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1.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1950 年 6 月 6 日至 9 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指出,现在我国在经济战线上取得的一些胜利,表现了财政经济状况的开始好转,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要获得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 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1. 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在物价稳定后,原来因物价波动而造成的市场虚假购买力消失,市场不景气,私营工商业普遍发生经营困难,不少厂商停产倒闭,影响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党和政府决定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为什么还要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发展国民经济呢?因为在解放初期

(1949 年),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私营工商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 63.3%,职工人数占全国职工总人数的 53.7

%。私营商业在全国商业批发总额中占 67%,零售总额中占 83%。民族资产阶级在解放前与中国共产党曾经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在解放后又有能够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为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恢复国民经济,充分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在三中全会以后,除了进行土地改革以外,中央又合理地调整了工商业。

中央依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

在调整公私关系方面,主要是扩大对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和产品的收购,把私营工业逐步地纳入到国家计划的轨道上来,逐步消灭私营工业的生产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商业上,适当地调整零售与批发之间、产区和销区之间、季节与季节之间、原料与成品之间的价格比例,使私营商业有利可图。

在调整劳资关系方面,确定以下三个原则,即:第一,在私营企业中必须保证工人的民主权利;第二,必须首先从有利于发展生产出发;第三,劳资问题由劳资双方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由政府仲裁。

在调整产销关系方面,政府按照以销定产的原则,根据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来指导各个行业的产销计划,使私营企业逐步走上计划生产的轨道。

(陈隆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