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自动化

随着生产自动化的进展,设备投资增大,企业如果没有相当的计划性以及准确地掌握各种行情,就会使生产陷入混乱,而且由于设备、产品淘汰率加快,因此必须加快巨额资本的周转,尽快收集和整理经营上的信息,并合理地加以处理。由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微处理器)已经可以制造出电子式的办公自动化机械,如电传打字机、电传印刷机、穿孔机、分类机、制表机等,使企业管理、库存管理、工资计算以及其他事务性工作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即管理自动化。但是这种管理自动化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这就是 20 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新的管理技术如质量管理、运筹学、销售学以及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等。

起源于 18 世纪的互换式生产方式,要求所加工的零件达到一定的标准, 否则会在装配中因误差过大而带来困难。这样,就开始了对产品的质量检验, 一开始是对各种加工出来的零件进行检验,后来对进厂的原材料的性能等各方面也都开始了检验。在 20 世纪初的大量生产过程中,由于对所有零件都去逐个地进行人工检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因此质量检验成为当时生产中的一个大难题。1924 年美国人休哈特(W.A.Shewhart 1891

  • )研究的统计管理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管理技术统计规律, 预先测出质量偏差,再通过适当抽样来鉴定产品质量。基本原理是按照生产过程特点绘制出产品质量偏差的管理图表,如果所抽查的样品都是在这个管理图表的公差范围之内,就证明全部产品都合格,否则就可以根据偏差种类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以便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统计质量管理技术已经渗透到世界各国的生产管理中。

运筹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一种利用定量模型来求问题最优解的方法。最初是用于飞机对海上警戒、雷达对空戒以及城市防空等方面,后来又推广到战略作战计划中。战后,运筹学被用于市场调查、生产管理以及各种行政管理方面,其内容包括排队论、线性规划、博弈论和优选法等,它将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作为管理对象,因此可以为企业领导人及时提供决策意见。目前这一方法在世界各国的大企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销售学产生于 1914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趋成熟。销售学是指广义的

销售管理而言,是对销售、广告、产品质量、成本、设计以及消费者购买力进行研究,以满足消费者最大的购买可能性,从而可以大量推销商品的一门学问。

上述理论的综合运用再加上办公自动化机械的大量出现,为战后管理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社会生产技术在机械化、电气化基础上向自动化的发展,已经使战后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56 年,美国的白领工人(职员)人数开始超过蓝领工人(产业工人); 1979 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人数占总劳动力的 3%,从事制造业的劳动人数占总劳动力的 25%,而从事服务和信息工作的已经占总劳动力的 72%。1980 年、在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服务业的总值开始超过产品生产总值,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与信息有关的部门,正在形成一个有别于农业(第一产业)、工业(第二产业)的类别繁多的新产业群——信息产业,这一新产业大有取代传统工业,而成为在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中占主导产业地位的趋势,使社会生产出现了可以与英国产业革命相媲美的巨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