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第一观——成都青羊宫

青羊宫为川西第一道观,坐落在成都西南郊,南面百花潭、武侯祠,西望杜甫草堂,东邻二仙庵。相传青羊宫宫观始建于周,初名“青羊肆”。

据考证,三国时取名“青羊观”。至唐代先后更名“玄中观”和“玄中宫”。五代时改称“青羊观”,宋代又复名为“青羊宫”,直至今日。

周代时为纪念道仙而建观

春秋末期,周代有一个精通历法,善观天文的大夫名叫尹喜。传说,他自幼究览古籍,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

有一天,他在观看天象时发现,一团祥瑞的紫气正由东向西移动。据此天象,尹喜断定一定有圣人将要经函谷关西去。于是他辞去大夫之职,去了偏僻的函谷关任关令。

上任伊始,尹喜就吩咐一个叫孙景的关吏,若有容貌奇特的人过关,一定要立即告诉他。不久,有一天中午,尹喜午睡,他在朦胧中忽然听到了天空中的仙乐,看到了氤氲的紫气。

尹喜从梦中猛然醒来,只见孙景急急忙忙来报说,有一相貌奇特的老人骑着青牛正准备过关。尹喜听到孙景的报告,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即收拾好客房,整好衣冠前去迎接。

尹喜很快见到了那位相貌奇特的老人,果然气度非凡,须发如雪,脸然红润,大耳垂肩,白色的眉毛足足有五寸多长。于是尹喜就恭恭敬敬地跪请他在函谷关住上几天。

后来,老人见尹喜是个可度之材,便答应在函谷关暂住。老人在函谷关住了100多天,向尹喜传授修炼之术,著书五千余字后离去。临别时,老人对尹喜说,“你知道吗?我便是很多人都认识的老子,你须继续修炼。千日之后,你可到蜀国青羊之市找我。”

传说,老子在离开函谷关后,他的真身就投胎在蜀中李姓人家。为了哄婴儿开心,李姓家将一条青龙变作青羊,让它整天陪着婴儿玩耍。而尹喜完成《关尹子》时,正好是老子离去后的一千日。

据西汉文学家扬雄所著史书《蜀王本记》载:

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

千日之后,尹喜如约来到成都的青羊之市,却找不到师父,心里十分焦急。后见一家僮牵着一只青羊,他就立即上前打听。家僮说,“我家小主人十分喜欢和这青羊玩,如今我刚找到它,正要带它回去呢。”

尹喜一听,心中便明白了。于是他请家僮帮忙,到家后对小孩大喊“尹喜来了”。后来,家僮话音刚落,刚才还在为青羊走失而哭泣的小孩立即破涕为笑。

霎时间,李姓府弟内涌起一座金光四射的莲花宝座,那小孩也化着数丈高的白金之身,头顶光环,端坐在莲花宝座上,说“我本是太上老君,太微同宅,为一真身,随时变化,你们不必害怕。”

老子又对尹喜说,“从前因你修炼不到,所以才没有让你随我西行。如今你功德圆满,是随我列入仙界的时候了。”于是老子召来仙界诸神,授予尹喜玉册金文,封其为无上真人。之后,尹喜便跟着老子飞天成仙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老子和尹喜成道升仙,就在他们白日飞升的地方建了一座道观,取名为“青羊肆”。道观建成后,这里便成了神仙聚会、老子传道的圣地。

为了纪念老子,人们又在青羊肆内的一座土坡之上建有“降生台”和“说法台”。左边的“降生台”塑有一白发婴儿,他便是刚出世的老子,相传老子分身降化于此。右边是“说法台”,台上塑有老子对关令尹喜说法之像。

在三国时期,“青羊肆”被改名为“青羊观”。到了唐代,因唐玄宗曾避安史之乱而居于青羊观内,“青羊观”更名为“玄中观”。

881年,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而逃去四川,并在玄中观驻营。据记载,有一天,唐僖宗在观内忽见红光如毯入地,挖得一块玉砖,上面刻着古篆文:

太上平中和灾

后来,唐僖宗返回长安后认为此事是太上老君的恩典,特下诏令,大建青羊观殿堂,改“观”为“宫”。后来一直保存下来的青羊宫的宏大格局,如主殿三清殿又名无极殿就是在当时建成的。

当时,在“降生台”和“说法台”中间还增建了“紫金台”,又名“唐王殿”,塑有唐王李渊夫妇之像和其子李世民之像。“降生台”、“说法台”和“紫金台”后被合称为“后苑三台”。后苑三台按中轴线对称格式布局,十分严谨,形成了青羊宫整个建筑群的有力压轴。

