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月指挥组建东西路建筑

清代康熙年间,有个明末遗少,他对满清入主华夏非常忿恨。经常悻悻不乐,但又无力匡扶明室。于是,他决心一生不去参加满清的考试博取功名,最后便跑到华山当上了道士。这位道士便是全真道龙门支派律宗的第七代律师王常月。

几年后,王常月在华山的道教修行圆满结束。之后,他便下山去了京城。

此时,由于战乱,京城里白云观的道士们为了避祸都走光了,而住在京城的喇嘛们却一心想要抢占这座庙宇,并为此发生了多起争夺事件。主管此事的九门提督,急忙奏知康熙皇帝,想让康熙想办法制止抢占事件的再次发生。

王常月来到京城之后,康熙帝即任命他为白云观的新任主持,这样一来,京城的喇嘛便不再去白云观捣乱了。

不过,这时的白云观,由于修建的年代久远,很多殿堂都非常破烂,为此,王常月当上主持后不久,便向康熙请示,要求修复道观。在康熙帝的帮助下,白云观再次迎来了一次大的修整。

康熙四十五年,即1706年,康熙帝命内帑重建道观,修复了道观内山门牌楼、石桥、钟鼓楼,以及灵官殿、三官殿、玉皇殿和财神殿等中路殿堂,并扩建了道观的西路建筑神特、祠堂院、八仙殿、吕祖殿、元君殿、文昌殿和元辰殿,以及东路建筑三星殿、慈航殿、真武殿、雷祖殿和道众宿舍等。经过这次修复,白云观焕然一新,又重新迎来了众多道士的加入和学法传教。

之后,王常月祖师在此传戒十次,度弟子千余人,大振玄风。白云观也从此声名大噪,享誉大江南北,前来求戒和参访的道友络绎不绝。整个全真道兴盛起来。

白云观内的现存格局基本上就是在这一时期固定下来的,道观内中路以山门外的照壁为起点,依次有照壁、牌楼、华表、山门、窝风桥、灵官殿、钟鼓楼、三官殿和财神等各大殿。

其中,白云观内的照壁又称影壁,位于道观正前方,正对牌楼。壁上嵌有“万古长春”四个大字,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其字体遒劲有力,令人叹赏不绝。

牌楼原为棂星门,是观中道士观星望气之所。后来棂星门演变为牌楼,已失去原来的观象作用。白云观内的现存牌楼兴建于1443年,为四柱七层、歇山式建筑。

白云观内山门为石砌的三券拱门,三个门洞象征着“三界”,跨进山门就意味着跳出“三界”,进入神仙洞府。山门石壁上雕刻着流云、仙鹤、花卉等图案,其刀法浑厚,造型精美。中间券门东侧浮雕中隐藏着一个巴掌大小的石猴,已被游人摸得锃亮。

老北京有这样的传说:“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这石猴便成了神仙的化身,来白云观的游人都要用手摸摸它,讨个吉利。观内共有小石猴三只,分别藏在不同的地方,若不诚心寻找,难以见到,所以有“三猴不见面”之说。

过了山门,便是窝风桥,这是一座南北向的单孔石桥,桥下并无流水。

白云观的钟鼓楼,在建筑布局上与其他宫观的钟鼓楼截然相反,其钟楼在西侧,鼓楼在东侧。据说,这是因为,在明代重修时,保留了原来的钟楼,在钟楼之东新建鼓楼,才形成了现在所见的格局。

白云观西路建筑群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一匹酷似骏马的铜兽神特,走近细看,其造型竟为骡身、驴面、马耳、牛蹄,因此,很多人称它为“四不象”。其实,它的正名叫“特”。传说它是一种神兽,具有奇特的功能,人哪儿不舒服,只要先摸摸自己,然后再摸摸它的相同部位,即可手到病除。

在神特之后,便是八仙殿。此殿建于1808年,殿内供奉着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李铁拐、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等八位道教仙人塑像。

西路建筑群中的吕祖殿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殿内供奉的是八仙中影响最大,传闻最广的吕洞宾祖师。

白云观中的元君殿内供奉的是道教女神。中座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左座分别为催生娘娘和送子娘娘,右座分别为眼光娘娘和天花娘娘。

