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史卷六十六传第二十五

谭体元 胡永祥谭体元

谭体元广西象州人。清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年)出生。道光二十八年

(一八四八年)十五岁,加入拜上帝会。过两年,随天王在金田起义①。积功封青天豫②。

体元隶石达开部下,任翼殿中旗中制军①。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体元和翼殿宰制傅忠信、李寿辉在广州浔西率领本部将士反对石达开分裂路线,起义直回天京②。后来石达开对这一次斗争作过辩护说:「因夥众三江、两湖入, 各有思归之念,不能管束,将大队散回」③,这不是事实。革命队伍对石达开的斗争,是反对石达开分裂太平天国,是正确对错误,是一场大是大非的斗争,绝不存在什么「思归之念」。体元是广西象州人,傅忠信是广西桂平人, 李寿辉是广西贵县人。由体元等三人统带的这支起义军队的三位领导者就都是广西人,在这支军队中更有不少的广西人,他们就是在自己的家乡反对石达开而起义回天京的。体元等这一正义的斗争,更完全戳穿了石达开的辩护。

辛酉十一年,体元率部向浙江进军,在平定浙江战役中,立了功劳。壬戌十二年春夏间,驻军松阳旧市,与守松阳的■天豫彭宏财、守叶川的众天福张永寿等连营百余座,预备向福建进军。六月奉命班师,归援天京①。

天王论体元功,封为偕王。天京既陷,体元与堵王黄文金等奉幼天王自广德州撤退,分为两路,约定到浙江昌化、淳安间会合,同经徽州境入江西。甲子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夏历八月初八日),体元率军到淳安威坪境,被

① 据左宗棠清同治五年三月初十日陈明谭体元伏诛缘由片(见左文襄公奏稿卷十七)。案左宗棠此片录谭体元供说:「据供年三十三岁,广西象州人。十五岁时,入洪秀全营。后随石达开、陈玉成、李世贤等」。据此知谭体元在清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年)十五岁时就参加洪秀全拜上帝会,过两年就在金田起义。近人著作有说谭体元是广东天地会花旗的,故考明于此。

② 据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七月青天豫谭体元发给忠贞将军李大明奖功执照。

① 据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七月青天豫谭体元发给忠贞将军李大明奖功执照。

② 据幼赞王蒙时雍致叔上国等家书。信中说:「于庚申年因闻翼王驻扎四川地方,曾点一队官兵系李寿辉、傅忠信、谭体元等统带攻打桂林。该队官兵回到天京,言及曾由浔州直上,经过平南、江口、新墟以及象州等处」。案信中所说石达开在四川派这支军队回来攻打桂林是大错的,因此时石达开还在广西,未去四川,而石达开打桂林是在太平天国己未九年从湖南初回广西时的事。当庚申十年时,石达开军队正在广西南部纷纷起义,谭体元等这支军队,正是当时起义军队中的一支军。但信中却把这支起义军队的起义时间、地点和领导人都记出了。这是很可贵的。

③ 见石达开供。

① 据清同治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庆端奏,见剿平粤匪方略卷三百十六。案秦湘丛、陈钟英平浙纪略卷八「众天福」作「聚天福」,「连营百余座」作「连营百余里」。又考清同治元年八月二十八日庆端奏说:「傅闻浙东西之贼有调援金陵之说」,见剿平粤匪方略卷三百十九。据此,知松阳、处州等地的撤退,都是由于归援天京的缘故。

敌截击,战败,军队散失。体元剃发潜藏,闻汪海洋军队在江西建昌,日伏夜行,从间道到汪海洋军中②。

乙好十五年三月下旬,体元与汪海洋从广东大埔回攻福建永定。时清军统领王开琳守永定县城,派总兵丁长胜分军扼扎距城三十五里的猎射凹。三月三十一日(夏历四月二十日),汪海洋率领一军直攻永定县城,体元率领一军分攻猎射凹清军营垒,先于要隘分筑四垒,以绝永定赴援的路,晚间又添筑数垒来围困。至四月初二日(夏历四月二十二日)午,把丁长胜亲守的营垒攻破,体元当先冲入垒内斩丁长胜,清军各营垒都攻下①。清军统帅闽浙总督左宗棠向清廷奏报说:「四月二十二日,永定猎射凹之败,新湘六营, 老湘两营俱陷,宿将丁长胜死之,为臣军从来未有之事」②。这是太平军入闽在攻克漳州之役后的又一役大捷。

乙好十五年十二月,汪海洋在嘉应州战死,众推体元为领导③。时清军将合围,体元集诸将会议,他以两广清军战斗力薄弱,建议西出兴宁、和平以趋广西。胡永祥不同意,坚欲由丰顺、潮州一带出闽、浙边界回安徽,以与北方大军会合。经过讨论,最后决定从胡永祥主张,取道黄沙嶂,经丰顺、潮州北出④。二十五夜(夏历十二月二十二夜)二更,开 西南门从嘉应州撤退, 由胡永祥当先开路,体元断后,经长沙墟小密清军广东部队营盘而过,出黄沙嶂①。全军撤完,城虚无人,各路围城清军才知道②。

「黄沙嶂者,州南狭隘,群峰峭削,一径萦纡,为嘉应出新田、大田, 右至丰顺,左至潮州之间道」。大军「冒死出险,急不得前」③。第二天,清军追及,体元率后卫力拒追兵,以掩护将士出隘,力竭坠岩,死而复苏。辗转掩藏,卒因伤重,又饿病兼旬,不能行走,僵卧道旁。丙寅十六年正月二十三日(夏历正月二十一日),被敌人识破。他慷慨陈述参加革命的经过, 最后说「惟求速死」,遂从容就义于广东嘉应州松口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