在唐代时,青羊宫主要由山门、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佬殿、唐王殿和降生台等构成,其建筑由南而北,由低渐高,安置在同一中轴线上,形成蔚为壮观的宫观群落,宫内林木森森,法相庄严。

这样一来,由于唐代皇帝的影响和寺观的大肆扩建,玄中宫很快便成为了唐末四川最大、最有影响的宫观。五代时,“玄中观”改称“青羊观”,宋代时又复名为“青羊宫”。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梅花绝句》中写道: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从诗中可想见青羊宫当时的盛景。1167年,全真道的始创人王重阳在青羊宫创立了以道教为主,兼融儒教和释教的全真道派。

元太祖时期间,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因应诏赴西域大雪山谒见元太祖,元太祖因此特别礼遇他,并命其掌管道教,在各地大建宫观。丘处机掌教时间长达24年,这期间他在政治和社会上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使全真道的发展进入了兴盛时期。

但到明代后,由于明代朝廷重视正一道,全真道由盛转衰。在明朝中期,青羊宫再也没有出现过唐宋时期的盛况,而且青羊宫许多殿宇也不幸毁于天灾兵焚,破坏特别惨重。

在明朝时期,青羊宫的主要建筑有:山门、三清殿和斗姆殿。山门是青羊宫的第一座建筑,其左边塑有土地神和青龙像各一尊以及1515年冬立的“皇恩九龙碑”一座。

山门右边塑有白虎像一尊,并有七星桩,上刻有道教秘传天书云篆,根据中天北斗七星布局,称为北斗七星桩。还有龙凤桩、大石狮一对和龙王井一口等。

三清殿殿前左陈一钟,名曰“幽冥钟”,重约3000多公斤。右配一应鼓,名曰“风雷鼓”每逢初一、十五和吉庆大典便击鼓鸣钟,晨钟暮鼓,幽远清晰,给人以更加宁静的感觉。

斗姆殿为楼底式建筑。殿内供奉的斗姆是道教信奉的一大女神。道书中说她名紫光夫人,共生了九个儿子即九皇,分别是:玉皇、紫微、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和破军。

斗姆额有三目,肩有四首,左右各出四臂,为三目四首八臂的女神,神像慈容照人,她是一位掌人间生死罪福的天神。在她右边供奉的是女仙之首西王母,即民间所说的王母娘娘。

斗姆左边祀奉的是土皇地祗,为执掌阴阳生育和万物之灵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道书中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天圣后土皇地祗”,即民间所称“地母”。两边分别塑有南斗六星和南极长生大帝,即寿星和北斗七星。

[旁注]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

莲花宝座:据传,佛祖释迦牟尼和观士音菩萨都颇爱莲花,常用莲花为座,自此所有寺院里的佛像都是以莲花为宝座,称之为莲花座。此座都做六角形,下部做一个须弥座,其上枋、下枋都做三重或做四重,束腰部分每面雕刻壹门,上下做仰莲与伏莲。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唐僖宗:李儇(862~888年),唐朝除女皇武则天以外的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俨。14岁便继承皇位,873到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

唐王李渊:(566年~635年),字叔德,祖籍今甘肃秦安西北。唐朝开国皇帝,史称唐高祖,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出身于北朝的关陇贵族,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

云篆:是我国道教所独有的一种文字,它是在篆体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这种字体为道教所专用,辨识困难,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人们对其知之甚少,所以又称它为“云篆天书”。在道教各种科仪法会、炼养修持中,随时随地都可见到这些神秘茁妙的符号。

尹喜:字文公,号文始先生。甘肃天水人,周代楚康王(前559至前545年)之大夫,他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周昭王二十三年,眼见天下将乱,他便辞去大夫之职,请任函谷关令,以藏身下僚,寄迹微职,静心修道,或称“关尹”。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汉族。西汉官吏、学者。今四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少年时好学,为人口吃,博览群书,擅长辞赋。在他40岁时,他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成帝见他文采好,将他封为黄门郎。是即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投身军旅生活,晚年退居家乡。他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阅读链接]

宋代以后,我国的道教不断出现新思维,吸收新思想。由元朝始,道教遂分成正一和全真两大派,并一直衍传至今。

全真派道士不饮酒茹荤,不立家,授徒传教,为出家道士。如四川青城山。正一派道士则不然,可以成家,虽有斋戒,但非斋期可以吃酒肉,为在家道士,又称火居道士。如江西龙虎山。

道教在发展中,因不断侵占佛教寺院,引起佛僧不满,后全真道遭到沉重打击。元代时期又见恢复,明代以后道教则相对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