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观——苏州玄妙观

玄妙观坐落在古城苏州繁华的中心区,以其悠久的历史、宏伟的建筑、众多的文物古迹而名闻天下。它既是江南著名古观,也是我国重要的道教宫观之一。

玄妙观创建于西晋时期,观内有山门、三清殿、弥罗宝阁及21座配殿。观内存有大量的古碑,最著名的老君像石刻,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块老君像碑之一。老君石刻由唐代画圣吴道子绘像,唐玄宗题赞,颜真卿手书,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堪称“四绝”碑。

千年妙观历劫磨难重现风采

玄妙观始建于276年,初名真庆道院。324年,敕改上真道院。714年,更名开元宫,赐内帑重修。890年,遭受兵火,仅存山门和正殿。到了北宋至道年间,开元宫又改称玉清道院。1009年,皇帝下诏,把玉清道院改为天庆观额,增建东西南北四庑,新修东西墙垣,由专业画师画成“三天天宫胜景”巨幅壁画。1125年,宋徽宗赵佶敕赐香火田3.3平方千米。1130年毁于兵火。1146年至1179年,苏州地方官王唤、陈岘、赵伯肃先后主持修复重建。

1295年,始称玄妙观。1366年至1367年间,玄妙观又一次受到战乱的破坏,幸未全毁。明洪武年间朱元璋整顿宗教,赐封苏州玄妙观为正一丛林,在观内设管理道教事务的机构道纪司。千年古观不仅是苏州道教的主要活动中心,也成为地方政府司仪、祝厘的场所,充分显示了玄妙观在苏州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明宣德年间,道士张宗继倡建弥罗宝阁。1438年,巡抚周忱、知府况钟首捐俸资,于正统五年建成弥罗宝阁,为玄妙观增添了一座气势宏伟、绚丽多姿的副殿。可惜在1602年,宝阁已毁。

到了清代,为了避康熙皇帝的名讳,玄妙观改为圆妙观,又名元妙观。1675年,布政司慕天颜首倡重建弥罗宝阁,1860年毁于战火。同光年间,红顶商人胡雪岩独立捐资重建宝阁,直到后来,才恢复了玄妙观的旧称。

清代,据道光《元妙观志》图载,玄妙观盛时占地5.5万平方米,共有30多座殿阁。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正山门、三清殿、弥罗宝阁,其他殿阁分布在25处自成院落的“子院”内,如众星拱月般从东、西、北三面围绕着中轴线上的主要殿阁,形成一片巍峨壮丽的建筑群。但自咸丰、同治之际遭受战火后,就渐趋衰落下来,也没能恢复旧观,宏伟的弥罗宝阁也于1912年8月28日失火焚毁。

1956年,整修三清殿、正山门及东、西诸殿门墙,清理广庭。同年,玄妙观三清殿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此后,人民政府又连续拨巨款重修玄妙观正山门和三清殿,殿内佛神重塑金身。

玄妙观内文化积淀深厚,民间传说动人,旧有十八景之说,分别为元赵孟頫所书玄妙观重修山门碑、麒麟照墙、朝北玄帝铜殿、六角亭、钉钉石栏杆、一步三条桥、无字碑、海星坛、一人弄、杨芝画、运木古井、妙一统元匾额、靠天吃饭图碑,如今十八景中还保存九处。玄妙观文物中著名的还有历代碑刻,有老子像碑、永禁机匠叫歇碑等等计有八十一块。除部分收藏在文庙外,还余下不少成为碑廊,现藏在轻工门市部夹弄内,历劫不灭,弥足珍贵。

[旁注]

内帑:指皇室的仓库,也指国库里的钱财。如宋代的叶适在《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中称:“内帑皆三朝恭俭之积,陛下幸图之。”

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年~1135年),是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他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雄性称麒,雌性称麟。它是吉祥神兽,主太平、长寿。民间有麒麟送子之说,麒麟是龙头,马身,鱼鳞。

[阅读链接]

玄妙观值得一提的还有正山门八字照墙,当年为此还掀起过一场轩然大波。照墙前原来曾有一排平屋,有七、八家商铺。在1930年观前街拓宽,影响了这些商铺,德记地产公司出面向玄妙观方丈颜品笙协商拆除照墙,租用两侧地基,搭屋经商,条件是订约15年,付给押金1万元。此举一出,引起了地方人士的普遍反对,于是便形成了“保古派”与“保商派”之争。这场争论直到后来,经江苏省建设厅批准,在正山门两侧建起了与玄妙观极不协调的三层楼房,道观原来古朴肃穆的风貌从此不复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