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解题规范

解题规范包括审题规范、语言叙述和方程式规范、演算过程规范、答案规范、解题后反思等五个方面。

一、审题规范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解题者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找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审题过程可分为分析物理状态和过程、明确条件和目标、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等三步。

  1. 分析物理状态和过程每个物理题都是由若干物理状态和过程组合而成的,搞清这些状态及过程是审题的关键步骤。解题者应认真阅读题目、分析题意、搞清题述物理状态及过程,并用简图将这些状态及过程表示出来,再借助简图分析这些状态及过程的特点,找出它们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有些物理问题尤其是综合题,其研究对象所经历的过程比较复杂,整个物理过程可以分解成多个子过程,这时审题不但要注意分析各子过程的特点,找出它们所遵循的规律,还要注意分析各子过程间的关系。

  2. 明确条件和目标条件,是指“题目告诉了什么”;目标,是指“题目要求什么”。这是解题者必须明确的两个问题。

条件的分析,主要是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找出题目中明确告诉的条件;二是发现题目中隐含条件,并加以揭示和转化;三是发现多余条件,予以舍弃。

目标的分析,主要是把模糊的目标转化为清晰的目标,把抽象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目标,把难于接近的目标转化为便于接近的目标等。

【例】司机开着汽车在一宽阔的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堵墙,他是刹车好还是转弯好?(设转弯时汽车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本题的目标是“确定是刹车好还是转弯好”,这一目标比较模糊, 应通过分析使其更清晰。

目标分析:汽车刹车后,轮子停止转动,它由于惯性沿路面滑行, 设速度变为 0 时向前滑行的距离为 s,而汽车转弯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地面的静摩擦力 f 提供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当静摩擦力 f 最大时,圆周运动的半径 R 最小。比较采取哪种措施好,实际上就是比较最小半径 R 与 s 的大小;当 s>R 时,转弯好;当 s<R 时,刹车好;当 s=R 时,刹车与转弯效果相同。

通过上述分析,本题的求解就有了明确的方向。3.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个题目的条件和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关系,这些关系是由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用哪些关系解题,需要根据这些关系和题述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确定。解题实质上就是分析这些关系与题述过程所遵循的哪个物理规律相匹配。有些题目,这种匹配关系十分隐蔽,必须通过认真分析才能加以揭示;有的题目这种匹配关系有多种,就会出现多个解法。

二、语言叙述和方程式规范

物理重在讲理。在审清题意,找到了解题思路和方法后,列方程解

题时,要先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指明列方程的物理根据,再根据基本公式列出方程。这样,解答有根有据,逻辑性强,既准确地反映出解题者的思路和方法,也反映了物理的特点。

三、演算过程规范

根据物理规律列出方程后,由方程导出最后结果的过程就是演算过程。写出重要的演算步骤既是物理学科的特点,也是中、高考评分标准的要求。规范的演算过程主要有三步:

(1)根据方程导出由已知量表达的待求量; (2)将统一单位后的已知量的数据代入; (3)最后的计算结果。

这样的演算过程有以下优点:

  1. 步骤简捷、准确,减少了数字运算可能出现的差错,节省运算时间,又便于复核、检验;

  2. 计算结果具有普遍性,可以解决讨论、问答题等。

  3. 有些初看起来缺少条件,不满足解题要求的题,通过文字运算, 可以消去那些原来认为应该给出而未给出的物理量,从而保证演算的正常进行。

四、答案规范

答案是解题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答案能清晰地反映出解题的最后结果。答案规范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要注意计算结果的验证、取舍,还要注意答案的完整,如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矢量的大小、方向等。

要做到答案规范,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作答。

五、解题后反思

解题后的反思是指解后对审题过程、解题思路和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1. 反思审题过程审题时,有时能很快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到解题的思路、方法,有时多次受阻,尔后“灵感”突来。不论哪种情况,思维都有很强的直觉性,若在解题后及时复现一下这个思维过程,尽量追溯“灵感”是怎样产生的,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对发现审题过程的错误, 总结审题过程的思维技巧,提高分析、综合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2. 反思解题思路和方法解题的灵活程度和学生解题方法的多少以及运用这些方法的熟练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解题时总是用最先想到的方法进行求解,最先想到的方法往往是他们最熟悉的方法。因此, 解题后反思一下有无其他解法,可使学生掌握和熟练新的方法,开拓思路,增强解题的灵活性。

  3. 反思解题所用的知识和技巧解题后反思一下解题过程中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想一下解题受阻时应用的是哪些知识和技巧,应用这些知识和技巧为什么出现错误,应用另一些知识技巧为什么会使问题顺利解决。这样可以加深对“双基”的理解,掌握它们的适用范围,增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孙殿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