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等家庭到孤儿院
环境和教育影响着一个人智力的发展,这种影响表现在六个方面,即影响智力的方向、水平、速度、内容、品质和改造遗传素质。智力发展的方向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尽管步骤有简有繁,但内化的方向是客观的;整个内化过程是一个发展过程和成熟过程,这个过程是分阶段的,这就显示出不同的智力水平;达到某级水平的有早有迟,有快有慢,这就是智力发展的速度; 不同的人,在不同范围或领域表现出不同的智力,从而组成不同的智力内容; 父母的教养方式,会使儿童在敏捷性、灵活性和抽象性等智力品质上表现出差异。至于遗传素质问题,前已论及,不再赘言。
关于环境和教育对智力的影响,心理学家的研究主要是改变同卵孪生子、异卵孪生子、普通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后天条件,前后测量他们在不同的生活条件下的智商,加以比较。例如,D·弗里曼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 72 名儿童送到寄养的良好家庭时,平均年龄是 8 岁,给予第一次智力测验平均智商为 95;至 15 岁时,给予第二次测验,平均智商为 102.5。两次测验的智商平均增加了 7.5 分。可见,在较优越的环境里,智力是可以得到发展
的。当然,这些寄养家庭的程度也不一致。上等家庭的,智商增加 10.4 分;
次等家庭的,智商仅增加 5 分。
心理学家 F·斯奇勒也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个缺乏社交刺激的孤儿院里把孤儿分成两组:实验组平均智商为 64,把他们放在有相当刺激的社会环境里;控制组平均智商为 87,继续留在缺乏社交刺激的孤儿院里。结果,当他们成年时期,惊人地发现,实验组成员表现出独立精神,受学校教育的平均数超过 12 年(中学毕业),而控制组有 40%还需要他人照顾,只有一人读完中学。这个实验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智力发展在后天受到阻碍的人, 由于良好的环境条件和适当的教育处理,可以补偿其智力损失,而且实际上有所增长;其二,原来智商较高的人(相对于实验组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其智力发展显然受到了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