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和星星也能刮大“风”

在我们的地球上,几乎天天都在刮风。但是我们这里要说的太阳风和星风,却与你我每天接触的风毫不相干。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发现彗星长长的尾巴总是背向着太阳。但是一直搞不清这是为什么。到了 20 世纪 40 年代,天文学家从对日冕的研究中找到了

答案。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但它的温度却远远高出太阳表面,达 100

—200 万度。这骇人听闻的炽热足以使日冕物质全部电离。而电离出去的离

子和电子速度极高,如氢原子核(质子)的平均速度高达 200 公里/秒,比人造卫星发射时的速度高出 20 倍左右。50 年代,有个叫帕克的美国天文学家提出,这些离子体不断向外逃散,会形成持续不断的布满太阳系的微粒流, 并给它取名叫“太阳风”。50 年代后期,人类进入星际航行时代,太空探测证实了帕克的预言,并测定太阳风以每秒 300—1000 公里的速度吹遍整个太阳系。也正是这太阳风,使彗星拖上了长长的尾巴。

太阳风的发现,使天文学家们对天文学上的一个悬案恍然大悟。1935 年,在美国的威尔逊山天文台,两位天文学家亚当斯和麦克·科尔马克在观测恒星光谱时,发现猎户座α等一些晚型星的光谱中,除了一条宽而浅的正常的恒星谱线外,还有一条细而深的光线,并有明显的紫移现象。谱线紫移意味着环绕恒星的包层在膨胀,其速度为 10 公里/秒。这膨胀的拱星气层是什么呢?原来它就是恒星风。70 年代以来,天文学家利用空间飞行器,通过紫外发射谱线研究星风,证实了晚型星和早型星都在刮“风”。晚型星的“风” 是低速的“冷风”;而早型星刮出的是速度超过 1000 公里/秒的“热风”。

这两种星风是怎样形成的?星风对星体的演变和衰老过程又有什么影响?星风对研究恒星的活动有什么作用?还有许许多多与星风有关的谜等着人类去揭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