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日本掀起“邓旋风”
宛如台风经过一样,邓小平副总理访问了日本,日程安排显示了他的精力十分充沛。
台风过后,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仰望那爽朗、万里无云的晴空, 品味出秋天到了。这场邓台风,究竟给我们日本人留下了什么呢?
正如一家周刊杂志在归纳邓小平八日行(1978 年 10 月 22 日至 29 日) 的文章里使用的标题《尽管没有信口讲》那样,虽然不是期望的那种“信口讲”,但是他发表了甚至可以称得上是“邓小平语录”的坦率谈话,使我们感触到中国的一些真实情况。
访日期间,邓小平反复讲“四个现代化”,从这种不寻常的热心来看, 他并非说说而已。
由于中国没有“近代”,自然需要“近代化”。可是,中国的努力目标是“现代”世界的先进国水平,所以,与其故意拿出大家不大熟悉的“近代”, 不如用“现代”在语感上更为贴切。我想这就是中国使用“现代化”这一用语的理由。
“日本早有蓬莱国之称,听说有长生不老药。这次访日,也是为了得到它。或许没有长生不老药,但是我想把日本发展科学技术的先进经验作为礼物带回去。”(10 月 24 日,邓小平在日本众参两院议长举行欢迎宴会前, 同在野党首脑们的谈话)
“参观了现代化的工厂后,我知道了现代化是什么。我们中国制定了自己的现代化目标,希望日本产业界的请位给予协助。”(24 日,邓小平同神奈川县日产汽车制造工厂干部的谈话)
“中国制定了自己的目标,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更确切地说,就是指接近那个时候的水
“世界在迅猛前进。那个时候的水平,我想贵国也不是现在的水平。我们到那个时候达到现在的日本、欧洲、美国的水平,我认为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2 年后达到这样的水平是很难的。我们清楚这些困难。尽管如此, 我们还是制定了这个大目标。”(25 日,邓小平在日本记者俱乐部会见记者时答记者问)
“本来长得很丑,却按美人那样打扮是不行的。丑陋是不能掩盖的,老老实实地承认落后才有希望。”(同上)
“有一种被人从后面鞭打,被人追赶的感觉,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快跑。”
(26 日,邓小平在东京至京都的新干线列车上发表的感想。)
看到中国要搞“现代化”的这种焦躁感,我们日本人不是没有担心。尽管如此,中国迫不得已发出的奔向“现代化”的信号,是可以理解的。不过
我认为在这种理解的背后,我们日本人感到内心有愧。这就是战争责任,是曾经侵略过中国的欠债。
日本损害中国的规模,如果按照中国声明的说法,人命 1000 万人以上,
财产 500 亿美元。这仅限定在 1937 年卢沟桥事变以后八年间的“日中战争” 期间的数字。
人命无法用金钱换算。但如果按一个人一万美元计算的话,那么人的损失就是 35 兆日元,物资损失是 17 兆日元,合计 52 兆日元。这是日中邦交正
常化前一年的计算,当时 1 美元台 360 日元。而且,国家预算是 9 兆 4000 亿日元。
现在,1 美元相当于 190 日元,从国家预算为 34 兆日元的日本经济水平
看,假如支付 52 兆日元的赔款,也许并不那么困难,根据我当时的估算,可
以将国家预算的三分之一强分 20 年付清赔款。
1965 年,中国虽然还保留着要求暗尝的权利,但显然已经没有要求赔偿的意图。那时,中国要人的谈话要点如下:
-
中国不想利用外国的赔偿来建设自己的国家。
-
一般来讲,让战败国支付巨大的战争赔偿,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对和平有害。
-
战争赔偿是让没有战争责任的一代人支付,所以是不合理的。以上就是中国对赔偿的基本态度。
这个谈话是通过当时负责日本问题的赵安博转述的,廖承志又详细说明了上述意思:“中国没说不让赔偿,但也没说让赔偿。我们不想用日本的赔偿来搞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过,作为一般的气氛,我们不接受那种因没有请求赔偿权的蒋介石放弃了赔偿,就认为中国也没有请求权的论调。”
在中国方面有了这种见解之后,似乎可以说,赔偿问题是 1972 年作为正式文件在日中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中得到“解决”的。第五次论述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