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伟人及其共同点

龚育之认为: 20 世纪,中华民族在争取解放和振兴的伟大斗争中,产生了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现在,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集中力量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来说,那么就有两代伟人:毛泽东、邓小平。

如果说,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可以分为上下两篇,那么,上篇是毛泽东领唱的,下篇是邓小平领唱的。上、下两篇之间发生了一个历史悲剧—— “文化大革命”。邓小平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受到批判和纠正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旗帜鲜明地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评价毛泽东思想。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件。他要求我们必须看清这样一个事实:毛泽东是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否定“文化大革命”,决不意味着应该或者可以全盘否定毛泽东。全盘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也就全盘否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现在国外有些人就是整个否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国内也不是没有这种思潮的影响。有些人不光否认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也否定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不光否定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历史,也否定中国国民党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历史。邓小平同志说:如果没有毛泽东,我们至今很可能还在黑暗中摸索。“毛泽东思想培养了我们整整一代人。”他把自己也摆在了这“一代人”之中。

如果对这两位伟人作一番比较研究,龚育之认为,强调“实事求是”是两人最大的共同点。他们两人之所以能够分别成为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两次革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飞跃、分别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首先是基于思想路线上的这个共同点。作为战略家,毛泽东和邓小平很大的共同点在于:重视农村和农民间题,从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入手,来解决中国的革命和改革问题。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一条不同于俄国革命所走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是一条新路子,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邓小平领导中国的改革,从战略上讲,从改革突破口的选择来讲,也是首先把目光放在农村的。先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突破和推广,然后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推动了市场经济的酝酿和发展。我看,在中国革命战略和中国改革战略中,抓住了农村和农民,就抓住了中国特色。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把握住了这个战略基点。

作为战略家,毛泽东很重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邓小平也很重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也是孙中山同他们的共同点。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的这个共同点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