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十二年后,领袖还乡,没有煊赫的车马仪仗,只有游子的诚朴和 童心旧情

自 1927 年 1 月,毛泽东视察罢这里的农民运动,最后离别韶山,直到

1959 年 6 月 25 日,也即建国 10 周年前夕,他才抽出余暇,又投入了故乡的

怀抱。这一别就是 32 年。

关于这次回乡,多有文献介绍,我们只来着重看一看毛泽东三天行踪中一些耐人寻味的细微之处:

单身只影。随同毛泽东到韶山的有公安部长罗瑞卿、湖北省委、湖南省委第一书记、书记王任重、周小舟、徐启文,但没有一个亲人——当他坐的小车一进入银田寺,他让司机放慢了速度,他是不是想到了一幕往事?34 年前的 1925 年,他、他的妻子杨开慧、大弟毛泽民、长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 合家回乡过元宵节,那是多么的温馨⋯⋯可是,现在,当年在银田寺一同上岸的 5 个人中,只剩下两个了,即他和多病的幼子岸青,而岸青却没能同来。

但是,他在沉思与伤感中依然感到踏实,因为,他的面前,是一派喜人的景象:已开始黄熟的稻子在夏风里荡起千重浪万顷波,农民,在田垅中平和而安闲地杀草,扯稗子,开沟排水,人民的幸福使他忘却了个人的哀愁⋯⋯拜谒父母。毛泽东回到韶山冲,在与毛氏宗祠一水相隔的卢家湾松山 1

号安顿下来。26 日清晨 5 点,茂密的林子里,鸟儿啾啼,除此之外,一切静谧如画,毛泽东独自悄悄起来,走向父母安眠的地方,他走了好远,人们才追出来。

象鼻山上,曾被何键士兵烧光的树木,柴草又长了起来。在灌木丛中穿行了近半个小时,他到了父母墓前——这两位操持了一世的老人,如果还在世,该分别为 89 岁和 92 岁了。

毛泽东一生中一桩憾事,也许是他认为对父母没有尽到孝心,两老临终, 都没有见到长子。现在,当毛顺生、文七妹两老的 66 岁的儿子站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在天之灵当会理解儿子的一切了——尽管他们牺牲两个儿子,两个媳妇,两个孙子,但他们仍旧会为儿子建立的伟大功业而骄傲。

毛泽东深深地向父母鞠躬,又将一把松枝插在坟头,盖住坟顶上那个大洞眼,说:

“前人辛苦,后人幸福!”

乡情亲情。毛泽东从父母墓地下来后未径直往上屋场去,他慢慢踱到土地冲最里端的李家。毛泽东少年时上山看牛、砍柴,总要到这户邻家玩耍。他在这里坐了好一会,他问到人们的吃饭问题,深为温饱之虞忧虑。即使对“四大扇”亦流露出可怜之情。原来, 1925 年毛泽东在故乡闹农民运动, 触犯了本家族内一些士绅的利益,被称为“四大扇”的毛棠圃、毛明德、毛吉成、毛鸿初,与毛泽东势不两立,甚至向成胥生告密,为许克祥、何键的士兵带路,捉拿毛泽东。当他听乡人说 4 个人中只剩了毛鸿初仍在守庙,其余都死了时,便叹了口气。在李家,毛泽东还见到他最近的邻居、儿时好友、南岸同学邹普勋的儿子,但邹普勋本人却已去世了,毛泽东忆起往事,说:

“好久不打牌了。过去,我经常和你父亲打牌,他还偷我的铜角子呢!” 毛泽东与众乡邻合了一张影。

在上屋场。从遥远的北方“紫禁城”来的毛泽东,站在这栋土砖青瓦的凹字形建筑前,格外感到一种温馨。 17 岁以前的岁月,跨过清代光绪到宣

统两个皇帝统治时期,上屋场是一本暗色封皮的书,写满了毛泽东童年、少年的喜怒哀乐;这部书的作者,便是祖父、祖母、父母、弟妹和他自己。

场面颇有些特别:韶山冲各姓氏的人们站在地坪里欢迎,毛泽东在自己家门口倒成了客人。

毛泽东走入上屋场的大门。他站在堂屋里,望着墙壁的神龛出神——那儿曾有供母亲信奉的观音和父亲信奉的财神以及毛家的列祖列宗。

到了灶屋,毛泽东凝视着里面的陈设:弧形的土灶,黑色的饭锅、菜锅、木盖的瓮坛,呆头呆脑的瓦壶,方形的地炉,长板凳、碗柜子、饭篮子、茶叶篓子、水缸⋯⋯每一样东西都让他忆起与父母、弟妹朝夕相处的日子。

