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新教师谈谈如何做好演示实验

怎样才能做好演示实验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经验,供同行和新教师在工作中参考。

一、科学性

任何演示实验都必须使实验原理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实验的现象都能反映客观规律,实验装置、步骤和操作方法,都不违反科学要求。

二、目的性

演示实验要求达到什么目的,有哪些具体要求,无论教师和学生都应明确。

我们做演示实验与小孩玩玩具有本质的区别。比如:小孩玩玩具汽车只感到汽车新奇、好玩。他们很少考虑汽车为什么会走,走的原理是什么?通过玩能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而我们做任何一个演示实验都有其一定的目的。实验的装置过程都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设置的。例如,验证铁块放在液体中能否受到浮力。目的是证明,铁块放在液体中会受到浮力。我们所用的弹簧秤、铁块、细线、水和玻璃杯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设置的,整个实验过程也是围绕这个目的而进行的。

三、可靠性

教师要在演示前精心准备,反复试验保证在课堂上演示成功。

任何一个实验,哪怕是再简单的实验都要在课前精心准备,反复预试以保证在课堂上演示成功。因为演示不成功,学生不仅怀疑实验本身的可信度,更重要的是物理规律的正确性。演示失败比不做实验效果更差。在这方面我是具有深刻的体会。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教初三的物理“摩擦起电”这一节,那天刚好下雨,由于课前没有精心准备,在课上演示时,无论怎样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硬橡胶棒都不能使它们吸引轻小物体。同样也无法验证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我望着同学们怀疑的目光,急得满头大汗。这堂课无疑失败了。

课后,我请教了其他老师,懂得了下雨天由于空气潮湿,丝绸、毛皮、空气的绝缘性能变差,通过摩擦很难产生正负电荷,就是有少量的正、负电荷产生也很快被空气中的负、正电荷中和了,所以实验不易成功。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一定要使用烘箱。从此以后,对每一个实验课前我都作精心准备,反复预试,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保证演示成功。

四、简明性

实验装置要尽量简单,操作要简便。对于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 实验装置一定要简单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实验原理和过程一定要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感到物理实验实在、可信,自己也能操作。一定要避免演示装置复杂,操作繁琐的实验,那样会使学生感到像魔术师做魔术一样,弄得神秘莫测,糊里糊涂。

五、示范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到一丝不苟和规范正确,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实验技能。例如,在使用天平时,调节天平的底板水平、横梁平衡、一

定要做到一丝不苟,力求准确。加减砝码,一定要用镊子;用玻璃杯称量液体时,一定要把玻璃杯底部擦干;称量其他有腐蚀性物品时,一定要把它与托盘隔开;往盘里加减砝码要轻拿轻放,称好后要及时用镊子把砝码放回原处等等。这些教师一定要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使学生牢固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操作的注意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实验技能。

六、直观性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保证全体学生都能看清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时发生的现象,为此,可以采用大些的器材,提高演示实验位置,仪器的关键部位涂上鲜明的颜色,在实验装置后面配上适当颜色的衬板, 在无色液体中加色等措施来提高可见度。

例如,我们研究光的全反射现象时,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看清全反射的现象(看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及它们的变化情况和临界角的意义),我总是在仪器后面加一个白色的衬板。从而大大增强了实验效果。在做液体扩散实验时,我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滴入一些红墨水, 这样不仅能明显地看出红墨水分子是如何做扩散运动的,还能清楚地看到水的温度越高,它的扩散就越快等等。

七、安全性

演示实验要确保安全。对于要发出较大声音或强光、火花、燃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告诉学生,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免得这些现象突然发生时,学生受到惊吓而影响学习情绪。

(于建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