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与无线电

1888 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之后,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A.S.Popov 1859—1905)和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M.G.Marconi l874—1937)分别于 1895 年利用火花放电发出的电磁波和金属粉末检波器实

现了无线电通讯。1901 年 12 月 12 日,马可尼成功地在英国与加拿大之间进行了横贯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由此显示了利用电磁波通信的威力。

1904 年,英国工程师约翰·弗莱明利用热电子发射效应(又叫爱迪生效应,是 1883 年爱迪生发现的),发明了真空二极管;1906 年美国发明家德福列斯特(L.DeForest l873—1961)为了提高检波效率,在二极管的板极和丝极之间插入了第三电极——栅极,发现三级管可以用来取代电火花装置和高频交流发电机产生电磁波。三极管发明后,各种其他形式的电子管和电子线路相继被研制出来,使电子技术和无线电技术飞跃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16 年,美国工程师昆拉德(F.Conrad1874—1941)建立了业余无线电台,每周播送两次。1921 年在匹兹堡建立的 KDKA 电台正式广播,到 1924 年美国已有无线电台 600 余家,1930 年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无线电广播系统。

  1. 世纪前半叶,电子管在电子技术中起着核心作用,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却愈来愈暴露出它的许多不足:体积大、发热严重、消耗功率多、结构复杂。对这些缺点采用对中子管本身进行改进的方法去解决,已经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科技工作者开始努力研究其他元器件。以量子力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固体物理(特别是半导体物理)为半导体器件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依据。贝尔实验室的巴丁 ( J.Bardenl908 —)、肖克莱

(W.B.Shockley1910—)和布拉坦(W.H.Brattainl902—)经过三年的研究, 于 1948 年制成点接触型晶体三极管。1960 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又制成集成电路,使电子技术又发生了一次飞跃发展。特别是 70 年代以来,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不断增加,可靠性不断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因此固体元件开始有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当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

电子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真空电子技术、晶体管半导体技术、微电子技术三个发展阶段。当前,微电子技术正在引起电子工业的一场新的变革。

电子技术将人的神经系统的某些作用也引入了“机械化”。现代的电子装置提供了比人的器官更为优越的人造感觉器官,例如,光电摄像管、光电管等相当于某些装置的眼睛,各种听声器相当于装置的耳朵,热电偶和电阻应变计起着人的皮肤的温度感觉和压力感觉作用,各种流量、速度、振动等参数都可以用适当的电子装置测量,这样就构成了超过人的能力界限的一系列高级的机械式感觉器官,电子计算机就是处理来自这些感觉器官的信息的人造头脑。“电脑”一词即人们赋予“电子计算机”的一个美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