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役战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概括毛泽东的战役战术思想,主要反映在以下基本作战方针、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等内容上。

  1. 歼灭战思想。这是毛泽东战役战术思想的核心和实质,是我军战役战斗的根本指导方针。毛泽东强调:我军作战的基本方针是歼灭战。只有

①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103 页,104 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192 页。

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能打破强大敌人的进攻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他说, 击溃战对于雄厚之敌不是基本上决定胜负的东西;歼灭战则对任何敌人都立即起重大影响。在战争中,当我处在战略劣势和被动的情况下,为了改变敌我形势,夺取战略主动,为战略反攻或进攻准备条件,必须实行战役战斗的歼灭战,才能达成和实现战略的持久的消耗战。因此,无论如何也应该提倡主力军在一切有利场合努力地执行歼灭战。然而,在战争实践中,根据战场上的不同情况,毛泽东对在歼敌规模和歼敌程度等方面又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根据作战形式的不同,他提出大抵运动战是执行歼灭任务的,阵地战是执行消耗任务的,游击战是执行消耗任务同时又执行歼灭任务的。在同一战场的不同时期,他又提出,初期,实行小歼灭战;中期,实行中等规模的歼灭战;后期,打大的或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有时则根据敌情的不同或变化, 分别提出给敌以歼灭性打击,和实行半歼灭半击溃之方针。这些,都是在歼灭战根本思想指导下,依据实际情况的灵活运用。

  1. 各个歼敌思想。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实现歼灭战目的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手段。毛泽东说,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落实到战役战斗上,就是讲打仗只能一仗一仗地打,敌人只能一部分一部分的消灭,好比吃饭只能一口一口地吃。这叫做各个解决,在军事上叫做各个击破或各个歼敌。因此,不论在战役上和战术上都须如此。也不论是高级指挥员还是中下级干部,都必须学会这种方法。为了正确地贯彻这一思想, 在战争实践中毛泽东反复强调:(一)必须集中优势兵力。他说,战役战斗上的“以十当一”,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只有集中优势兵力, 才能实现各个歼敌,达到全歼、速决之目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即集中六倍、五倍、或四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与敌作战。反对平分兵力,处处攻击,处处不得力,拖延时间,难于奏效。(二)必须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得以实现。(三)必须拣弱的打。即在我取进攻时,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在敌进行“围剿”或“围攻”时,我以次要兵力箝制敌之数路,而集中主要兵力对付敌之较弱的一路。一路打破之后, 再转移兵力去打破另一路较弱之敌,这样便能最后将敌各个击破。(四)必须采用奇袭手段。毛泽东说,在战役战斗上,我们主张集中优势乓力以多胜少,对敌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然而,敌人却不能取消我们的胜利。因为我们何时何地这样做,这一点是保守秘密的。我军的作战一般是奇袭。

  2. 机动作战思想。毛泽东的机动作战思想,是其战役战术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是由中国革命战争处在敌强我弱条件下,人民军队和革命力量一方面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一方面又有广大地盘和人民作为活动的依托和掩护;同时,在战役战斗上又是为了实现歼灭战的根本目的等因素和条件而提出来的。机动作战具有主动、灵活、进攻等特点。即是说,在作战中必须采用机动作战的形式,使自己在情况急剧变化的复杂条件下,始终处于主动、灵活、进攻的地位,掌握着行动的自由权。其含义与运动战基本上是同一意义。在作战形式、性质和目的上都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毛泽东总是强调我军一切主力兵团(部队)在战役战斗中基本上都是采用以运动战形式为主的机动作战的样式来歼灭敌人。他说,为了达到歼灭敌人之目的,我军必

