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技术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 1945 年制成后,很快即转入科研和生产方面,它的发展随着电子元器件的进步而经历了四代,这是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IBM)给电子计算机分类的称呼。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以电子管为主要元件,开始于 1946 年。这一阶段,完成了可以大量存储信息的内存储器,并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基础上增加了运算器和控制器,使电子计算机可以实行自动控制、自动调节和自动操作。这一阶段的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火箭的控制、制导等科学计算以及雷达预警系统。由于电子计算机体积庞大、价格昂贵,还不能普及。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以晶体管为主要元件。晶体管在 1948 年被研制成功

后,前苏联在 1957 年即用于电子计算机制造,但第一台全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IBM7090 )是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于 1959 年推向市场的。晶体管具有体积小、寿命长、耗电省等优点,它使计算机的可靠性和运算速度都远远超过电子管,到 1964 年就出现运算速度达二三百万次的大型晶体管计算机。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可以通过程序设计语言进行计算,因此除科研计算外,还广泛

用于工业自动控制、数据处理和企业事业管理等方面。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是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的。它于 1965 年投放市场, 首批是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生产的 IBW—360 机。集成电路是 1956 年由英国皇家雷达研究所开发成功的。这一代电子计算机仍以存贮器为中心,引入了终端概念,并与通信线路相联结成网络。一台电子计算机可以联结大量的终端,分散在各地的用户可以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从 60 年代后期,由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和大量远程终端组成的各种管理自动化系统,如生产管理自动化系统、运输管理自动化系统、银行业务自动化系统筹开始大量出现。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采用了集成度更高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始于 70 年代。这一时期,制成了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出现,使电子计算机真正进入了普及应用阶段。自从 1971 年美国英特尔公司制成第一块微处理器以来,采用微处理器的各种类型的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照相机、电话机和家用电器大量出现。对促进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进步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电子计算机问世后,其发展速度是极为迅速的。有人估算,大约每 5~8 年运算速度提高十倍,可靠性提高十倍,体积缩小十倍,成本降低十倍。例如, 1971 年制成的微型机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相比,体积不到它的三万分

之一,造价降低为该机的万分之一,运算能力提高了 20 倍。作为微电子技术核心元件的集成电路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有活力、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新兴技术领域,一个国家开发集成电路的速度和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业管理能力。电子计算机正沿着自动化、小型化、高速大容量化方向发展。为适应大型复杂系统如天气预报、航天技术、核反应堆设计及控制、社会经济系统的计算、模拟以及其他社会活动的需要,已经研制出巨型机、微型机、计算机网络和智能机器人等多种形式的电子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