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独特的民族性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民族性特征,主要指它具有中国民族的特色。毛泽东历来十分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民族的特点结合起来。他说:“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①又说:“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在中国的应用,无论其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具有独特的民族性。

从其思想内容来看,毛泽东军事思想批判地继承了几千年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军事传统文化,并使中国古代优秀的军事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化。例如, 对春秋末期孙武提出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毛泽东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化的科学解释,指出:“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①这就把孙武的朴素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加以解释,从而使中国古代优秀的军事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起来。从其表现形式上看,毛泽东军事思想善于运用中华民族的语言表达形式阐述军事理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的深刻道理在生动活泼的民族形式中得到体现,从而易于应用和群众化。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表现形式上的民族性,比较明显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运用形象的比喻,使深奥的原理通俗化。毛泽东为了教育红军安心井冈山根据地建设,曾把根据地比作人的“屁股”。他说:人假如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站着,老走着, 定然不能持久。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有地方休整、恢复气力,补充力量再继续战斗,扩大发展,走向最后胜利。这形象地比喻深入浅出,使人们容易达到对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二是借用历史故事,使复杂的理论简明化。毛泽东曾利用群众比较熟悉的《水浒》中,洪教头气势汹汹要打林冲,结果被退让一步的林冲看出破绽,一脚踢翻的故事,来阐述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往往采取有计划的战略退却的原则。三是善于归纳概括,使实践经验条理化。毛泽东还利用我国人

① 《刘伯承军事文选》第 476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707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182 页。

民以口诀、条规记叙问题的传统习惯,把从战争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加以提炼、概括,用十分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工农武装割据、游击战争的十六字诀、十大军事原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战略上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等等,都具有独特民族语言风格,使人较容易记忆, 便于广大军民掌握和应用,成为战胜敌人的强大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