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禹袁大魁

张宗禹安徽亳州雉河集张大庄人,沃王张洛行的族姪①。他出身地主阶级,家有田五、六百亩,在家读书②,随张洛行起义,以功封梁王。天京陷后, 宗禹和任化邦等带领蒙、亳队伍归遵王赖文光领导。

太平天国丙寅十六年(一八六六年)秋,赖文光命宗禹和幼沃王张禹爵、怀王邱远才统军入陕、甘,去连合回民起义军,以为犄角。宗禹入陕,所向克捷。十一月,进到西安,在城东霸桥十字坡歼灭清朝陕西巡抚剑蓉部湘军, 斩提督萧德扬。丁荣十七年(一八六七年)二月,过渭北,与回军会师③。九月,宗禹从蒲城突入北山,约回军派兵牵制敌人,于是经鄜州、甘泉向宜川县北云,岩镇一带急进。敌人追来,回军伏兵在洛川县大贤村,歼灭清军后队寿春镇总兵李祥和军,杀李祥和。清军前队回救不及,迟疑了几天不敢追。宗禹军就在十月初二日(夏历十月廿二日)克延川,回军在初七日(夏历廿七日)克绥德州①,宗禹军地进入绥德州休整②。

宗禹在绥德州接到遵王赖文光告急文书,用老翁计从龙王■打破清军河防,经山西,出河南,直攻北京,以救援东路军。

戊辰十八年(一八六八年)正月入直隶,从鸡泽、平乡挺进定州,逼易州,军锋直指北京。清廷大震,急任命三路钦差大臣,以左宗棠、李鸿章、都兴阿提任,并以恭亲奕诉节制各路统兵大臣及战地各省督抚,徵调全国精兵云集直隶,分路围堵。

宗禹进入直隶后,就得到东路军覆败赖文光被俘死难的消息。他集诸将会议说:「遵王既军败升天,赶救不及,现在应急回陕北,与回军相依,以免被妖围困,再蹈遵王覆辙」。于是率军从河南卫辉、新乡一带,西向获嘉、修武,打算仍经山西回陕北。这是一个阻山面河形势隘狭的地区,敌人扼险堵御,并设计要在这里把宗禹圈围。宗禹不得过,乃急出险,折而东趋,与敌驰逐于直、豫、鲁三省平原之上①。

② 据左宗棠逆首张五孩伏诛摺、清同治七年三月戊午谕内阁(见清穆宗实录卷二百二十六)、朱学勤清同治七年三月二十日致曾国藩书(原件南京图书馆藏)。案民国涡阳县志卷十五兵事说张禹爵在清同治七年六月二十二日陵县战役后患痘症病死,山东军兴纪略卷八之下皖匪十六说于清同治七年四月在山东阳信流波坞庄战死都误。

① 据王大球张宗禹传略。

② 据江地雉河集调查记。王大球张宗禹传略说:「家有沃产千馀亩」与江地调查不同。

③ 据曾国藩清同治六年三月二十日报回省日期并近日军情摺,见曾文正公奏稿卷二十五。

① 据左宗棠清同治六年十月十三日逼围逆窜入北山见筹剿办摺(见左文襄公奏稿卷二十二)、同年十一月初一日和厚两营遇回逆失利并遏捻东窜摺、捻逆连陷州县回逆狓猖自请严议摺(均见左文襄公奏稿卷二十三)。

② 据左宗棠清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延绥两城失守后察探回捻踪迹片,见左文襄公奏稿卷二十三。

① 据李鸿章清同治七年正月二十八日请筹圈贼之策片、同年三月十五日自大名抵开州并滑县获胜摺、同年三月二十四日贼向东窜与左宗棠筹商夹击摺,均见李文忠公奏稿卷十三。案民国涡阳县志卷十五兵事论张

宗禹军队到处,解救人民的痛苦②。人民大悦。当时河南、直隶两省人民, 受尽地主阶级和清朝反动统治的剥削和压迫,他们在漫漫长夜的苦难日子里,望到了西路军到来,都纷纷起义。河南人民起义军就在怀庆加入,直隶的监民军(清朝反动统治证蔑为「监枭」)、马军(清朝反动统治证蔑为「马贼」)、会党就在西路军入境时,到处加入③。那些没有参加军队的群众,也都在自己的家乡起协助军队的作用。其中特别是直隶的大名府、广平府、顺德府一带,地处直隶、河南、山东三省交通要冲,各村人民建筑堡寨,专与清军为敌,清军到来,列队登陴以拒,就是妇女们也英勇异常,他们都拿竹帚钱锨,从上风扬土,以眯敌人眼睛,虽战死经毫不怕①。西路军由于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援,所以到进入直隶之后,就大大地增加它的威势。

