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斯诺: 谈谈邓小平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记者,中国人民最熟悉的外国朋友之一。1928 年来华,任上海《密勒氏评论报》特约记者。后兼任纽约《太阳报》、伦敦《每日先驱报》特约评论员。曾在燕京大学任教 2 年。 1936 年他秘密访问延安,回北京后写了一系列通讯报道, 后汇编成书《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轰动国内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任伦敦《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39 年再次去延安,和毛泽东等交谈。1941 年因对皖南事变作了如实报道,而受到国民党当局的迫害,被迫离华。解放后他多次来华访问。他为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72 年逝世于瑞士,他的部分骨灰妄葬在北京大学校园内。

1970 年下半年,斯诺夫妇应邀访问中国,毛泽东和他作了亲切而又长时间的谈话。毛泽东淡到了为什么要开展“文化大革命”,谈到了同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等人的分歧, 谈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政策。斯诺依据与毛泽东的淡话,依据他当时到中国各地的参观访问,写成了介绍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名著《漫长的革命》,下面的文字就是从该书中摘泽出来的。斯诺最后一次访华时,中国仍处于十年动乱当中,刘少奇、邓小平的冤案尚未昭雪平反,许多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现象仍未改变,因此,斯诺当时的报道,不能不带上时代的局限性。然而,尽管如此,通过阅读斯诺的下述文字,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些宝贵思想,在“文化大革命”前就已有了雏型。遗憾的是,斯诺先生在尼克松总统初次访华的同一个星期里就不幸去世了。如果他活到今天,看到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惊天动地的变化,他一定会更加欢欣鼓舞,写出一部更有份量的反映社会主义中国新长征的新的《西行漫记》来。

从 1961 年起,刘少奇和毛泽东常常分开,毛本人长时间不在北京(这是

他的习惯),而是去访问农村和部队。在政治局会议和党的“工作会议”上作出的一些重要决定,没有同他商量就贯彻实行了。对当时担任党的总书记和政治局 5 人常务委员会委员(原文如此,八大中央政治局常委不是 5 人,

而是 7 人——译注)的邓小平,毛泽东后来这样抱怨说:“邓小平耳朵聋, 一开会就在我很远的地方坐着。1959 年以来,6 年不向我汇报工作,书记处的工作他就抓彭真。”

邓小平可能没有向毛泽东汇报的重要事项之一就是在中国话里简称为“三自一包”的政策。“三自一包”的意思是:“扩大自留地和自由市场, 增加小企业,自负盈亏,在‘公社’搞包产到户,搞‘个人的企业’。”它的含义是倾向于采取“经济主义”和修正主义,并且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直接发生矛盾,最后终于阻碍了作为“四清”的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而“四清”就是在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整风。

到了 1964 年,经济已经恢复,因此新实用主义干部企图保持和扩大物质刺激。毛泽东反对他们这样做,在军队的帮助下进行反击,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军队和农村地区展开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纲领后来变得更加激进, 终于成了在 1966 年 8 月宣布的文化革命的十六条宣言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