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凤扬

杜凤扬②,杜文秀长女,童年随父起义,在枪林火药中成长,她从战争学战争,艰苦锻炼成为连敌人也不得不低头称为「知兵善战,为「贼」所推服」

② 孙大妹原作孙寡归,本传据太平天国对妇女的称谓作孙大妹。关於孙大妹的历史,在太平天国失败后, 反革命印的镇压太平天国连环图第五幅新刻扫荡捻匪前就是绘书她的史迹的。这幅书有十二句说明,其中有六名是叙述孙大妹的壮烈牺牲的,道:「板马绳索先端正,陷马之坑掘得深,捻匪头儿孙寡妇,今朝乱箭送残生,勾连长枪多利害,马足勒来两段分」。这一套连下图共六幅(一九五五年书商寄来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求售,后来不知该会有没有收购),第一幅是克复苏州,第二幅是湖州得胜,第三幅是克复常州,第四幅是克复南京,第五幅是新刻扫荡捻匪前,第六幅是新刻扫荡捻匪后,孙大妹就占了一幅,可见她在太平天国的地位,只因资料残阙,今天所知她的历史太少了,又孙大妹现在流传的民歌、传说,有的讹作卜寡妇,有的讹作白寡妇。我认为这一幅连环图是当时反革命分子所绘的当前大事,是不会把她的姓弄错的,而民歌、传说却由於年代久远便致传讹了。

① 据民歌孙寡妇当上红头兵(袁飞搜集,见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日江苏文化革命报民歌民谣,原作卜寡妇,

我据新刻扫荡捻匪前说明改为孙寡妇),歌道:「孙寡妇,年纪轻,逃出家乡来当红头兵,刀枪步法学得精。遵王见她枪法好,叫她当上女将好首领」。

② 据连环书新刻扫荡捻匪前。

① 这首民歌也是袁飞搜集的,原作卜寡妇,我根据当时连环书改作孙寡妇。

② 杜凤扬名据杜氏文秀革命小史,见白寿彝编咸同滇变见闻录下册。昆明志编纂委员会编印的昆明的历史沿革第二章第一节回民起义作杜凤英。杜氏文秀革命小史记杜文秀子女名说:「三子名宗扬、本扬、根扬, 女名凤扬」。考岑毓英官军克复大理府城首逆伏诛全郡肃清摺说:「搜出杜逆幼子三人,幼女一人,解送臣营。臣验明逆长子名宗扬十三岁,次子名赓扬,年十一岁,三子名成扬,年九岁,幼女三岁」(见岑襄勤公奏稿卷六)。幼女年幼尚无名。据此知杜文秀子女以扬字排,杜氏文秀革命小史虽误把赓扬作本扬, 成扬作根扬,但所记以扬字为排并不误,故本书据杜氏文秀革命小史。

的女英雄。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恁般了得,直可与太平天国第一位少年英雄英王陈玉成媲美。只可惜当年那些龙争虎门的业绩,今天几乎都湮灭了。

太平天国丁荣十七年(清同治六年)冬,杜文秀从大理派大军东征昆明, 克复州县二十城,进围昆明城。当时清军从贵州救昆明,昆明东路为清军后方,而嵩明州、寻甸州两城尤关重要,故以大司徒马得才,大司寇李芳园、大司平马兴堂、大司衡杨荣、大司卫姚得胜、扬威大都督蔡廷栋各带所部镇守,以扼清军后路,且使敌人不得不防守板桥、邵甸、杨林、汤池、宜良、邑市、马龙、东川等处,以分散其兵力。杜文秀恐嵩、寻人心不固,又虑各将不相下,特命凤扬到寻、甸监军①。时凤扬年十九岁②。人们喜爱戏剧上虚构的穆桂英挂帅,而在太平天国时代,竟真有杜凤扬这位杰出的女青年统帅「号称三、四十万」的大军③,出现在滇东战场上!

当时两方的争夺战不在昆明城下,而在於东战场上。富民县为嵩、寻守军后路,戊辰十八年(清同治七年)十一月三十一日(夏历十二月初三日), 富民县城失守,后路被截断④。清云贵总督刘岳昭告已派军从曲靖进攻寻甸州,并把寻甸本年秋收粮食用水淹尽,粮食又缺断。富民县既陷,清云南巡抚岑毓英移军东来,逼近嵩明州城,同时以主力向寻甸州与刘岳昭军两面夹攻。敌人分路攻陷木羊、甸头、缉麻等处营垒,将后路层层截断,把古城堡守军困在垓心,直指寻甸州。岑毓英上奏清廷,叫嚣一个月将回民起义军全部肃清。在这个险恶形势下,凤扬以闪电般行动,从寻甸州统军出击,她骑匹青马,头上缠着白套头,风弛电卷地奔赴各战场指挥,把敌人各个击破。战门到十二月十六日(夏历十二月十九日),清军各路都败退,其中云贵总督刘岳昭果后全军久经占阵,号称湘军中的精锐,也全军溃败。围困昆明部队闻胜,十七夜(夏历二十夜),出兵进攻昆明城。昆明震动①。清廷革刘岳昭职②。凤扬临变不惊,指挥若定,把危亡转而为大胜,扭转了形势,以少年女子指挥军事做到这种地步,可说是一件奇迹。

