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史卷八十二传第四十一

会党起义传五张洛行龚德树一

张洛行又叫乐行①,安徽颍州府亳州雉河集张老家人②。雉河集一带,位於淮北大平原的西北部,都是砂礓地,水旱灾害的频繁极多,清朝统治者的榨取与地主的掠夺,这裹的农民极度贫苦,绝大多数农民被剥夺了土地,一年裹面,大半日子要靠野菜和山薯叶子充饥。

在雉河集的北面,有一条淤塞的只留下一长条长满荒草的陂地和只有五尺宽的小沟名叫鸿沟的河流。鸿沟是亳州、宿州的界河,是芦盐和淮盐两个盐区的分界线。在清朝食盐是由国家统一出售的。全国划分成若干个盐区, 某一产区的盐只能在固定的地区出卖,到了另外地区,便算私盐,要犯法充公。而鸿沟恰当两个盐区的交界线,沟北吃芦盐,沟南吃淮盐;淮盐价贵味苦,芦盐价廉物美,便宜一半以上。淮盐区的人民当然要吃芦盐,所以贩私盐的很多。私盐都从这裹越过封锁线,一经进入鸿沟以南各县就没有问题了; 清政府就在鸿沟设有大批盐警,严缉私盐。因此,鸿沟岸上就成为私盐贩和盐警的搏门场所。多少年来,不知死亡了多少生命。虽然官府严禁私盐,但农民由於生活无路,不得不铤而走险①。

鸿沟的确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清朝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年),洛行便诞生在鸿沟南岸的张老家①。

在洛行诞生前七年,白莲教起义失败了。当时安徽颍州、河南汝州应应募做乡勇的农民,解散回乡来,他们在灾荒饥寒交迫的时候,受了清朝统治者的欺骗,应募作乡勇去打白莲教。他们在对抗革命战争中,逐渐地提高认识,觉悟到清朝统治者对他们的欺骗,同时,也锻炼子他们自己。因此,到打平白莲教,解散回乡之后,他们就组织起一个秘密结社叫做「捻」,於是就从帮助清朝统治者的「乡勇」,转化而成为反抗清朝统治者的革命组织。捻党的发展十分迅速,到洛行诞生后三年,不过十年裹面,就从最初「零星藏匿,彼此声息不通」的形态,在安徽的颍州、芦州、凤阳,河南的南阳、汝州、光州、陈州等地发展成为若干大股、小股各有首领、拥有武装的组织, 并且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那时候,贪官污吏,如虎如狼,淮河区域人民自从有了捻党,他们遇到给土豪恶霸压迫的时候,「破袄不如袄暖,求官不如

① 张洛行的名,据英王陈玉成致沃王张洛行书、忠王李秀成致征北主将张洛行书。张家后人和群众口碑都作乐行,影印李秀成自述原稿也作乐行。本书记录人名,系据太平天国公文所录名,故作张洛行。

② 据民国涡阳县志卷十五。

① 据安徽科学分院历史研究室近代史组讨论若木撰稿张乐行传,见安徽史学通讯总十四号(一九五九年第六期)。这一段文字也是据这篇传记的文字节录。

① 张洛行生年据张洛行供推算,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去告捻」,就不再去再去衙门告状,而转向捻党求伸冤了。捻党立刻处理, 使「弱者伸,强者抑」,给被压迫者伸了不平,而把土豪恶霸的威风打下去。这样捻党实际在农村中取得了统治权治权。在洛行幼年时代,捻党在淮河区域人民中的威信,已经是「赞口洋溢轰远近,」太平天国史 卷八十二如风鼓雷鸣」的了①。

洛行的家族,是一个大族,散布在张老家附近十八个村庄,号称「九里十八张」,同族中有好几千人②。

洛行父亲叫张慰祖,兄弟三人,大歌张问行,早死,二张敏行,后来也捻党黄旗的一个著名将领,洛行是老③。

洛行出身於地主家庭,在他父亲手中有地一百四地下多亩。后来他大哥过继给他堂拍张念祖,他和二哥敏行分了家,各分得土地七十多亩。分家以后,敏行因妻子娘家有钱,陆续买了三百多亩田,在附近另建新宅,搬走了。只有年轻的洛行,留在张老家④。

