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目前,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率先设立的经济特区都已形成外向型经济格局,起步晚的海南经济特区正在为经济腾飞奠定坚实基础。10 年来,特别是进入“七五”以来,经济特区建设紧紧围绕“抓生产、上水平、求效益、发展外向型发济”,逐步完善,日臻成熟。①建立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我国吸收,利用外资的重要集纳之地。10 年来,四个经济特区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 286.85 亿元,新开发工地面积近 80 平方公里,兴建了一批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在基本建设中,建设资金主要靠特区自我积累和利用外资,内联单位投资约占 13%,国家投资拨款不足 3%。截止 1989 年底,四个特区累计建成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4178 个,占全国外商投资项目的 26%;实际利用外资 31.2 亿美元,占全国的 25.7%。②以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最快的地区。1989 年,四个经济特区的工农业总产值达 227.17 亿元,比建设特区之初增长 14.6 倍,每年平均递增 32%,增长速度居全国省、市、自治区之首。四个特区现已建成投产的工业企业达 3000 余家,职工年平均工

资从建特区之初的 550 元增长到 3000 元左右。③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特区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新基地。据海关统计,1990 年前三个季度,五个经济特区的出口额为 5551 亿美元,比 1989 年同期增长 21.4%,超过全国平均增长

速度。特区生产的产品有 60%用于出口,品种达 800 多种,已涌现出近 100

家出口创汇 1000 万美元以上的外向型企业。④广泛开展内联,逐步成为内地联系国际市场的桥梁。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一些部门在特区兴办的内联企业和办事机构已达 5500 多家。经过这些内联企业和机构,特区向内地传递国际经济技术信息,帮助内地引进外资项目,进口物资,转移经进一些选进技术,带动内地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同时,经济特区积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