凤扬既大败清军,即分路进攻马龙州,沾益州、邑市等处,以断清军后路,敌人全局动摇③。清军援兵至,攻不下。乃改变作战计划,留军守寻甸州城,自与李芳园、马兴堂守嵩明州城,派杨荣、姚得胜,蔡廷栋统率全部精锐进昆明,以阻截清军粮道,与围城部队联合围困昆明④。

扬荣等於己巳十九年(清同治八年)二月初五夜(夏历二月初十夜)攻克扬林,即从长坡一带趋昆明,自初七日至二十日(夏历十二日至二十五日)

① 据岑毓英清同治八年六月初三日收复嵩明州城各路胜仗摺,见岑襄勤公奏稿卷三。

② 据张渤女将杜凤英(见民族文化一九八三年第一期)。考杜文秀於清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年)九月家被惨毒时尚未结婚。后来躲避多时,於清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年)上京控告。他结婚可能在这一年或第二年。杜凤扬出征昆明在太平天国丁荣十七年(一八六七年)冬。或戊辰十八年(一八六八年)春, 正是十九岁。

③ 据岑毓英清同治七年八月十八日攻克晋宁呈贡等处及附省各路获胜摺,见岑襄勤公奏稿卷一。

④ 据岑毓英清同治七年十二月初六日攻克富民县城分援各营摺,见岑襄勤公奏稿卷一。

① 据岑毓英清同治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寻甸官军失利后路吃紧粮饷奇绌摺,见岑襄勤公奏稿卷二。

② 据清史稿卷四百十九,列传二百六刘岳昭传。

③ 据岑毓英清同治八年二月初二日肃清武定州攻克罗次县城并邵甸等处贼巢摺。

④ 据岑毓英清同治八年五月初四日肃清省东贼垒攻克杨林团山等处摺(见岑襄勤公奏稿卷二),同治八年六月初三日收复嵩明州城各路胜仗摺(见同上书卷三)。

攻大板桥清防军不下,乘夜绕越山路於二十一日(夏历二十六日)黎明进到昆明城东的十里铺、小偏桥等处,冲击清军粮道①。

敌人飞调各路军队会集昆明。杨荣等率领这枝回民起义军仅二万人,清军人数远过此数,在力量对比上处於劣势②。故既至十里铺、小偏桥,与江右馆驻军仅隔六、七里,竟不能联合,而力战冲击清军粮道都被打退,自己的粮道反给敌人截断。未攻克大板桥敌营,就冒险绕山路进昆明,不但没有留退路,且给敌人得从大板桥夹击其后。双方在昆明城外从二月二十一日起至三月十三日(夏历三月十八日),鏖战二十三天,大司卫姚得胜战死。於是敌人四面环攻,昼夜不息。回民起义军粮米久缺,既困於饥,复疲於战,苦战至四月初十日(夏历四月十六日),敌人挖地道,用火攻,营垒被烧,从十里铺、小偏桥至长坡六十馀里,营垒二百馀座尽陷,战士冲出,夺路向昆明城北马村一带飞奔,敌人层层截杀,全军覆败①。

清军乘胜进攻杨林,夺取嵩明州,夏历五月初二日②攻陷杨林,直抵嵩明州城,城内军火粮薪件件缺乏,势不能守。李芳园诡谲多智,谋用诈降计, 向清军攻城主将杨玉科请降。杨玉科知是假的,却将计就计,与他盟誓,命刻期迎清军入城。至期,李芳园不出。杨玉科率全军临城索战,李芳园始同马兴堂出郊外迎接。杨玉科命将东城外的碉楼让给清军驻扎。李芳园请杨玉科单骑入城,打算要劫他为质。杨玉科假作答应。召部将两人各授计策,带几十个部兵,同李芳园、马兴堂回城。时凤扬在城上观察动静,望见清军已将扼要的碉堡占踞,又见李芳园、马兴堂带清将等数十人来,知李芳园反为敌所骗,即闭城门准入,列炮下击。李芳园受伤,不知所措。杨玉科收买李芳园左右入城,假托李芳园令,密传其部下,使在城内应,他当重赏,否则即杀李芳园。去后,杨玉科督清军攻城。凤扬内外受敌,不能支,要冲奔寻甸,去路已为杨玉科截断,力竭城陷①。

