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日期定,至多不差一两天;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这是我国农村广为流传的一首节气歌。这里的二十四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我国早在周朝和春秋时,就用土圭观测日影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即二至二分)。把一年中土圭最长的一天,也就是太阳在它的路线上(即黄道),移到最南方的一天,叫冬至。把土圭影子最短的一天,也就是太阳在它的路线上,移到最北的一天,叫夏至。把由冬至到夏至土圭影子不长不短的一天,也就是太阳由南向北移到直射在赤道上的一天,叫做春分。把由夏至到冬至土圭影子不长不短的一天,即太阳由北向南移到直射赤道的一天,叫秋分。后来又在二分二至中间,安排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到秦朝和汉时,又增加到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全年划分成 24 个段,包括雨水、春分等 12 个“中气”和立春、惊
蛰等 12 个“节气”。每过 15 天算一个节气,相当于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
道上前进 15 度,全年共有了 24 个节气。
从 24 个节气的名称可以看出,它包含了天文、气候、农业和物候等自然现象。如二分、二至、四立反映了四季变化;而大暑、小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了气候变化;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了雨量的变化;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了物候现象。这二十四节气充分展示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