须以集中乓力打运动战为主,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所谓“运动战,就是正规兵团在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上面,从事于战役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形式。”①其特点是:正规兵团,战役和战斗的优势兵力,进攻性和流动性。毛泽东把这种作战通俗地解释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要打我时叫你打不着,而我要打你时则非打倒你不可。因此,他要求:(一)不要怕丧失土地。机动作战要求歼敌于运动之中, 并要求有利于我之地形、敌情和能封锁消息的居民及造成敌之疲劳和不意等条件,这就必须放敌前进,虽暂时丧失部分土地而不错。(二)要善于选择和造成有利战机。有计划地造成敌之错觉,给以不意攻击,使其丧失优势和主动,这是毛泽东在战役战斗中常用的方法。其目的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程度,然后寻机歼灭之。(三)要忍耐待机。他强调,战役战术指挥员必须善于制造和捕捉战机;如无好打战机,则应忍耐待机,切勿轻视敌人。

  1. 速决战思想。这一原则,也是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战争敌强我弱的基本特点提出来的。他说,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战略的持久战,战役战斗的速决战,这是一件事情的两方面;这是国内战争的两个同时并重的原则, 也可以适用于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①这是因为,在敌强我弱条件下,一是我军武器装备和弹药没有来源;二是我军只有一支部队,在敌多路进攻时, 我军为了各个歼敌,必须准备迅速的连续作战:三是敌虽多路分进,但多比较密接,打其一路时如不迅速地解决战斗,则其余各敌都来了。因此,为了保持我之主动,就不能不实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然而,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这一思想又有了重大发展。毛泽东明确提出,即使在战略反攻阶段,我军技术条件增强,我弱敌强的情况完全改变,我仍应集中乓力从外线采取速决的进攻战。因为只有速决,才能使我军有可能各个歼灭敌军的增援队,使我军才有可能避开敌军的增援队。并说,在战术上和战役上的速决,是战略上持久的必要条件。为了实现速决战的目的,毛泽东认为,在作战的实际活动中还必须具备以下具体条件:(一)准备充足,不失时机;(二)集中优势兵力,采取迂回包围战术;(三)选择良好阵地,打运动中或立足未稳之敌,(四)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

  2. 积极防御思想。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和决战防御。它是贯穿于战略、战役和战斗防御的基本指导思想。这里则主要是从战役与战斗的意义上来阐述的。毛泽东指出,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而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因此,我们的基本原则是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因为消极防御,对于保存自己只起暂时的部分的作用,而对于消灭敌人,则完全无用。一般说,毛泽东在战役战斗上,基本上是不主张采取防御这种拼消耗的被动作战样式的。然而,就战争自身发展的规律来说,有进攻就必然有防御。这里的关键就是如何把防御这种被动地位变为主动。因而,无论是战略防御和战役战斗防御,毛泽东都强调必须坚决贯彻积极防御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为我军传统的作战指导思想。尤以战役战斗为甚。其根本着眼点是,把在强敌进攻中我处在被动、消极的防御地位,通过积极主动的进攻行动,转变为主动。其方法,通常在战役上采用

① 《毛泽东选集》第 497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233 页。

诱敌深入或反突击等方式歼敌于运动之中;在战斗上,则主要是依托坚固阵地实施阵前反击。这是实现战役战斗上积极防御思想的基本手段。

  1. 慎战思想。在中国革命战争敌强我弱条件下,毛泽东在战役战斗上特别强调慎战原则。他经常指示各级指挥员不可轻战,不可浪战。这一思想的基本要求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他说,我们历来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也不打只有准备但无把握之仗。并从理论上把“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概括成十大军事原则之一。其主要要求是:第一, 作战行动必须有周密的计划。包括了解情况,确定任务,部署兵力,调整组织,临战训练,筹措给养,补充装备,组织人民群众配合等,都应有尽可能充分的预先准备。第二,必须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出发。毛泽东要求战役战斗计划应以能对付最坏的情况为根本出发点。他说,在研究部署时,要估计到可能变化的多种情况,其中应包括一种较严重的情况,并要准备好对付这种情况的办法,以便使自己立于主动。二是慎重初战。即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力争打好第一仗。他说,第一仗的胜败给予全局的影响极大。其意义在于:能打乱敌人的战役布势,破坏敌之作战企图,创造有利战场,鼓舞民心士气,沮丧敌之士气,等等。因而,任何指挥员都必须重视初战,坚决克服轻敌思想。

此外,毛泽东战役战术思想中的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以战养战的补充原则,利用两战间隙休整部队等,都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