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刘若拙奠定道观规模

五代时期,李哲玄的师侄刘若拙为寻访其师叔李哲玄来到了崂山三官庙。

据说,这位刘若拙武艺高强,修道很深,在明末黄宗昌居士所作的《崂山志》中记载,刘若拙“丹颜皓首,不自知其年,不履不冠,冬不炉,夏不扇”,具有很高的内功修养。

刘若拙来到三官庙以后,便自己组织了一些道人在崂山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老子神像。

后来,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宋朝,他听说了刘若拙的名号以后,便于公元960年召其入京,并封刘若拙为“左街道录”,也就是朝廷掌管道教事务的官员,想把刘若拙留在宫中。

但是,刘若拙并不喜欢宫廷里的生活,几年后,他坚决要求回崂山,宋太祖挽留不住,只好同意,并赦封他为“华盖真人”。

刘若拙回到崂山后,宋太祖又拨给三官庙巨款,要求刘若拙对三官庙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

因为刘若拙在崂山上居住的别院叫太清宫,所以后人们便把崂山上的三官庙又称为太清宫。

太清宫重修后,就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主要正殿有三官殿、三清殿和三皇殿等。

如今,在现存太清宫三官殿的正门两边,还有刘若拙重修太清宫时,亲手种植的两棵银杏树,这两棵树高25米以上,胸径都有数围,树龄均在千年以上。

此外,在三官殿通往三清殿的路上,还有一座由刘若拙亲自命名的石桥,桥的旁边有一大石,上面刻着“逢仙桥”三字,旁边还有记载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召见并敕封刘若拙为“华盖真人”的记事。

相传,当年刘若拙在除夕迎神,在这里遇到一位白须飘胸的老翁走上前来与他交谈了两句,刘若拙正想问其姓名,老人却不见了,只在雪地上留下了两个脚印,于是,刘若拙认为自己遇到了仙人,事后在此刻石以证此事。同时,他还为此桥命名为逢仙桥。

再说当年太清宫经过刘若拙等人的一番修建后,崂山道教的名声大振,四方道众,纷纷来此学道修行,崂山道教一时兴盛空前。

[旁注]

五代时期:是唐朝灭亡后到北宋建立前的历史时期。五代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朝代。907年,汴州朱温篡唐建立后梁,五代十国开始。太原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建国后唐。后唐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不久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郭威篡后汉建后周,960年,后周被赵匡胤所篡,五代结束。

敕封:指皇帝颁诏书封赐臣僚爵号。明、清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时,皇帝诏命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诰命,称诰封;六品以下授敕命,称敕封。它的颁赏一般多物中在庆典时进行,颁赏时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一品至五品官员以“诰命”授予,也诰封。五品以下官员以“敕命”授予,也称敕封。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年3月~976年11月),我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出身军人家庭。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阅读链接]

据说,银杏树和其他树木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性别之分,而由刘若拙亲手种植的这两棵银杏树都是雄性的。

此外,银杏树还有“白果树”,“公孙树”等别称,那么,为什么叫“公孙树”呢?原来,是因为它生长很慢,爷爷种下的树,到了孙子那一代才能吃到果实,所以在民间有“桃三梨四杏五年,无儿不种白果园”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