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南北差距

当代世界各国的工业化程度是极不平衡的,有的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后工业社会),有的接近于工业化的完成阶段,大多数国家则处于工业化的中级及初级阶段。

目前,国际上公认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国家是美国。其特征是:由于农业已经彻底实行了机械化、化学化,因此农业劳动人口剧减,但农产品生产率却极高,其农业就业人口不足总就业人口的 3%,其粮食产量却与具有 8 亿农民的中国不相上下。农产品不但可以满足国内的需要,还可以大量出口。工人的简单的体力劳动已基本消失,即使较为复杂的技巧性劳动也被机械所

取代,办公室人员的日常脑力劳动也逐渐实现了机械化和信息化。各项工作不再是呆板的重复,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修养和训练,以适应生产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的要求。传统工业已趋近饱和,成为所谓的夕阳工业; 以科学为基础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产品更新加快;第三产业中的通讯、教育、科研及生活服务方面的发展已居社会经济的核心地位。科学研究中心也开始转移到用于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质量,如环境、城市、生物、社会学及服务业方面。

许多发达国家及东欧各国则处于工业化的较高阶段,机械化和电气化水平较高,居民大部分已经城市化,城市人口比例远高于农村人口。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城市与乡村的差别以及工人与农民的差别正在逐渐消失,第三产业有了相当的发展,但其经济重心仍停留在传统的基础工业和消费品工业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或受资金、设施、人才的限制或受国力的限制,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农业和传统工业仍相当重要,许多传统产品和技术仍占主体,在这些部门中耗费其大部分人力和物力。

在发达国家中日本和瑞士等国有特殊之处。它们国土面积相对狭小,自然资源贫乏。日本人口密度很高,但人均 GNP(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极为迅速,传统产业实力雄厚,高技术产业发展极快,具有高附加值的民用产品如汽车、家用电器等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由于其人口众多,其国内市场亦十分可观。瑞士是个山区小国,是个典型的内陆国家,但其经济增长在欧洲是最快的,其经济发展以银行业、国际贸易及钟表业、仪表业和电机业为主,近年又利用其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发展旅游业。其国内市场并不大, 但其产品的高质量却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地位。

有半数以上的第三世界国家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其特点是以本国的资源及农产品换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设备和中间产品,以及特种材料。这些国家的农业由于生产率低,因此农业劳动人口比重较大,机械化、电气化程度较低,社会劳动生产率不高。例如 1989 年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 4.5 倍,

但其国内生产总值仅力美国的 8%左右(中国 4178 亿美元,美国 51 564 亿美元)。国民正处于从农业性的勤奋向工业性的勤奋的过渡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虽然不必进行大量独创性的研究,但对引进的技术必须具有相当的研究吸收能力,才能取得技术引进的成功。在这些国家里,在人口、粮食、环境、教育、卫生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体制、习惯、价值观的转变问题。因此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各国政府努力在各方面都作出相应的对策,为工业化的进行创造环境和条件。

由于工业化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的不平衡,使南北差距在不断加大,少数人营养过剩,多数人营养不良,全世界 50 多亿人口中,有 9.6 亿人是文盲;

极贫人口达 10 亿,他们每天的生活费不到 1 美元,这是西欧和美国 200 年前就达到的生活标准。在低收入国,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仅 40~50 岁,而在高收入国,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已在 75 岁以上。低收入国家人口剧增,其国民还处于为维持基本生存条件而奔波的地位,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严重;而少数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极低,甚至达到零增长或负增长,其国民追求的是不断提高生活的质量,这些国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质量,劳动强度低收入却很高。

从世界银行 1982~1990 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公布的人均 GNP 足可以看出南北差距的增大情况。

1982 年,人均 GNP1 000 美元以下的国家有 56 个,人口为 27.7 亿;人均 GNP10000 美元以上的国家 13 个,人口 5.6 亿。其中最低的是乍得,人均GNP 仅 80 美元,最高的是瑞士,人均 GNP17010 美元。

1990 年,人均 GNP 不足 1000 美元的国家为 54 个,人口增为 32.2 亿; 人均 GNP10000 美元以上的国家增为 22 个,人口为 8 亿。其中最低的是莫桑比克,人均 GNP 仅 80 美元,最高的瑞士高达 32680 美元。

表 2 不 同 国 家 人 均 GNP 增 长 情 况 ( 美 元 )

国家类别

1982 年

1990 年

增加量

百分比(%)

低收入国

280

350

70

25

中等收入国

1 520

2 220

700

46

上中等收入国

2 490

3 410

920

37

高收入国

11 070

17 590

8 520

78

欠发达国家作出巨大的努力以加快其发展速度,期望有可能赶上发达国家,即使追赶时间很长,也希望能逐步缩小差距。国际社会对此也作出了重大的努力,联合国的几个“发展十年”计划,也是为了缩短这一差距,然而发达国家由于财力充足、人才济济、技术开发能力强而具有很强的发展优势。由于其人均 GNP 基数大,即使略有增长,其增长的绝对值也会远大于欠发达国家的人均 GNP 翻几番的值。

从另一方面看,发展需要国际国内政治的稳定,种族冲突、内战、国际冲突和自然灾害对欠发达国家的脆弱的发展基础产生着巨大的破坏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战争已造成至少 2000 万人死亡,其中欠发达国家内战中

死亡人数达 1200 万。这也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