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关村模式简谈

80 年代初期,中国电子化运动蓬勃开展,北京中关村“科海”、“京海”、 “四通”等公司应运而生,兴旺发达,使中关村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有名的电子一条街。一时间,中关村深受业界人士重视,甚至获得“中国硅谷”之称。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中关村模式褒贬皆有,赞骂不一。最近一段时期,

似乎攻之者众,捧之者寡,批评文章。不断见诸报端。试摘两段于下: “⋯⋯象美国硅谷一样,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的中关村也聚集着无数计算

机企业。

“过去人们常常把这两个地方相提并论,因为电子一条街也曾经在中国计算机业界辉煌一时,并被赋予了比其名称表面更深刻的内涵,成为国人心目中的一个标志。

“但近些年来,许多迹象表明,中关村似乎已难以担当起带领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重任。一位外企主管人士称。虽然总公司的老板们到了北京就必去中关村,但他们的目的大多是去了解那里在卖 X86 电脑以及价格的高低,以便回去考虑该把什么产品介绍到中国来。

“我们不能否认,有许多企业正在不懈地努力,期望在技术、产品和市场方面取胜,以赢得更加迅速的发展。与硅谷的中小创业型企业相比,中国的公司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外部条件的因素,诸如人才、资金和技术基础; 也有其内部因素,包括专业队伍的建设,管理者的企业发展战略等。

“正如某位专家所说,中国所缺的并不是人才。中国最缺的就是一种机制,一种创业的机制。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有多少公司有自己的长远打算, 又有多少公司有自己的产品和技术。

“显然,中关村何时能摆脱那种集市贸易式的市场模式,恐怕是所有业界应该深恩熟虑的问题了。”

“⋯⋯中关村的公司长不大是因为创业者们总是只能‘共苦’,不能‘同甘’。企业初创期一过,往往就分家,从个体户到现代企业,都好象是特别难跨越的一关;甚至在很多貌似大企业的公司里,业务也由各部门承包,各部门由各组承包,大公司的名称仅仅是商业谈判中的一张牌,实际上不过是一个个体户的简单集合⋯⋯中关村里每年为此闹出多少官司,分出多少公司,又新开出多少公司,真是不计其数。”

其实,人们在批评中关村模式时,尽管言词激烈,内心深处,大都怀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触。在科技发展的战略位置上,中关村对于中国,确实如同硅谷对于美国那样。但是,目前中关村作为一个战略集合体,已经黯然失色。而诸如“联想”、“北大方正”等公司却异军突起,光彩夺目,辉映天下, 使中关村逐步淡出,昔日辉煌几成过眼烟

云。

硅谷成功的原因在于:

  1. 硅谷拥有尖端技术,能够不断开发新一代产品; “雅虎”也罢,“网景”也罢,硅谷的代表公司手头均有过硬技术和王

牌产品,据此而一炮打响,一夜走红。而中关村的公司致命的弱点就在于技术落后,缺乏自己的拳头产品。如果单靠倒卖国外电脑产品,是永远成不了大气候的。

  1. 硅谷公司不仅拥有掌握先进开发技术的工程师,而且还有拓展市场的一流销售人贝和管理人才;

中关村的技术人员在中国国内算得上是一流人才,但是,销售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却委实不敢恭维。不少公司开发出新型产品之后,却无法夺取市场,其中,最大的毛病就在于没有销售高手和管理精英进行运作。

  1. 硅谷公司拥有大量开发资金;

硅谷公司从来不缺开发资金。也许美国人天生喜欢冒险,许多财团与风险投资公司愿意向有前途的公司进行投资。1996 年,美国风险资本基金向硅谷投资 1000 多亿美元,比 1995 年增加 25%。其中有 1/ 4 的资金投向硅谷各家新公司。

在高科技领域,中国人正好相反,总是担心投资信息技术开发要冒风险, 因此,中关村许多公司无法获得开发资金,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技术人员只好放弃手头的开发工作,去进行倒卖进口电脑的生意,期望从中牟利,积累资金为今后的新产品开发奠定经济基础。显然,缺乏风险投资资金是中关村步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

  1. 硅谷公司开发高技术产品周期越来越短;

