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丰富的扬州清曲

扬州清曲以扬州方言演唱,曾名小唱、清曲子、时调、清客丝弦、广陵清曲、维扬清曲等,最后定名为“扬州清曲”。由明清两代在扬州盛行的俗曲以及扬州当地流行的民歌、小调发展而成。

清乾隆年间是扬州清曲发展的鼎盛时期,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记载:

有于苏州虎丘唱是调者,苏人奇之,听者数百人,明日来听者益多。唱者改唱大曲,群一噱而散。

可见当时清曲有多么大的魅力!清乾隆年间,扬州散曲出现了有故事情节的曲目,如《扬州画舫录》载:

于小曲中加“引子”、“尾声”,如《王大娘》、《乡里亲家母》诸曲,又有以传奇中《牡丹亭》、《占花魁》之类谱为小曲者。

嘉庆年间,诗人林苏门的《续扬州竹枝词》也有关于扬州清曲的记载:

成群三五少年狂,抱得扬琴只一床。但借闲游寻夜乐,声声网调唱吾乡。

从这些记载中可知,当时扬州清曲的伴奏乐器又增加了扬琴,且“网调”依然流行。

这个时期,扬州清曲已沿河道、商道,向北经山东至北京和天津地区,向西经湖北至四川的重庆、成都,再向贵州、云南,向南经湖南至广东、广西传播。

受扬州清曲影响的曲种有很多,在南方有湖北小曲、湖南丝弦、广西文场、四川清音、四川扬琴、贵州扬琴、云南扬琴;在北方有山东琴书、河南的鼓子曲、北京的八角鼓、陕西的曲子、兰州鼓子词、青海平弦等。

清代晚期,在扬州的清曲有三种演出方式:亲朋好友的唱曲自娱;年节及民俗活动期间,或于广场演唱,或在瘦西湖的花艇上对曲;应办喜事寿诞人家之邀唱堂会。

当时所唱曲目中,唱家都会唱的有《黛玉潇湘馆》、《宝玉哭灵》、《男醋》、《赤壁鏖战》等;唱家自己改编的有《白蛇传》、《珍珠塔》、《活捉三郎》、《晴雯补裘》等。

当时的演唱名家有20多位,能唱一般曲目者在百人以上,并产生了几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有以活泼豪放著称的“泼口”名家朱少臣、陈淦卿,擅长唱《活捉三郎》、《黑牡丹》等曲目;有以苍劲雄浑为特色,擅长唱《秦琼卖马》的“钢喉”周锡侯等。

扬州清曲的演唱受昆曲影响最大,由于演唱者多为男性,在演唱时为更好地表现曲中女性角色而学习昆曲用小嗓演唱,创造了清曲的“窄口”唱法,而男性本嗓的唱法则被称作“阔口”。无论是阔口还是窄口,两者均以字行腔,注重腔韵和发声。

每个演唱曲目有一至数人参加,采取坐唱形式,除演唱者本人均操一件乐器外,还有人员不等的小型乐队伴奏,乐器为丝竹管弦和打击乐。

后来伴奏渐趋统一用二胡、琵琶等丝弦乐器和敲打檀板、瓷盘、酒杯,更显典雅和富有地方特色。

扬州散曲曲调非常丰富,清代晚期,扬州清曲的唱腔曲牌分大、小调两类,其音乐结构已得到了充分发展,包括有:以单只曲牌演唱的单曲体结构,多为大调曲牌,如《满江红》、《南调》、《鹂调》等,在实际使用上有多种变化。

还有多只曲牌的连缀,已有多种连缀的套数,有头尾用一支曲牌,间插若干曲牌的套数,如《满江红》套,亦有一个曲目用若干曲牌的,并以所用曲牌数量分别称之为三合一、四喜、五瓣梅、六合、翻七调、八段锦、九连环以及十八魁等。

此外,还有截取若干曲牌的唱句重新结构成新曲的集曲,最典型的是由18只曲牌的部分唱腔组合而成的“九腔十八调”。

扬州清曲的曲目非常丰富,总数有四五百种,其中:单片子,即只用一支曲牌的,占了大多数;小套曲,即用二至四支曲牌的,次之;大套曲,即用五支以上曲牌的,占了少部分。

扬州清曲的题材与内容有写景、咏物、抒发相思之情的,如《风花雪月》、《四季相思》、《二十四孝》等;有寓言故事和反映人情世故、社会生活的,如《竹木相争》、《乡里亲家母》、《做人难》等。

还有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和坊间唱本的,如《白蛇传》、《梁红玉》、《红楼梦》、《珍珠塔》、《小尼姑下山》等。

【旁注】

小调 我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小调民间俗称很多,如小曲、俚曲、村坊小曲、俗曲、时调等,小调是晚近才通用的一种统称。

鼓子词 宋代说唱艺术,演唱时以鼓伴奏,反复应用同一个词调,或间以说白,用来叙事写景。表演形式分为只唱不说和有说有唱两种。只唱不说,大多篇幅短小。有说有唱的,说的部分放在篇首,概括的介绍内容,词用骈文,格式比较固定。

平弦 青海地方曲艺,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三弦定弦格式属于民间定弦法中的“平弦”而得名,又称平调、西宁曲子,由于其主要唱腔为“赋子”,因此又称为“西宁赋子”。平弦流行于以西宁为中心的汉、回、土族当中。曲调优美典雅,曲词格律严谨,诗词化程度较高。

满江红 著名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钦定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

《白蛇传》 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在清代成熟盛行,是我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等情节。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

【阅读链接】

扬州清曲的产生和发展与漕运和盐运有关。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的漕运发达,使地处长江、淮河、黄河、大运河航运枢纽的扬州商贾云集,百业兴旺,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民阶层。这也就为扬州清曲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乾隆时期,扬州清曲又沿着漕运、盐运等河道发展到北京、天津、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受到了其他艺术的影响。清嘉庆年间,漕运改道,再加上盐政改革,扬州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扬州清曲也随之衰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