宗禹鉴于东路军入围被覆没的教训,他时时把「妖势大,不应与战,专以走拖疲它,就可以长胜不败」,「我们不怕打,只怕围」的战斗原理警惕将士②。全军每人带着几匹战马,势如风雨,星驰电制奔突在直隶、河南、山东三省平原上,专以走拖疲清军。清钦差大臣左宗棠、李鸿章等军被迫日夜跟追,求战不得,都失了战争的主动权。三月,宗禹乘敌追疲,在河南开封、滑县连破清将郭保昌、唐仁兼等军,杀清提督周盈瑞、陈振邦等。

这时候,在战场几百里之内,清朝有三个钦差大臣,一个总督,三个巡抚,两个侍郎,一个将军,而在上面又加了一个亲王来统制。这就尖锐地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皇帝与军阀、满洲贵族与汉族大地主之间的斗争。左宗棠对人生气说:「禀命专命均有不可,束缚驰骤奚以马为功」③!李鸿章也对人悲欢说,再同这样下去,「其免于九节度使之溃者几希」①!敌人内部的矛盾, 产生明争暗斗的纠纷与悲观失望的情绪。不半,大水暴发,改变了整个战争的形势。

四月,宗禹率军从天津南走山东高唐境,敌军跟追南下,过沧州。沧州南有捷地霸,在运河东岸,当减河口,以时启闭蓄泄济运的水闸。减河自捷地霸到海边牧猪港,计路百多里,横互东西,水涨足限北走天津的路。这时漳、卫上游山水暴发,运河陡长到一丈五、六尺,水面阔到二、三十丈,水势之大且早为向来所未有。这就给敌人利用河流长墙圈制的策略以极大的便利。于是敌人就开捷地霸导运河水入减河,并在河北沿堤筑长墙以为扼守。于是直隶、山东两省境内运河都筑长墙,分段派军扼守。时挑濬张秋运河刚完工,而黄河水大涨,敌人开霸引黄河水入运河,复调水师从张秋、临清驶入德州,敌人用运河筑长墙圈围的毒计全部完成。从此,宗禹军队北面给减河堵断去路,西面给运河堵断去路,南面给黄河堵断去路,东面却是茫茫大海,于是走天津无路,出运河不能,渡黄河不得,战场被蹙在减河的南面,

宗禹留在东战场的原因,是因见直隶地区「馀粮栖亩」,军粮易于供给,与陕北穷苦不同,又见清朝反动统治内部的矛盾,认为「千里连营,事权不一,秋高马健,一呼可涉也」,敌有可破的形势,因留在东战场。这是涡阳县志编者自己的看法,并非事实,特在这里指出他的谬误。

② 据杜松年知非齐琐记。

③ 据左宗棠三月初一夜致芝岑,见商务印书馆影印道咸同光名人手札第一集卷三。

① 据杜松年知非齐琐记、左宗棠四月十九日谕孝威(见左文襄公家书卷下)。

② 据李鸿章清同治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复陈作梅观察、同年三月二十五日复曾相,均见朋僚函稿卷八。

③ 见左文襄公书札卷十答杨石泉。

① 李鸿章清同治七年四月十七日复沈幼丹船政中语,见朋僚函稿卷八。

运河的东面和黄河的北面一隅的地方。敌人因黄河大涨,打算赶紧缩地圈围, 又以运防为外圈,而就恩县、夏津、高唐的马颊河,截长补短书为里圈。沿马颊河西北岸聊联筑长墙,由临邑、陵县筑墙挑濠与马颊河长墙相接,而留临邑到济阳间黄河边约百里地诱宗禹回走西南一隅,再行就地围扎。宗禹军到济阳,看破敌人阴谋,复折东北走,没有中计。但是,自马颊河和陵县、临邑横墙筑成,敌人缩地圈围的布置已成,又值伏汛盛涨,雨水泛滥,武定、东昌以南,平地都满水,走路愈蹙,军粮乏绝,敌人就四面纵兵进击。六月, 宗禹军被圈围在山东境内黄河、运河、徒骇河三条河流的中间①,七月初一日

