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冲里的世风和传说,薰陶出毛泽东坚贞而率真、淳朴而多情的个 性
韶山冲自明初开发以来,她的原始荒凉悄悄褪去,那猛烈的虎吼也经山林与山谷这个巨大音箱的处理,而变成与悠悠的韶乐相配合的鼓点了,风, 穿过竹林,呜呜咽咽,那就是民间传说的八仙吹萧,山泉在石上叮叮咚咚, 如同扬琴脆脆地清响;忽而一声狗吠,带出一串鸡鸣,茅屋顶升起缕缕炊烟⋯⋯在竹林间,在溪水旁,悠扬的山歌子此起彼伏:情妹哎住在花山—— 花坳中身穿哟花衣系花裙脚穿花鞋哎踩花地手摇花扇扇花风花香呀引动少年君这是韶山的情歌,歌中涌动着一种纯情,韵里跳动着一种童真。细妹子, 貌不差,不涂红,似桃花;不打粉,粉节花;不洒香,胜桂花;穿件衣,蝴蝶花;
系条裙,玉兰花; 穿双鞋,似莲花。长大了,对人家; 不对头戴纱,①
不对浪子家, 对个老实人, 同心共创家!这是韶山人的审美观——不务繁华和虚荣,崇尚自然;这也是韶山人的人生观——不爱富贵,只图朴诚。历代还传颂着许多极有魅力的故事。据说,韶峰上,藏着一个生长千年的杜鹃花王,有缘的人才能见到。韶峰下,住了个采药的独身老人,叫刘义,他乐善好施,治病救人,却不取报酬。这一天,他攀在山岩上采药,看见了一朵篮盘大的映山红,正惊讶时,那花忽一阵颤动,从花蕊上拱出一个美丽的姑娘——她问:老人家,有何事相求?老人回答:没有。姑娘莞尔一笑便不见了。刘义采了一大篓山药,下到山坳里,走入病人家,人们一见他便惊呆了:刘义已白发转青,牙齿长出,返老还童了!这事被官府知道了,便派人来追问刘义。因为官府也知道韶山冲里有个杜鹃花王,因此肯定她是被刘义碰上了。可刘义见官后,却死活不肯说出花王藏在何处。官府便将他打入大牢。这一天,刘义正在牢中愁闷不能出去救助病人时,一朵小小的映山红忽而飘进了牢门,刘义不禁双泪涟涟——他又变成一位老人了,狱卒再打开牢门时便惊呆了:他们以为这老头不是刘义,真刘义已偷梁换柱地逃走了,狱卒忙飞身去追赶,牢门也忘了关,刘义趁机走了出去。
这时,杜鹃花王飘飘而下,将他驭起,驭往山林⋯⋯从此他们便在山里云游,散播花种,一到春天,韶山冲便是满山满坡火一般的映山红⋯⋯
这一类故事,在韶山就象满溪的鹅卵石,随手可以拾得几枚。
毛泽东外祖家唐家圫附近,以赵、章、文姓居多,那里的人们大多朴实善良,千百年来辛劳耕耘,艰苦劳作。他们又极富于想象,毛泽东童年时听到了许多瑰丽诱人的故事:
章姓人家生了个俊美的伢子,取名叫峻峰,隔河相望的赵氏生了个秀气的妹子,叫雯云。
峻峰长大了,学得门木匠手艺,以艺养家,以耕带艺;雯云也长大了, 更加聪秀,纺织桑麻,都是里手。两人每每在河中石上,照同一面清澈的水镜,看镜中同一轮丰满的圆月,洗锄耙,洗衣裳⋯⋯他们彼此都有了情意, 但都不讲出。
湘乡龙洞,躲着一条孽龙,它本是一个妖人变的,竟也垂涎于二十里外
受云的美貌,于是吞云吐雾,韶山的上空,烟尘滚滚,在混乱中,它一把攫住了雯云。
峻峰见状,飞身一跃,抡起板斧,奋力砍向龙头,孽龙鲜血溅满峻峰一身,定睛看时,孽龙已逃走了,雯云也不见峻峰拼命追赶,一直追到龙洞, 一股冷森森的恶气直窜出来。峻峰毫不犹豫地摸进了洞,斩杀了守洞的众小妖,入到最里端,只见受云正趴在一汪清泉边哭泣,泪珠掉在水中,叮叮叮叮,峻峰便一把背起雯云出了洞:
“你快回家,我再进去杀死孽龙!”
