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本

日本是亚洲最早完成产业革命的国家,在 19 世纪末已成为东方发展最快的工业强国。

早在 16 世纪,日本即开始了与欧洲的接触。1542 年一些葡萄牙人乘船从中国到了日本,耶稣会传教士弗兰西斯·沙维尔于 1549 年开始在日本传教,此后西班牙的多明我会修士、葡萄牙的耶稣会士和英国及荷兰的新教传教士在日本互相排挤,日本开始驱逐欧洲人。自 1638 年起,日本闭关锁国达

200 年之久。直到 1853 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军舰进入江户湾后,日本在装备洋炮的蒸汽动力军舰的逼迫下,才被迫结束了因锁国而处于的社会停滞、孤立状态。

1868 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和产业革命的起点,其最大的成功在于确立了开放门户、富国强兵的策略。维新派的领导人物,大都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远见卓识,不惜密访欧洲,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社会治理经验。他们在“文明开化”、“殖产兴业”、 “富国强

兵”的口号下,实行了强有力的全国动员,自上而下推行维新,鼓励国民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和技术,加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871 年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的身份等级制度、土地改革等措施的实行,进一步瓦解了封建势力, 促进了日本近代国家体制的确立。

日本是个单民族国家,除北方极少数毛发浓厚的虾夷人与欧洲诺迪克人有远缘关系外,其本土居民是属于蒙古利亚人种的“大和民族”,而且国土狭小、人口集中。千余年由于吸收中国儒教文化而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独特的文化体系,一旦国家级组织化的政权建立,就会具有很强的社会动员力量。明治维新后,日本成功地将西方文化的主要特征纳入到传统结构中,创立了将雇员同企业联系的以终身雇佣制为基础的家长式的统治制度,由此形成了雇员向企业效忠,企业向国家效忠的有序的经济统制模式。

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鼓励私人资本的发展,用法令的形式逼迫历来靠奉禄生活的武士阶层投身于经济活动。1876 年武士特权被废黜后,新兴的技术、产业工作成为吸引无业人员的重要领域,使日本与新兴产业有关的职业具有很强的进取精神。日本近代工业的兴起,使近代技术得到长足发展,随着国际市场及国内市场的开辟,使日本经济充满活力。在 1888~1894 年间,工厂数增加了 4 倍,工人增加了 3 倍。

日本政府极为重视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1872 年即公布了教育法,规定国民不分男女都要接受四年的义务教育。1900 年左右,属于就学年龄的人口几乎全部入学,教育已完全社会化。在学生中,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和以日本式的家族观念为核心的国家思想。自 19 世纪 70 年代起,日本的教学课

程设置中,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内容比其他国家都要多。到 19 世纪 80 年代, 受过科学技术训练的毕业生占全部毕业生的 85%。

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大量引进西方技术,在电报、铁路、海运方面学习英国,在钢铁、兵器、化工方面学习德国,在大量聘请外国技术人员的同时, 注重培育本国的技术力量。日本的近代技术发展也仿照西方各国工业化的模式,首先从轻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入手,在明治维新后很短的时间内,即整套地引进西方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丝生产,并创立了全新的棉纺工业,同时, 注重传统技术部门与引进技术的结合,在满足国内市场消费的同时,努力开辟国外市场。到明治末期,日本已经在工业化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在保留着许多日本传统的固有社会和文化特点的同时,在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特定形式的支持下,近代工业体系迅速形成。

日本是东方封建落后的国家中在西方炮舰逼迫下,“主动”开放的典型, 采取的是积极的进取性策略,并在很短时间内即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岛国发展成为可以与西方列强抗衡的东方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