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5 骨骼肌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

【目的要求】

  1. 了解骨骼肌收缩的总和现象。

  2. 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

【基本原理】

两个同等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如果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肌肉则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出现多个收缩反应的融合,称为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时,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时,各自的收缩完全融合,肌肉处于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动物与器材】

蟾蜍或蛙、常用手术器械、肌槽、记纹鼓及电磁标或记录仪与张力换能器、刺激器或多用仪、砝码、培养皿、滴管、任氏液。

【方法与步骤】

  1. 按实验 3 的方法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并将其固定在肌槽上。用记纹鼓记录时,在描记杠杆的下方装上刺激标记电磁标(两支笔尖对齐), 肌槽上的电极与刺激器的输出端相连,调节刺激强度,使肌肉收缩曲线高度达 2cm 左右,开动电动记纹鼓或记录仪(走纸速度为 20mm/s),再用手控触发或启动开关,以单脉冲刺激神经,记录肌肉收缩曲线(图 2-12)。

  2. 刺激强度不变,以 1s 的间隔输出两个单脉冲刺激标本,肌肉则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记录收缩曲线。

  3. 用同等刺激强度,改变刺激间隔为 0.16s,刺激标本,记录肌肉收缩曲线。

  4. 改用连续刺激(走纸速度为 10mm/s),以 2 次/s 的频率刺激标本 3

—5s,记录肌肉收缩曲线。

  1. 改变刺激频率为 6 次/s,记录肌肉收缩曲线。

  2. 将刺激频率改为 10 次/s,记录肌肉收缩曲线。

  3. 将刺激频率改为 20 次/s,记录曲线变化。

  4. 将刺激频率改为 25 次/s,记录曲线变化。

如用记录仪记录,当发生强直收缩的曲线过高时,可以衰减 1/2,使收缩曲线完整地记录出来。

注意: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任氏液湿润标本,每次刺激后应使肌肉休息30s。连续刺激不可超过 5s。

【思考题】 1.讨论肌肉发生不完全强直收缩及完全强直收缩的条件,人们日常生活

中哪些动作属于强直收缩。 2.何谓临界融合刺激频率?

(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