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阴、阳历于一体的农历
阴历是完全根据朔望月的历法,阳历是完全根据回归年的历法。我国以前沿用的“农历”(又称夏历)则是调和阴历与阳历的关系,并兼顾地球绕太阳和月亮绕地球运动的周期而制定的历法。
农历中的历月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历月中的日期和月相一致,这与阴历相似;它的历年平均长度又接近回归年,月份和日期虽然不能像阳历那样能表示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但基本上四季冷暖情况相符,这又与阳历相似,所以叫它为“阴阳历”。这是一种阴月阳年的历法。
根据我国历史记载,从黄帝时起到清朝末年这段时间里,一共使用过 102 种历法,基本都属于阴阳历。这就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在三四千年前,就已把纯粹的阴历和阳历很好地调和起来,这也是我们祖先的一项伟大发明。
现在所用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 17 世纪以前)就使
用了这种历法,所以此历法又叫“夏历”,直到 1970 年才改称为“农历”。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所以也是大月 30 天、小月 29 天。但它与纯粹的阴历不同,纯粹的阴历的大小月是交替编排的,而农历的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农历的每一个月初一正好都是“朔”(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以黑暗的半面对着地球时)。农历的每 100 个历月里,约有 53 个大月
和 47 个小月。
农历基本上以 12 个月为一年,但 12 个朔望月的时间是 354.3667 日。比
一个回归年相差 11 天左右,3 年就差 33 天。所以,农历每隔 3 年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这一年也叫闰年。农历中“十九年七闰月”, 12 个平年每年 12 个月,7 个闰年每年 13 个月。这样,19 个回归年与 19 个农历年的天数基本相等:
19 个回归年:365.2422×19=6939.60(日)
19 个农历年:29.5306×(19×12+7)=6939.6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