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教材“平面镜”的教学体会

我在平面镜的教学中,无论是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都用了王绍符老师提出来的“纸条法”。

在讲到“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时,我准备了三个白纸条。长方形纸条代表平行光束(图 1);三角形纸条(图 2)会聚光束;另一个三角形纸条(图 3)代表发散光束。每张纸条上都画有带符号的线表示光束的传播方向,纸条中部的折线处代表反射面。将纸条折叠表示平面镜对光束的反射,如图 4、图 5、图 6 所示。这很直观,入射光是平行光,反射光仍然是平行光如图 4;入射光是会聚光,反射光仍然是会聚光;入射光是发散光反射光仍然是发散光。即平面镜只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不会使光束会聚或发散。用这种纸条法进行教学学生看得明白、听得懂、印象深。

在讲“平面镜成像规律”时我也用了纸条法并结合实验、画图进行讲解。用一个代表发散光束的纸条(图 7),端点 A 代表物点,线条表示两条入射光的方向,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表示平面镜 MM′,让发散的入射光射到平面镜上,在镜面处发生反射,即把纸条折叠放在平面镜的镜面一侧。把纸条 AMM′都分展开到 A′MM 位置,相当于把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延长线相交于一点 A′。A′就是物点 A 点的像(图 8)。把 A 点,A

′点用虚线连接起来连线与镜面垂直,垂足为 O,用刻度尺量得 A 和 A′ 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虚像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之间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到镜面的距相等。纸条的折叠 AMM′与 A′MM′ 很直观地显示了对称关系。再用蜡烛和平板玻璃实验验证。结果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印象很深刻。

虚像是教学中的难点,用纸条法可以清楚地显示并没有光透过镜面射到镜面背后。像点 A′处并没有从物点 A 射来的光。看到 A 好像在 A′ 点是习惯于光的直线传播的视觉现象,所以 A′点是 A 点的虚像点。

在这一节中,无论是讲规律,还是讲概念,不论是突出重点,还是实验难点,都用了折叠纸条的方法。这一方法直观、方便、实用,效果不错,大家可以试一试。

(李玉英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