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的行政区划与户籍管理

金代的行政区域采用路或府、州、县三级管理。路是金代地方最高最大的行政区。路或府是成平行机构,下辖州、县两级。

金是由女真人建立的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其人口民族结构的多元化,加上女真与汉、渤海等族又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使得金代的户籍制度与其他朝代比较起来具有某些特殊性。

金原来都城是上京,1151年金帝完颜亮颁布诏书扩建辽燕京为中都,于1153年迁至中都,至此中都在很长的时间为金的首城。

1214年金宣宗受蒙古帝国掠夺与威胁,宣布南迁汴京。1232年三峰山之战金军战败,蒙军围攻汴京后,金哀宗先奔归德,即河南商丘,后逃到蔡州,即河南汝南。

金太宗时,其疆域东到混同江下游吉里迷、兀的改等族的居住地,直抵日本海;北到蒲与路以北火鲁火疃谋克。蒲与路即黑龙江克东县,火鲁火疃谋克即俄罗斯外兴安岭南博罗达河上游一带。西北到河套地区,与蒙古部、塔塔儿部、汪古部等大漠诸部落为邻;西沿泰州附近界壕与西夏毗邻。南部与南宋以秦岭淮河为界,西以大散关与宋为界。

金的行政区域采用路或府、州、县三级管理。金国设有5京19路,“路”是金地方最高最大的行政区。路府则成平行机构,下辖州、县两级。

金的州分为三类:节度州设节度使,防御州设防御使,刺史州设刺史。

金的县以县令掌治,分成七等。此外尚有部落之官,千夫长的猛安,百夫长的谋克,合称“猛安谋克”。属于边戍的官叫详稳,部落墟砦的首领叫移里菫。

金的户籍制度包括户口类别、户等制、户口统计与户籍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金的户口类别包括课役户、不课役户、监户、官户、二税户、州县民户、猛安谋克户、乣户。

课役户、不课役户的划分依据是其物力,这是金赋役制度的一个最大特点。金的物力可分为“地土物力”和“浮财物力”两大类,浮财物力还包括奴婢。

自金世宗时起,民户物力均由定期进行的通检推排来加以确定。由于物力是征派赋役的唯一依据,因此确定课役户和不课役户的标准就是有无物力。

课役户与不课役户是相对稳定的,金的通检推排大致每10年进行一次,每次通检推排的主要目的,就是根据民户资产变化情况重新核定其物力总额,在此基础上对课役户与不课役户进行调整。

监户是宫籍监户的简称,官户是太府监户的简称。金的宫籍监户最初是由辽的诸宫卫内的“宫户、宫分人”转化而来的。在金代,宫籍监户的主要来源是以罪被没入官的人口。

官户虽然与监户一样同属官府奴婢,但由于他们在被没入官前的身份就是奴婢,因此其法律地位似乎比监户还要低一等。

监户和官户除了身份、地位的差异之外,其所服劳役的性质也不同。总之,监户和官户便成为了金代的两个法定户类。

二税户本是辽的法定户类,其名称虽然一直沿袭了下来,但这种僧道奴婢在金代已不再具有合法的地位。

二税户在金代的处境是很微妙的。一方面,二税户在通检推排时也和其他私奴婢一样被纳入寺观的物力,这表明他们的存在已得到了默许。另一方面,金代对放免二税户的态度始终是明确的,限制直至取消这种僧道奴婢是金朝廷的一贯政策。因此二税户从未获得过官方的正式承认。

州县民户主要由汉人和渤海人构成,其分布区域遍及全国19路。金代的州县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是三类户口中最主要的一类。

金建国之初,曾将猛安谋克推行到渤海人中,但由于这种带有明显的部落制痕迹的行政制度与渤海人的社会发展阶段不相适应,所以熙宗时诏命废除诸渤海猛安谋克,以州县制取而代之。

猛安谋克户以女真人的为主,而杂以契丹、奚等族人户,猛安谋克内的非女真族户口,主要是在太宗天会以前归降的部族。

乣户是指生活在金代北境和西北边境地区的诸游牧部落,通称“乣人”。金代的乣,主要是指归附金代的北方各游牧部落,意为“杂户”、“杂类”。

乣户的组成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部族,二是诸乣,三是群牧,他们都分属于东北、西北、西南三路招讨司。

乣户主要以游牧生活方式为主,但其中也有一些部族已进入农业社会。金世宗以后,诸乣中的某些部分相继被改为猛安谋克,因而这部分乣户也就变成了猛安谋克户。

金代的户籍制度中也分户等,是户籍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划分户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征发赋役,所以金代的户等只是针对课役户的。

金代的三等户制与唐、宋制度都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它是与辽代的户等制一脉相承的。金代户等制明显沿袭辽代的制度,只是不再分别士族、庶族罢了。

金代也采取了相应的户口统计与户籍管理措施。金代人口统计对象是包括女口、非丁口在内的全部人口,这是金代户口数字的前提。金代的户口统计有一套完善的措施,保证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

户口统计数字是按县、州、路、户部、尚书省的系统逐级申报的,而金代的路分为总管府路、转运司路、按察司路三套系统。因此,户口统计的实际执行情况未必与这套规定全相符合。但总的说来,这套制度基本是得到严格执行的。

金代对于户籍管理也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在金代有关户籍编制及统辖的一整套制度中,最基础的一项措施就是保伍制。

保伍制要求民户必须聚居,而不能散居独处。而金代完整的乡村组织乡、里、村、社四级,对户籍制度的执行起到了行政上的作用。

[旁注]

完颜亮(1122年~1161年),女真名迪古乃,字元功,金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期间严肃吏治,能够听取臣下的某些有益建议。迁都燕京之后,完善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和奠定了金王朝的统治。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

金宣宗(1163年~1223年),完颜珣,初名吾睹补,又名从嘉。金朝第八代皇帝。在位年间,成吉思汗大军压迫,金宣宗遣使向蒙古求和。在内外交困中走完了他的一生,病死于南京。

金太宗(1075年~1135年),完颜晟,名吴乞买。1123年即位,在位12年,进行了经济,军事改革,并且他本人非常节俭。他下诏在女真旧地实行赋税制,不得私役百姓;规定权势之家不得买贫民为奴;多次下诏敦劝农功和派遣使臣到各地劝农。

详稳 辽国官名。详稳非专指某一职官,为将军、长官的一种通称。辽许多机构中都设有详稳。辽后期,主要边防机构亦多用汉制称谓,基本上不再用以称呼高级将帅和官员。

金世宗(1123年~1189年),完颜雍,原名完颜褒,女真名乌禄。金代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革除海陵王统治时期的弊政。实现了“大定盛世”的繁荣鼎盛,金世宗也被称为“小尧舜”。

庶族 又称“寒门”、“寒族”。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由于士族长期拥有政治特权,庶族地主便以武职为升官阶梯,立了军功,掌握军权之后,进而取得了政权,这样士族衰落,庶族兴起,魏晋及南朝的朝代更替也是士族与庶族势力消长的过程。

[阅读链接]

金人口在1141年绍兴议和后,从“靖康之难”开始减少的人口总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增长。到1207年金章宗时期,金人口达到5300多万人,金史称此为金代的人口最盛时期。

而当时与南宋、西夏等人口总数据估计达到1.36亿人,我国人口从1083年的1亿增加至1120年的1.324亿人。

金代的四次准确的人口统计,每户平均人口都在6人以上。金代的每户规模较大,客观地促使金朝廷及时制订了相应的户籍制度,成为了朝廷赋税和徭役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