在父母的卧室,他呱呱坠地的地方,伫立在父母像前,眼睛湿润了⋯⋯ 他深情地抚摸着架子床,大布青纹帐、蓝色印花被⋯⋯

在他自己的卧室,他也伫立了好一会。

之后,慢慢地出了大弟弟泽民的房间,便到了屋后。

一颗童心。毛泽东离开上屋场,由一个小学生领着,顺了塘边柳荫下的小径,经过他读过私塾的地方——南岸,到了一座小桥上。

在这位巨人的脚底,溪水清清亮亮地潺潺穿过,绕到韶山嘴下,继续往东北而去。几缕炊烟袅起,毛泽东对着远处的仙顶峰,深深吸了口清新的空气。

一群孩童,从张家山树丛中拱出来,簇拥着他往山上走去。在操坪里, 他弯下高大的身体,小学生蒋含字将一条鲜艳的红领巾,系在他的脖子上—

—这位寻觅到了童心的老人,被一张张笑脸包围了,仿佛有无数的花朵,怒放在一株伟岸的大树上⋯⋯

毛泽东和孩子们笑得那么甜蜜,那么纯真,淮能想到,他在孩子们这个年龄,在南岸、在关公桥,在钟家湾、在井湾里⋯⋯那些令人窒息的私塾里, 哪能见到这么多笑脸!

孩子们,再也不须重复他过去的残梦了!

进祠敬祖。 1959 年 6 月 26 日下午,毛泽东走进毛氏宗祠,里头己空空荡荡,祖宗灵位早已不见,但他,还是向着原先安放毛氏家族一派祖毛太华、二派祖毛清一、毛清四牌位的地方鞠了 3 个躬。

是的,毛泽东不应该忘记这几位祖宗,是他们带着毛氏家族,由江西而云南,由云南而湖南,由湘乡至韶山,其间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由元末明初到清末民国初,整整 500 年,到毛太华以下第 20 代,终于孕育出这个家族乃至中华民族一位最卓越的人物。

灵泉休浴。滴水洞、东茅塘、毛震公祠一带是韶山毛氏家族震公一房的发祥地,亦即毛泽东的祖居地。从滴水洞峡谷内淌出一弯小溪,人们在洞口筑起一座大坝而成韶山冲第一座水库,水质清淳,冬温夏凉,松、竹倒映其中,格外一种清幽。

毛泽东在震公祠前下车后,健步如飞,上了高坝,下到水里——这一湾碧潭,南有龙头山高踞,葬毛泽东曾祖父毛祖人,北有虎歇坪巨鼓,有毛泽东祖父毛恩普安眠;滴水洞西山麓,即为毛泽东外祖家唐家圫。毛泽东便在这样一个地方轻舒猿臂,英姿大展,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游,时而潜行,时而漂浮⋯⋯毛泽东整整游了两个钟头,直至暮色降临才上岸⋯⋯

毛泽东非常迷恋这个地方: “将来我老了,退休了,就在这里盖一栋茅屋子住。”

松山团圆。对父老乡亲,毛泽东一直怀着挚爱与感激之情。

6 月 26 日傍晚,他用自己的稿费办了五、六桌酒菜,请了 40 多人来作客。

太阳已收起它的金箭,只留下一抹红晕,装饰着黛青色的山顶,一抹岚光,挂在松、竹、梅的枝丫。

毛泽东的私塾先生毛宇居、毛新梅烈士之妻沈素华、在南京雨花台壮烈捐躯的毛福轩的妻子贺菊英、毛泽东的堂弟毛泽连、毛泽东童年伙伴、文氏诸表兄都来了。

毛泽东向大家祝酒。众人举杯畅饮。

历史,真正地完成了一个大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