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增地减
我国土地开发历史悠久,古代农耕文明的基本特点是土地不断垦殖,以种粮为本,人口增加,垦殖范围就扩大。虽然我国对边远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垦,内地围湖造田,毁林开荒也增加了一些耕地,但与由于水利、城市、交通和工矿建设等占用而减少的耕地相比,总面积仍有所减少。据 80 年代初
资料统计,1949~1980 年全国累计开荒达 0.33 亿公顷,耕地占用损失 0.31 亿公顷。80 年代以后,我国耕地仍以每年 500 万亩左右的速度净递减,现有耕地少于建国初,人口却比建国初增加了一倍多,人均耕地面积由 1949 年的
0.2 公顷下降到 1988 年的 0.1 公顷。
我国现有非农建设用地约 0.25 亿公顷。到 2050 年按最低标准计算,城
镇人口达 10 亿,人均用地 150 平方米(1985 年为 85 平方米),农村人口降
至 5 亿,人均用地 200 平方米(1985 年为 169 平方米)。独立矿区用地预测
增加 1.5 倍,国家公路网密度每万平方公里达 25 公里(1985 年为 9.8 公里), 农村道路和地方公路里程翻一倍,铁路每百平方公里3.8 公里(1985 年为0.54 公里,美国为 3.33 公里,日本 1980 年为 5.72 公里),再加上水利建设用地
约 200 多公顷,总计非农业用地将达 0.5 亿公顷以上,其中新增的 0.23 亿多
公顷非农业用地估计要占用耕地 0.13 亿公顷。
非农土地的扩大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耕地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下降,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