由于高科技领域里群雄竞起,竞争激烈,使得硅谷公司必须尽快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据统计,硅谷目前一种产品的平均寿命为 9 个月左右,因此,每个公司必须拥有三组技术人员;第一组负责生产现有产品;第二组从事开发第二代产品的工作;第三组主要完成开发第三代产品的使命。

中关村公司开发产品周期过长,因而无法长期占领市场。在技术力量安排方面,不时有捉襟见时之感,别说是三组人员,就连第一组人员都是缺兵少将,兵力不足。

  1. 硅谷公司采取各种方式,稳定军心;

硅谷公司为了保持公司内部人贝的稳定,防止跳槽,往往采取各种灵活的制度,使公司得力人员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在这一方面,最力有效的手段则是分发公司股票。公司越成功,员工获利越高。硅谷公司员工拥有公司股票之后,定期能够得到公司的分红。一旦公司发展顺利,股票正式上市, 到那时,员工就能成为股东职员,由此获得更为巨大的超额利润,这是因为发行面值为 1 美元的公司股票,一年之后就可能升值为每股 20 美元,在这种

情况下,公司员工股票分红所得远远超过其工资所得。1996 年,硅谷有 140 多家公司股票正式上市,使得成千上万公司员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由于目前国国内体制方面的原因,中关村公司尚不能采取与硅谷相似的做法,因此,在防止公司人才流失方面。缺乏有效措施。

总而言之,中关村模式之中,最大的弊病则是:短期效应,急功近利。只要能设法跳越这一障碍,就有可能向前迈进。西科姆中国公司正是注重长期效应,强调服务,方才没有重陷其他公司复辙,走上一条成功道路。“联想”公司,“方正”公司等中关村里屈指可数的大型公司也正是在这一问题

上,自觉,不自觉地避免了陷阱,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之中。

中国市场目前正在面临转轨时期,商业运作正从下规范时期转入规范时期。其实,日本在 50 年代,也处在转轨时期。那时候,一大批地主、旧财阀, 旧军人纷纷进入工业领域,开始组建现代化公司。当时,许多日本商人不会吃西餐,不会说英文,生意场上闹出许多笑话。大约经过 20 年时间,日本科技领域才逐步走人正规。

今后几年里,中关村模式必将发生变化,势必逐步进入规范时期。企业运作、管理方式等等,也会逐渐适应国际市场与中国市场发展的需要。对于这一点,人们是深信不疑的。其中道理很简单,中关村要是不变的话,就会被淘汰出局,丧失市场地位。

目前,网络风暴正席卷全球,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数字社会。各国企业界正在以此作为契机,重新调整产业机构。以便进行新的决战。我们姑且不说硅谷,也不去看欧洲国家中的典型代表。就以我国近邻马来西亚为例,近年来,该国异军突起,雄心勃勃。决意成为亚洲多媒体中心,进而一跃而为亚洲网络中心。马来西亚的高科技战略是:拉着网络这面大旗,以多媒体为招牌,先搭台,后唱戏,藉以吸引欧美及亚洲各国的巨额投资,借钱下崽,以数字革命为契机,实现国家的经济与科技腾飞。

马来西亚的高科技战略自然值得我们深思。目前,我们可参考马来西亚多媒体走廊发展计划,在中国高科技园区里选择具备网络发展条件的地点, 例如北京中关村,建立中国网络科技园区,重点突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网上服务技术,为发展国家网络提供技术力量与技术设备。

由于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需要以及通讯、电脑、媒体内容三个方面的合作,中关村应可作为首选,这是因为当地拥有中关村高科技新技术园区、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大方正、联想集团等一流科学技术机构, 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再加上邮电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配合, 应该说,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方面。至少应超过马来西亚,完全有条件成为亚洲最大的多媒体中心。但是,如果我们犹豫不决,动作太慢的话,势将坐失良机,眼睁睁地看着马来西亚等国后来居上,占领亚洲高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近二十年来,北京中关村在我国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方面立下丰功伟绩。在数字革命的新时期里,我们认真总结中关村模式,是为了借鉴西科姆等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使中关村再次中兴,作为一个杰出的群体,出现在信息革命的战场上。但愿中关村能够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重现往 日辉煌,再添历史新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