不闲莲花落内容多为写景抒情和演述民间故事的俗曲。演出时,先由全体人员敲击十不闲的打击乐器,做舞蹈动作,唱四喜、八掌、架子曲等曲调,作为序曲,然后演唱莲花落节目。

演出形式有单曲、彩唱两种。单曲只由一人演唱故事,唱词采用叙述体。彩唱是由歌者两三人,分饰为旦、丑两种角色,分包赶角,重插科打诨,以资笑乐。

莲花落在民间,由于演唱者的身份及演唱的形式不同而有派别之分。凡子弟票友所演唱的组织,称为“清门”;职业艺人的班社则称为“浑门”。这两派又统称“小口莲花落”,以别于乞丐所唱的“大口落子”或“大板落子”。

十不闲莲花落的曲调比较简单,只有上下句。常用板眼有慢三眼、垛板、散板等。腔调有平调、悲调之分,另外有哭柳、云里翻、海底捞月等特定曲调。通常一段唱腔开始时,必先有一“摔斗”,也称为“喊落”。

莲花落的传统曲目,单曲有《摔镜架》、《秋景天凉》、《百虫名》、《大西厢》等;彩唱群曲有《十里亭》、《小化缘》、《夜宿花厅》、《赴善会》等。另有《打花鼓》、《刮地风》、《捕蚂蚱》等小曲。

绍兴莲花落,亦称莲花乐、莲花闹,是流行于浙江绍兴、上虞、余姚、慈溪、萧山和杭州一带的走唱形式,因演唱中间有“哩哩莲花落”之类的帮唱过门,故名。

绍兴莲花落形成于清代道光和咸丰年间。当时有个绰号“长手指甲”的张姓艺人来绍兴卖唱,他先后收上虞松厦沈阿发、绍兴坡塘唐茂盛为徒,逐渐形成规模。其时,唱词信口编造,无固定内容,演唱亦无固定基调。

形成之初,艺人们的行艺方式为沿门说唱,多演唱恭喜发财、吉祥如意之类的套辞,后逐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段子,称为“节诗”。据传,节诗只有十八只半,第一节诗的唱辞各用一韵,共有十八个半韵。

这类节诗包括《娘家节诗》、《长婆节诗》、《分家节诗》、《大衫节诗》等,大多取材于民间日常生活或民间传说。一个节诗叙述一个情节较为简单的故事,具有滑稽、夸张、讥讽、幽默的特点。

此后艺人又开始以绍兴方言说唱长篇书目,其说表语言通俗生动,唱词通顺流畅,幽默风趣,有说有唱,以唱为主。

绍兴莲花落一般以二人或三人一组演出。前期唱调为哩工尺,后期为基本调。哩工尺以唱说者一人主唱,另二人帮唱,其中一人以板、鼓击节,均为徒歌清唱,无丝弦伴奏,按板式分为一板一眼的平板及有板无眼的走板。

绍兴莲花落曲目众多,代表性的传统长篇节目有《闹稽山》、《马家抢亲》、《天送子》等。以后借鉴和吸收戏剧及其他说唱文艺的本子,又出现了《何文秀》、《百花台》、《顾鼎臣》、《游龙传》、《后游庵》等书目。

莲花落属于说唱艺术,是曲艺艺术门类中的一大曲种。在这一曲种内部,还可以按地域的不同而细分,如江西莲花落、闽东莲花落、太原莲花落、陕北莲花落、汉中莲花落、十不闲莲花落等。

【旁注】

八旗 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

十不闲 一种曲艺表演形式,指用木架上锣鼓镲,一人居中,连拉带打,左手夹两鼓锤,敲打单皮及大鼓。右手拉绳,敲小锣及小镲,其大镲之绳系于地,用脚踏之使响。之所以叫十不闲,是说其手忙脚乱,口中唱词,没有闲着的。

票友 戏曲界的行话,是指会唱戏而不以专业演戏为生的爱好者,即对戏曲、曲艺非职业演员、乐师等的通称。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

方言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阅读链接】

晚清时期莲花落最兴盛,当时在京城地区演唱莲花落的老前辈是“髽髻赵”。“髽髻赵”叫赵奎垣,他曾进皇宫给西太后唱过。此外,基本属于同代或稍晚者有“人参核儿”、“奎弟老”、“双月峰”、“白玉山”等人。西直门内北沟沿地区有个叫红桥的地方,有位德俊峰先生擅长莲花落。

当时的莲花落组织称“天平会”,又有“天平老会”与“天平圣会”之别。所谓“老会”,当然是资格老,多数进过皇宫。所谓“圣会”,就是资格较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