(夏历六月廿八日),无法出围,全军覆没。宗禹带了十八个骑兵冲出到茌平,夜宿一小村。他躺在床上,想起了春秋时伍员骗追兵的妙计,现在正是用得着这条计的时侯了。于是等候谁人都睡熟,他就悄悄地起来,换过农民的装束,牵了马匹,秘密出走。他到徒骇河边,把马匹拴在大石上,自己穿的衣服和鞋子也抛在一边。他选择好了隐藏的地方,在天上几颗星光闪烁照耀的黑沉沉的长夜里,望那方向走去。从此他就潜藏无踪起来②。

宗禹为人,沉静好谋③,熟读三国演义④,用兵专以智取⑤,他是天京失陷后,太平天国一个著名的战略家。时敌帅左宗棠自负谋略,对人宣称智计胜诸葛亮,自号「老亮」①。他在陕西督兵对抗宗禹,宗禹就从宜川打破河防, 进入山西,他写信给儿子自供说:「夏愤欲死」②。到了他带兵赶到直隶,到处给宗禹拖着跟追,他智绌计穷,无河奈何。李鸿章对人讥笑他说:「张宗禹同剑邦一样多智计,老亮绝对不是他的敌手」③。宗禹军覆后,清朝统治者无法追踪去逮捕他,就硬要了宣传他投水而死。可是人民深深地怀念着自己的英雄,对宗禹的下落却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说法。在直东、在皖北等地,一直到今天宗禹还活生生地存在人民的心中④。

袁大魁,梁王张宗禹部将。其出身历史、职位都不详「五」。太平天国丁荣十七年(清同治六年)十月,张宗禹在陕西绥德州要过黄河,取道山西攻北京,以救赖文光东路军,派大魁带一小队前往宜川县侦探冰桥时期。他到宜川县访明,知道「小雪流裂,大雪合桥」后,回去报告,与宗禹相左, 大军已渡过冰桥,追赶不及,折回甘交界地方,招集当地起义队伍三千多人,清朝溃勇①三百多人,又组织甘肃还县、固原州年荒饥民,约共万人。因

① 请参看我著的太平天国的游击性运动战。

② 考证详张宗禹投徒骇河自杀事考疑,见太平天国史丛考甲集。

③ 据民国涡阳县志卷十五兵事。

④ 据李鸿章清同治七年三月二十五日复曾相。

⑤ 据李鸿章清同治七年闰四月十六日复吴筱轩丁乐山。

① 左宗棠答郭意诚说:「始信老这之妙用无穷也」,又说:「以今方古,则今亮似犹胜于古亮矣」,见左文襄公书牍卷六。

② 左宗棠戊辰正月二十五日谕孝威,见左文襄公家书卷下。

③ 李鸿章清同治七年三月二十五日复曾相论任化帮、张宗禹两人说:「任好战犹项,张则似剑」。同年二月二十六日复陈作梅观察又论张宗禹说:「老亮绝非敌手」。

④ 详张宗禹投徒骇河自杀事考疑。

① 据薛观骏同治年回变略记,见民国十七年(一九二九年)薛观骏修宜川续志。王永胜、李长发供祗说过冰桥时,因清军追紧落后,不能过河。案薛观骏此记,系据其父薛玉监「历身阅历,故常备细述之」的话来写的。又案薛观骏修续志时任陕西宜川县教育局长(据宜川续志自序)。其父薛玉监,据归绥财政厅长

甘肃境内无粮,于戊辰十八年(清同治七年)四月,占领宜川县云岩镇①。大魁既入云岩镇,就立刻将镇城加修,挑浚濠沟,扎木城两座,在山坡

上建坚寨两座。每日分途徵集粮食,储积城内,打算踞此地,以窥伺山西, 抢渡黄河,与大军会合②。

清军急调大军来攻。五月十九日(夏历五月十五日),清军开到宜川, 大魁恁卡迎击。清军不得进,移札山头,连放开花大炮轰击,两卡、两木城都被攻陷。大魁退守城寨。清军进迫城根,分投进攻。大魁指挥将士,开放士抛,抛掷檑木滚石,炮石如雨,给敌人以重大伤亡。三十一日(夏历五月二十七日),清军增兵又到。清将观察地形,知一城两寨都很坚固,难以仰攻,改用包围计,六月初二日(夏历五月二十九日),把去路都扼断。大魁部系新集队伍,未经训练,给开花大炮伤亡不少,人心惊惶。大魁见军心不定,难于坚守,要乘清军札营未定撤退,初二夜,大雨如注,遂率众退出。不料清军已经迅速札营扼断去路,又预派截击军队。大魁部队黑夜遭敌人截击,全军溃散,死亡和被俘牺牲的五千多人,检点张太平天国史 卷六十八大有、指挥施万才、李纲山、李成玉、将军曹振邦、两司为周友明、军功袁昆冈都被俘牺牲①。