在旧社会,女人们最担心的就是不育、难产,产后又担心婴儿出天花、闹眼疾、夭折或落下残疾,而这里的四位娘娘正好掌管这一切,所以这里的香火非常旺盛。

文昌殿位于元君殿之后,殿内供奉的是掌管人间科名禄位的文昌帝君。

西路建筑群中的最后大殿元辰殿俗称“六十甲子殿”,里面供奉的是六子甲子神和斗姆元君。六十甲子源于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即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和癸等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和亥等十二地支循环相配,由甲子起,至癸亥止,一个周期刚好为六十年,故名“六十甲子”,意为六十年另起一甲子。这六十甲子神都各有名号。

白云观的东路建筑群中,三星殿又名“华祖殿”,里面供奉的是神医华佗和福、禄、寿三星真君神像。

慈航殿在清朝时为“火祖殿”,供奉着火德真君。2000年重修后改为“慈航殿”,供奉的是观音菩萨。

真武殿,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2000年重修,奉祀真武大帝。

雷祖殿内供奉的主神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陪祀风、雨、雷、电四位雷部天将。殿内神像均为明代所铸铜像。

此外,位于道观内东北角塔院内,还有一座造型为八角形,三蹭砖石结构的古塔,名为罗公塔,也称真人塔。

此塔是道教塔中的精品,也是清代前期大型石刻艺术品,建于雍正三年,即1725。塔为石质,通高约10米,形似亭阁,但又有所不同,底为一仰莲须弥座基台,上建八角形塔身,塔身上覆三重檐屋顶,星檐的椽子,飞头,瓦陇,脊兽,隔扇窗等,雕刻得与木结构形制相同,还雕有道教象征八卦的图案。用藏传佛教寺庙常用的密叠斗拱作装饰,塔顶用小八角亭式,上冠以大圆珠,与一般佛塔的塔刹又不相同。千年富观,仅此一塔,可见它的珍贵。

塔前原来供有罗公像的“罗公前殿”和“白云观重修碑”、“罗真人道行碑”、“粥场碑记”、“云溪方丈功德碑”四块石碑,现在仅存罗公塔。

这位罗公为江西人,在康熙年间来京,常住白云观,雍正五年,即1727年逝世,被雍正帝敕封为“恬淡守一真人”。民间传说他创造了剃头理发的工具和按摩术,传入皇宫后得到雍正帝的赞赏,旧时理发行业尊奉罗真人为祖师爷。

除罗公塔外,现存白云观的后院还有一个清幽雅静的花园,名云集园,又称小蓬莱。

进入现代,古老的白云观已成为首都北京的一大名胜,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众香客游人。每年春节的民俗庙会,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白云观已成为人们了解我国道教文化与传统习俗的重要窗口。

2001年06月25日,白云观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旁注]

九门提督:是我国清朝时期的驻京武官,正式官衔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主要负责北京内城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等九座城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品秩为“从一品”。

照壁,是我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一般讲,在大门内的屏蔽物。古人称之为:“萧墙”。在旧时,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另一说法为照壁是我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

天花娘娘:又称痘疹娘娘。民间信仰中司痘疹的女神。痘疹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包括水痘和天花。通常在婴幼儿时期发病。在科学不发达,医药条件落后的古代死亡率极高。于是当人们面对痘疹,除了竭力去医治外,就是到娘娘宫求娘娘保佑,这便有了天花娘娘的存在。

斗姆元君:道教神名。简称斗姆,也称斗母元君。“斗”指北斗众星,“姆”指母亲。道经云,她“为北斗众星之母”。传说,斗姆原为龙汉年间周御王的爱妃,号紫光夫人,先后为御王生下九子。长子为天皇大帝,次子为紫微大帝,余七子分别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即北斗七星。

华佗:(约145~208年),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汉族,今安徽亳州人。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蓬莱: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是山东省管辖的县级市。濒临渤、黄二海,东临烟台,南接青岛,北与天津、大连等城市及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蓬莱自古就被誉为“人间仙境”,八仙过海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

康熙皇帝:原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1722年12月),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他8岁登基,在位61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人被称为楷书四大家。

雍正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满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的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1722~1735年在位,在位时期,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与“打击贪腐”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阅读链接]

据说,这王常月初当主持时,由于道观内道士很少,他便每次烧香时默默祷告,乞求各路的神仙来保佑他。也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神仙,于是,传说中的八仙也下来凡间帮助他。

当时,吕洞宾在白云观当知客,韩湘子当知随,张果老当大殿主,曹国舅当化主,蓝采和当巡察,铁拐李在厨房当大火头,人们听说后,都想来道观中见识这些神仙,于是白云观的香火也就一天比一天旺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