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疆土区划和人口

周代把疆域划分为与诸侯共管的不同土地,具体说来,就是将王都以外的地区,按其与王朝的关系以及离王都的远近划分为几个大区域的一种制度。

周代建立了较为严密的人口调查制度,对人口数目经常登记与管理,把人口登记当成一种制度,表明周代建立了初具规模的人口调查活动。

建立周代的周人,起源于今陕西省武功一带,原为商代西部的一个方国,后迁居于岐山下的周原。周人从周文王开始沿渭河向东发展,废除了商代在关中的势力,迁都于丰,即今西安市西南沣河西岸。

周武王即位,又将国都东迁于沣河东岸的镐,即今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一带。数年后灭商,控制了商代统治区。

周武王去世后,周公东征,相继征服了商代残余势力和东方诸小国。周代的疆土大于商代。

在推行分封制以后,周代的疆土东至现在的山东半岛;东南至现在的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南至汉水中游;西至现在的今甘肃省渭河上游;西北至现在的汾河流域霍山一带;北至现在的辽宁朝阳一带。

周王朝控制的领土内,并不是连成一片的,除了荒地外,还杂居许多夷狄和方国。在其周围同时也存在许多部落、部族和方国。如东北的肃慎,内蒙古东南部和山西北部的鬼方,西有犬戎、羌方,江汉平原有荆楚,荆楚以西为蛮族,西南有巴、蜀,淮泗之间的淮夷、徐夷等。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周代的分封制虽然只是松散的臣属关系,但已经具有行政区划的意义,只是还处于萌芽阶段。

周代实行的是典型的封建制。“封建”就是“封土建国”,即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分封的目的是让他们建立封国和军队,保卫中央。

西周初期,经过了周武王和周公两次大的分封。周武王灭商后,就开始分封,所封有下列国家:

封神农的后代于焦,黄帝的后代封于祝,尧的后代封于蓟,舜的后代封于陈,大禹的后代封于杞,师尚父封于齐,周公封于鲁,周召公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同时封商纣的儿子武庚于殷。

这些人都是先贤圣人的后代或是周的功臣、子弟及殷商的后代。

西周建立两年周武王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周成王年幼继位,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代理政事,这种做法称为“摄政”。被分封的管叔、蔡叔和霍叔称为“三监”,他们对周公旦摄政不满,便散布谣言,说周公会对成王不利,又怂恿武庚共同起来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周公亲自领兵东征对付三监,用了3年的时间,才把乱事平定下来。后来他在洛邑即今河南省洛阳营建东都,并将其作为统辖东部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又把参加武庚叛乱的商遗民迁到那里,而且派驻重兵加以监管。周公又制订礼乐制度,借以维系国家和社会的秩序。

周公平定了三监之乱,实行第二次封建。目的是分化殷地遗民,防止殷民再次起来叛变;巩固周代的统治,作为王室的屏藩;扩大统治范围,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第二次封建时,周公把殷人旧地分封为宋、卫二国,以方便统治;大封亲属和功臣,作为王室的屏藩。

特意把第一次封建的一些封国向东移,部分更远至东方海边,借此扩大统治范围,并将殷人的封国包围其中,以防其再生叛乱。其中如将姜尚之子吕伋封在山东的齐,周召公之子封于燕,加强对东方的控制。以后周王也进行过分封,但都规模不大。

周武王和周公共分封71国,其中姓姬的诸侯占了53个。经过周代初期的两次分封,形成了以王畿为中心,众多诸侯拱卫周王室的局面。

王畿是周王室统治的中心地区,周武王时已经计划将周的王都建于洛水与伊水之间的地区,但没有来得及兴建就去世了。

周公东征以后,按武王的计划修建了洛邑,把那些商遗民迁移到这里,加以监视。又在附近建王城,以军队驻守,作为朝会东方诸侯的东都。这样,西起岐阳,东到圃田,所谓渭、泾、河、洛地带,都成为周的王畿。

西边的关中平原,以镐京为中心,是周人兴起的地方,称宗周。东面的河洛地带,以东都王城为中心,是保卫宗周和镇抚东方的重镇,称成周。东西连成一片,长达上千千米,王畿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都有显著的增强,成为控制全国的基地。

周代在甸服王畿之外有侯服、宾服、要服和荒服。侯服就是指诸侯国所分布的地区,侯服之外,就是一些关系比较疏远的旧国或其他少数民族部落。

周代所分封之贵族进驻所封区域后,首先是建立一个军事据点,这样的据点称之为“城”,也称之为“国”。而“国”之外广大区域称之为“野”。

王朝的畿内和诸侯国都有这种国野之分,即乡遂之别。王畿以距城50千米为郊,郊内为乡,郊外为遂。王朝六乡六遂,大国三乡三遂。

西周时期,周天子尚能号令诸侯,进入东周,周王室权威下降,诸侯多不履行对王室的义务,反而进行扩张兼并。

周代已经建立了了人口调查机制,这是全国户籍登记制度的雏形。西周时创建的人口登记办法比较完善,人口调查的内容也是相当完整和丰富的,在很多具体项目上与现代人口普查极为相似。

据《周礼》记载,周王朝分别在国野实行乡遂制度对人口进行地域划分:“令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酇,五酇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

另据《周礼·秋官·司民》记载:当时设立的掌握户籍的官职“司民”,把满8个月的男孩和满7个月的女孩称为“生齿”,将他们按不同性别登记于册,即“书于版”,并分城乡进行人口统计。

这是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城乡人口登记。还要每年对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进行登记,以掌握自然变动情况,每隔3年进行一次人口调查核实,即“大比”,阴历十月时上报。

能够发现的我国首次人口调查见于公元前789年,是在太原进行的规模较大的人口调查。周宣王时的太原就是现在的甘肃镇原、固原和环县一带。在当时,周宣王败于姜氏之戎后,曾“料民于太原”。料民就是人口登记、人口清查。

西周虽然有了一整套户口登记与户籍管理制度,但由于西周实行分封制,王室所掌握的户口仅限于王畿。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各诸侯国自有其户籍制度。故而,西周王室也就不可能有比较准确的户口统计,这也就是周宣王要“料民”的原因。

《周礼》所反映的周代人口管理情况,说明和反映了我国古代管理户籍的思想和实践,很早已经萌芽。

[旁注]

周文王(公元前1152年~公元前1056年),黄帝的后裔。商纣王统治时,他被封为西伯,也称伯昌。他治理岐山50年,使岐山的政治和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其子姬发得天下后,追尊他为“周文王”。孔子称周文王为“三代之英”。

周武王(约公元前1087年~约公元前1042年)。周文王的次子。谥号“武”。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斌王”。史称“周武王”。他继承父亲遗志,灭掉商代,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公(公元前110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得到公的爵位的人。公是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周成王(公元前1055年~公元前1021年),周武王之子。西周第二代国王,谥号“成王”。姬诵理政时,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和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被誉为“成康之治”。

姜尚(公元前1156年~公元前1017年),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先后辅佐了6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他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阅读链接]

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几天,登上小山俯瞰商的都城朝歌,见朝歌建筑雄伟,心想:如此强盛的商代,仅仅延续了数百年之久,只是因为商纣王失去了民心,顷刻之间就被灭亡;而周还刚刚立国,反对、敌视它的人还很多,危机四伏,禁不住忧心忡忡。

为了巩固和扩大周的势力,周武王以公、侯、伯、子、男等爵位进行分封,被分封的有同姓宗室子弟,有异姓功臣宿将,还褒封神农、尧、舜、禹及商汤的后代。周代共分封71国,姬姓独居5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