大魁率壮士数十人,杀出重图。七月内,在宜川县燕曲堡收集冲出部队和甘肃饥民、散勇八、九百人,复被清军击败。冬间,占领陕西保安县老岩窑,又招集游民、散勇数百,粼寨人民都蓄发拥护太平天国。大■编为五队, 每队设一指挥、一将军统带,敢清军进止为趋避,条忽狎至,展开游击战, 敌人不能得其踪迹②。

时梁王张宗禹全军在山东覆没已传遍陕北。太平天国己已十九年(清同治八年)春,大魁为振飞民心,乃大张太平天国己已十九年布告,宣传太平天国正朔,号召陕、甘人民③。

三月下旬,驻地给清军知悉,三月三十夜(夏历四月初五夜),潜师来袭,黎明抵近老岩窑三十里的马蹄沟,夺隘而入,他卡也都陷落。四月初一日(夏历四月初七日),清军分路直逼老岩窑,见壁立千仞,下临洛水,其

吴本植所撰八十寿文(见宜川续志卷末),从「宜川望族」句,知为宜川县人;从「座拥皋皮」,「西湖教授」,「身隐名高,想见商山之老」等句,知是在家乡教书的塾帅。据八十寿文的时间推算,薛玉监约生于清道光二十年(一八四○年)左右,当他亲见袁大■在宜川事时,已是约三十岁左右的壮年人了。而在薛观骏写此记时薛玉监还生存。薛观骏在此记称其父为「家严玉监公」而不作「先严玉监公」,也可以为证。革命者被俘后的供词常有掩饰,而袁大■到宜川县调查黄河冰桥时期,却是一件向当地人周谘访问的事件,故本书从薛玉监所述。

① 据王永胜、李长发供。案王、李长祗说难民,考薛观骏同治年回变略记知是甘肃环县、固原州年荒饥民。

② 据同上及平定关陇纪略卷四。案王永胜、李长发供说「札木城一围,并在上坡修葺寨堡一座」。平定关陇纪略记清军进攻时,却说「一城两寨均极坚固」,又说「将木城两座攻拔」。蓄王、李供系初入云岩镇时事,其后又增札一座木城,增建一座寨堡,两者并没矛盾的。

① 据易孔昭等纂平定关陇纪略卷四。案此书凡例说:「是书一以章奏为程,因事叙事,不敢臆断,妄著一字」。查王谦同治朝东华续录卷七十三,清同治七年六月甲子谕,知平定关陇纪略所记此事,系据西安将军库克吉泰、署陕西巡抚剑典奏官军攻克云岩镇贼巢生擒贼目馀党歼除净尽摺。

② 据清同治八年五月十九日左宗棠陕境萧清进驻颈泾州督办甘肃军务摺(见左文襄公奏稿卷三十一),及参考平定关陇纪略卷五记载。

③ 据薛观骏同治年回变略记,考证详我写的天历应排到何年补订,见太平天国史丛考乙集。

窑悬岩中,左右立木为栅,两旁皆临深堑,小桥横阁,仅通一人为出入的路, 早将巨绳曳桥令起,更无他路。清军苦攻,祇将窑前近洛处水楼攻毁,无法近洞口。清将筹商,知岩旁岩下都无可著手,非从岩顶凿石立柱,潜缒而下, 无由得抵洞门。於是雇石工上岩开凿,一面派军逐日更番攻打,多积蒿草柴伪作火攻状,故布疑阵。初九日(夏历四月十五日),岩上石路凿成。从这一天起,派队轮攻,枪炮日夜不绝,时放喷筒火箭使防守不得休息,五更始收队。如是者两天。十一日(夏历四月十七日)黎明前,方鸣金收队,清军战士十多名,就从岩巅抱皮绳缒至栅外,守军因日夜防守,已疲极回洞内酣睡。过一会儿,缒下的愈多,拔栅闯入,连抛火弹。大魁惊醒,急呼将士迎拒,清军短兵刺,措手不及,大魁与弟袁二和全军将士都牺牲。於是太平天国陕西部队也败亡,敌人没有后顾忧,始敢一意入甘肃,进攻回军①。

① 据左宗棠陕境肃清进驻泾州督办甘肃军务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