峻峰再次入洞,寻到孽龙住处,见它正在痛苦不堪地裹伤;峻峰大喝一声,挥斧便砍。
“呜——”
一股毒气熏来,峻峰扑地而倒⋯⋯
那雯云却还守在洞口,她等了好久,仍不见峻峰出来,不禁又双泪涟涟, 终至于昏厥过去。
待她醒来时,四下打量,发现自己已到了一座大庙下面,一位仙人飘飘然走过来,说:姑娘,庙内有一石匣,你只须揭下符咒,你的情人即可得救⋯⋯仙人一飘就不见了。雯云抬步,只觉万分艰难,原来她已三天三夜未进
食,未喝水,她只得一步一步往上爬,挪往那高踞峻岭绝顶的大庙⋯⋯
终于进得庙中,果见一石匣横陈,雯云依仙人吩咐做了,就有一道金光闪出,匣中蹦起一条五爪金龙,瞬间又成了一位威风凛凛的甲士。甲士驭了霎云,飞上苍穹,一会,便降到龙洞,金龙挥舞兵器杀入洞中,一阵酣战, 金龙与孽龙竟同归于尽了。
雯云在洞外等呀等,峻峰却音无音讯。雯云知凶多吉少,大哭不止,泪水流成了河,竟然引动了山洪,龙洞中水哗啦涌出,一只神龟游了出来,峻峰正骑在它的背上⋯⋯
这个童话般的故事,很容易在一个幼童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与现实生活更接近的,是关于智者李二的传说:
李二是个贫苦农民,但他为人非常乐观,最善用机巧,与强权和富豪作对,往往戏耍得地主老爷们啼笑皆非,恼羞成怒而莫可奈何。
韶山冲东 20 多里的银田寺(今属韶山市),是韶山最古老的集镇,镇上店铺很多。镇子依云湖河两岸而列,那云湖河,就是从韶山冲流过来的。
镇上有家“济生药店”,老板姓向,手下有 5 个伙计,李二是其一。可是,向老板近来不喜欢这个李二了,因为他鬼滑,又看不得不平的事,老板决意将他开革出去,但又不敢明目张胆,便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办了一大桌酒菜,一来招待众伙计,二来以鱼头暗示谁将不再留用——原来,这是一个古老的风俗:老板席上的鱼头,对准了哪个,哪个人下年就不用来了, 这给主、雇双方都留了面子,免得难堪。
老板的鸡呀、肉呀、酒呀都摆好了,5 个伙计都焦急地等那鱼。向老板笑盈盈地过来,端了那红烧鲤鱼,左转右旋,鱼盘停了下来,鱼头竟不偏不倚对准了李二。
大家都松了口气,只盯着李二,看他如何应付。李二满不在乎地拈了筷子,戳了戳鱼头:
“向老板真是客气,办了这么大一桌菜,”他夹了片鱼肉尝了尝,“好鲜!不过,老板,你看,这鱼有些不吉利⋯⋯”
“什么?” “这鱼掉了眼珠——有眼无珠!哈哈!”
老板仔细看那鱼,果然没有眼珠,只有两只黑洞洞的眼眶。 “是你搞的鬼?老子分明是亲手买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鱼!” “哈哈!老板,今早晨你把鱼挂在勾子上,正好来了个买药的,我看药
方子,里头有一味珍珠粉,可店里没有。我就记起你老人家平素教导的,取下那鱼,挖出鱼眼,研成粉末,哈哈,鱼目混珠!老板,这一次我实在照你的做了,为什么还要辞退我呢?”
向老板被击中要害,满脸通红。呐呐了半晌,想若是辞退李二,他到外头将他发财的“秘诀”一宣扬,药店的生意全没了⋯⋯他赶忙亲手将鱼端了下去。
“对不住,对不住。”
伙计们一齐大笑。老板将鱼端入厨房,仔细翻看,却寻出了两粒圆滚滚的鱼眼珠⋯⋯
对这类戏耍生意人的故事,毛泽东一定是颇为喜爱的,因为他自小就看不惯诸如他父亲那样的刻薄自私。他也曾和母亲一道,为了这些事与父亲抗争。
韶山冲也有一个关于李二的传说:李二喜爱韶山冲世外桃源一样的生活,他再也不愿看冲外一件又一件的恶浊了,便与者父一同搬进了冲里。韶山冲口有个乡绅,乡绅有个儿子,耍赖泼皮,远近有名,人称彭赖。
彭赖带了几个随从,前来李二家,他要见识见识这个刚搬来却不懂规矩, 不去拜见他的李二。
李二夫妇接了彭赖坐下:“少爷,请稍候,我已在张罗酒肉。”
李二妻子端上热茶,彭赖喝下肚去;又端上一碗,照例喝下去,一连三、四碗,仍不见酒菜,彭赖的肚子咕咕大叫——茶水将早晨的食物全化光了。
彭赖大怒,令人进去看看,回报不见李二,只见屋里桌上有一大钵竽头。彭赖一挥手,他肚子饿,顾不得别的,端了芋头便狼吞虎咽,吃得所剩不多时,忽听一声大喊:“开席啰!”大鱼大肉齐上。李二出来,转头一看:“哈, 少爷,你怎么吃起这东西?——连狗都不吃的啦!不信,你看。”李二将钵子置于地下,狗过来嗅了嗅,果然不吃。彭赖正有一只热竽头卡在嘴里,作不得声——只见乡邻都入了席,彭赖已吃饱了,更被气饱,一甩手,就走了⋯⋯ 李二的故事,总数不下百十个,很久以前,就在韶山一带流传着,几百年来, 为农民们津津乐道,至今仍有很强的生命力。这反映了韶山的世风极其淳厚, 他们疾恶如仇,极希望有人能站出来,惩恶扬善。一个地方的风俗,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所起到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也往往对于造就特定的人才产生不可言传的影响。毛泽东就是从韶山冲清亮的泉水间,葱郁的山林间走出来的——他率真,他多情,他有时强烈似火,他有时又怀乡恋旧。杨昌济先生曾写道:
“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仅隔一山,而两地之语言各异。其地在高山之中,聚族而居,人多务农,易于致富,富则往湘乡买田。风俗纯朴,烟赌甚稀。渠之父先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①亦农家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
这位培育了一代伟人的教育家,似乎在他的学生还未成名之时,即已注意到韶山的山水和风俗,对孕育英杰将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