洛行身材高大,腰有点弯,淮北人叫做「麻蝦腰」脸有个白麻子。他不爱讲话,好考虑问题,别人讲话,他总侧着头听,不发表意见,但一回头, 就做了决定。过事时,勇敢沉着,态度十分镇静①。

洛行最突出的性格,是为人慷慨,好帮助人,只要求助於他,没有不答应的,群众说他是出名的好「保事」的人。他对周围生活困难的人,经常给以帮助,有一首民歌道:

张老乐,会做作, 四面八方送烙馍。

他又专好打抱不平。凡有亡命者走到他家躲避,他都加以庇护,殷勤招待,越久越热情;如果风声紧急,实在无法再留了,他必定厚送路费,亲自护送出境。他仗义疏财,慷慨任侠,彷佛西汉时的朱家、郭解、水浒传上的晁盖、柴进的为人。因此,他得到群众拥护,也得到四方亡命者的拥护②。

像洛行这样人物,正是捻党所需要的好领袖。他也就在当时淮北一带「一庄有捻一庄安,一族有捻一族幸」①的环境下加入捻党,做了雉河集这股捻党领袖。

洛行人捻党后,依靠这个组织,使他的才能得到了发展,最后锻炼成为全捻总领袖。洛行要用的钱更多了。他在雉河集附近的吴桥集开粮食行、杂货店、烧酒作坊②。但是,这些收人还远远不够供他应用,那时雉河集附近穷苦农民,因居住条方便,很久以前就参加贩私盐活动;同时张老家是通河南

① 关於捻党的起源及它的发展,据我写的捻军分期考一文的考证,见太平天国史丛考甲集。

② 据若木撰稿张乐行传。

③ 据张敏行墓碑及民国涡阳县志卷十五。

④ 据若木撰稿张乐行传。关於张洛行家和他本人所分得田亩数,若木自注:「据调查材料」。案即指安徽科学分院历史研究室的捻军的调查报告(未刊稿)。考民国涡阳县志卷五兵事说张洛行家有「沃产数百亩」, 王大球张乐行传略(见史学工作通讯一九五七年第二期)作「有良田五百馀亩」,与捻军的调查报告不同。本书暂从若木所据调查材料,而附记不同记载於此。

① 据若木撰稿张乐行传。

② 据若木撰稿张乐行传及王大球张乐行传略。

① 见马杏逸捻逆述略。

② 据江地雉河集调查记,见山西师范学院学报一九五九年第四期。

永城的大路,往来的私盐车很多,也都投靠洛行。洛行组织一支保运私盐的武装力量,使用一种当时最利害的武器乌枪,号称十八枪手,以后又有五十枪手,一百枪手,他就做了保运私盐的「盐趟主」。据说那时贩私盐都使用四轮牛车,每车装二十到三十包盐,保运费一包③。从此洛行经常有大批的收入,来做他仗义疏财、博施济众的事业。

在洛行的组织裹面,有一个叫第德才的,他在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春天, 带领十八个人,从北方保运私盐回来,路过永城县,把一个大地主放在野外牧养的羊群一百多只赶走。永城县官逮住他们,下了监狱。洛行得报,十分愤怒,与龚德树发动一万多人,把永城县围困起来。打开监狱,救出张德才等①。

这时候,淮北地区的农民在清朝反动统治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下,加上连年灾荒,黄河又从江苏丰县决口,使他们无法生活下去。而太平天国起义,已经进军到湖南长沙,消息传来,鼓舞了他们。现在,他们围了永城县, 打开了监狱,一不做,二不休,他们家家户户都以原始武器和农具揭竿而起, 去打地主,杀恶霸,揭开了捻党大起义的序幕,而今还有一首民歌单道当时情况说:

咸丰二年半, 家家掀起大刀齐头钐。穷了多少大财主, 发了多少穷光蛋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