据时人记载,「李芳园由嵩明拥杜文秀女入城,意在内外勾结,徐图大举」②。清云南巡抚岑毓英向清廷奏报也说李芳园「欲就中取事,暗图省城」,

「其党羽均已剃发暗中混入省城,难於稽察,恐再延时日,贼党渐集,为害匪轻」,即将李芳园杀害③。管禁凤扬与其夫蔡廷栋於云南提督叛徒马如龙公馆,企图利用凤扬招降杜文秀。第二年八月十五日,凤扬乘隙偕夫蔡廷栋潜逃④。蔡廷栋得走脱归大理。凤扬无法出城,躲在豆菜巷老百姓家里。她驻军

① 据岑毓英清同治八年三月二十五日堵剿省东窜匪获胜并攻克洛红甸等处摺,见岑襄勤公奏稿卷二。

② 据清同治七年十二年月十三日岑毓英寻甸官军失利后路吃紧粮饷奇绌摺(见岑襄勤公奏稿卷二)说他部队共八万馀人,除阵亡约一万人,尚有七万馀人,其中有分防各地和助总督刘岳昭攻寻甸的,但这时,他却把所能调动的部队都飞调到昆明来,厚集兵力,故在兵力上远超过杨荣等这路兵数。

① 据岑毓英清同治八年三月二十五日堵剿省东窜匪获胜并攻克洛红甸等处摺、清同治八年五月初四日肃清省东贼垒攻克杨林团山等处摺,均见岑襄勤公奏稿卷二。

② 据近考天历行至太平天国己巳十九年国月十一日(清同治八年四月十七日)袁大■军在陕西保安县牺牲止,其后即用夏历纪时,所以这个五月初二日为夏历。

① 据杨玉科从军纪略卷上、岑毓英清同治八年六月初三日收复嵩明州城各路胜仗摺(见岑襄勤公奏稿卷

(三)。

② 见徐元华咸同野获编。

③ 据岑毓英收复嵩明州城各路胜仗摺。

④ 据岑毓英清同治八年六月初三日逆女蔡杜氏逆侄杨凤翔分别管禁片,见岑襄勤公稿卷三,同治九年十二

寻甸州时,曾到昆明西山麓一带视察军务,深得老百姓爱戴。她的部下执行起义军回、汉、彝一体的民族平等政策,替老百姓栽秧、种包栗、割稻子, 群众无不赞扬。所以豆菜巷的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把她藏起来。最后是被马如龙的帮凶们搜查出来的,给岑毓英杀害於昆明白鹤桥。照昆明的传统习惯,处决人都是在城西北隅。清朝的官儿们知道百姓爱戴凤扬,顾虑走得太远,发生意外,就抄近路从马如龙公馆所在地端仕街转湾,走白鹤桥,反而向东南角杀人。民心向着谁,爱戴谁,连反动统治者也是明白的①

月初九日降目蔡廷栋私逃片,见岑襄勤公奏稿卷五。

① 杜凤扬被岑毓英杀害於昆明白鹤桥事,据徐元华咸同野获编。杜凤扬逃出躲於豆菜巷老百姓家,及视察昆明西山麓,深得百姓爱戴,杀害杜凤扬於白鹤桥的原因等,系据张渤女将杜凤英(示注明根据)。考岑毓英同治九年十二月初九日降目蔡廷栋私逃片向清廷奏报他於八月十八日在澄江军营接总督刘岳昭咨文, 说杜凤扬於清同治九年八月十五日与夫蔡廷栋逃出昆明城,已飞饬各路军营及各地方官堵截严拿,务获解省审办。到十二月初九日尚未拿获。他又密饬前敌各营访拿。其后对这一个案件,未见岑毓英再有奏报。后来蔡廷栋得走脱回大理,两年后被岑毓英杀害於大理五里桥。据岑毓英清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官军克复大理府城首逆伏诛全郡肃清摺记搜得杜文秀子女只有三子和幼女,并无长女杜凤扬,所记杀害回民起义军的人物也没有杜凤扬。杜凤扬的下落不见於官书。案徐元华昆明人,据自述於清同治二年避乱归昆明。杜凤扬潜逃是清同治九年事,其时徐元华住在昆明城。他这部书是记「当日情事」的,所以他所记岑毓英杀杜凤扬於昆明白鹤桥事,是当明当地人记亲见亲闻的记载,是确实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