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欧的家庭手工业

家庭手工工业是面向广大市场的小生产;它根本不同于手工业,因为在这种场合下一向有居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并使二者分开的中间商人。这种工业形式,就其经济性质而言,同手工业截然不同,因为它需要有资本主义中间商人,这就或多或少地排斥了小生产者的自由和独立性。不过,应当把家庭手工业两种主要形式区分开。其中有一种类型,是生产者完全隶属于资本家。这种类型叫做家庭手工业的依附形式。第二种类型可以叫做自由形式。在后一种场合,小生产者不明显地隶属于资本家,因为小商品生产者是相对

(但只是相对,而不是完全)自由的。

依附形式(亦称大工业的家庭体制)又有两种形式,如同手工业有两种形式一样,即:售卖的(Kaufsystem)和雇佣的(Lohnsystem)家庭手工业。这两种形式的特点是,小生产者经常为同一种买卖或同一个工业资本家做活,同资本家在经济上的联系非常密切,甚至构成某一资本主义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两种家庭体制可按下述特征来加以区分。售卖形式表现为小生产者在形式上是自己产品的所有者。从表面上看,资本家与小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场合带有自由的性质,但是,由于生产者实际上是被迫把自己的商品出售给他在经济上所依附(例如,他是向资本家购买原料而又无力偿还的债务人)的那个资本家一商人,所以这在实际上是雇佣劳动,是按照资本家的订货做活的。

依附的家庭手工业的第二种形式,是指小生产者不仅在实质上,而且在形式上、法律上是资本家的雇佣工人。在这种家庭手工业的形式下,家庭生产者直接受雇于资本家,从资本家那里领取原料,有时还领取劳动工具。在这种场合,小生产者不同于在资本家作坊从事雇佣劳动的工人,仅仅是在自己家里做活而已。因此,依附的家庭体制的这种形式与第一种形式不同之处, 在于它的雇主以手工业资本家的身分出现,而第一种形式雇主却以商业资本家——收购商人的身分出现。

但是,这两种依附的家庭体制并不能包括家庭手工业的所有形式,因为后者也可以表现为更为自由的形式。不妨以十九世纪初英国小呢绒匠为例。呢绒师傅自己买进羊毛,纺织成粗呢绒,但不是把它直接卖给消费者,而是拿到约克郡各主要城市专门开办的呢绒商品交易所卖给呢绒商人。每个呢绒师傅在商品交易所里都占有特殊的地位,并按自由价格出售呢绒。这种呢绒师傅不是手工业者,因为手工业的特点是为消费者,而不是为商人生产。另一方面,这也不是资本主义的家庭体制,因为在这种场合,小生产者有向任何人出卖自己商品的自由。因此,呢绒商人不是小呢绒师傅的主人。当然, 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小生产者完全不依赖商人了。因为商人占有资本,操纵着呢绒市场,所以,小生产者不可避免地要沦为多少得从属于商人的地位。

小生产者的自由只是相对的,只有在这种相对意义上,才能谈到家庭手工业的自由形式。

总之,我们看到两种家庭手工业。在第一种场合(依附形式),产品是为某个资本家一企业主(雇佣体制)或者商人(售卖体制)生产的。在第二种场合(自由形式),小生产者有选择的自由,他可以随意把自己的产品卖给某一个商人。这两种形式必须严格地加以区别。总的看来,自由形式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逐步变为依附形式,资本就越来越支配小生产者。

大工业的家庭体制(或者说,家庭手工业的依附形式)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起过很大的作用,只有通过这种体制,资本才逐渐地支配生产。这种体制,恰恰是盛行于十八世纪的资本主义生产类型。这一事实可以说已经牢固地确定下来了,尽管不可能举出确切的统计资料来证明它,因为十八世纪工业统计才刚刚萌芽。

十八世纪英国家庭体制的发展,有许多间接的特征可资证明,例如,英国国会颁布了一系列严惩破坏经济资料等的法令。①棉布生产最初在英国是以售卖的家庭体制形式出现的,随后很快就转变为雇佣形式。十八世纪初,曼彻斯特附近的织布工向大商人购买棉纱,织戌布,又将产品卖给那个商人; 后来,大约在十八世纪中期,企业主和生产者的关系变为更加依附的关系, 资本家自行把棉纱分拨给工人,而工人为订货资本家织布以挣得一定的工钱。

大工业的家庭体制于十八世纪在西欧所有国家中发展起来了①。这个体制一部分来自行会手工业,具有一系列不易觉察的过渡形式,因此很难划定行会手工业消失和家庭体制兴起的界线;它另一部分来自农民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农民起初把自己多余的产品拿到市场去卖,现在终于开始专为出售而生产,并把自己的制品出售给固定的商人,这就是说,他们变成了家庭工人了。农村已经成为有利于家庭体制发展的活动场所,从而使农村手工业不受行会的支配,摆脱了强制性的行会章程的约束。因此,商人为逃避行会的控制,常常把原材料分送到各个农村去加工,这样一来,农村又出现了新的行业,这也就是家庭体制的第三个来源。

但是,不应当认为现在家庭体制已经过时了,它再也不能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竞争了。相反,恰恰是现代的资本主义发展条件,才在某些场合使这种资本主义工业形式得以发展。于是它在伦敦、柏林及其他大城市很盛行。在英国这种体制叫做“血汗制”。

在现代经济制度下,家庭体制的力量在于它给资本家提供最大限度剥削工人的机会。家庭体制中的工人是无力对付资本家的。工人各自在家里干活, 不能组织起来维护自己的共同利益,因为他们通常都互不了解。工人的这种无组织性,有利于资本家,使资本家能够做到工资付得最少,而劳动日延长到最大限度。其次,在家庭体制条件下,资本家不用支出有关厂房设备和提供生产工具的费用,他的生产费用只有工资和原材料两项。再者,在家庭体制条件下,资本家每当商品需求下降时,都能迅速减少生产,而不顾自己工

① 黑尔德:《关于英国社会史的两本书》,第 550 页及以下各页。黑尔德是最早懂得家庭体制在资本主义工业史上的作用的人之一。

① 库利舍尔:《资本利润的演变》,第 1 卷,第 8 章。本书收有大量有关欧洲各国家庭体制发展方面的资料。

厂工人失业。同时,工厂主在这种场合,由于工厂设备和机器闲置不用,失去的只是利息。这样,在家庭体制条件下,工业萧条的一切灾难都被转嫁给工人。最后,在家庭体制条件下,资本家能够逃避对他有约束力的工厂法的要求。总之,在资本家看来,家庭体制的优点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剥削工人, 正因为如此,尽管这种体制下的生产必然规模小,设备简陋,但它还是有生命力的。这种体制的缺点,在资本家看来,则是工人能损坏或出卖厂主提供的原材料,以及资本家不能采取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不管怎么说,家庭体制都是富有生命力的工业形式,特别是它在世界一些国家的首都定居下来了,那里聚集着大批失业的无产阶级,他们也逐渐成为“血汗制”的牺牲品。

工厂劳动卫生条件法要求越来越严,促使英国家庭生产在许多部门中发展起来了。因为工厂主认为关闭工厂,改行家庭体制对自己更为有利。

在德国可以看到,家庭体制一般说是在衰落,尤其是在纺织生产中,因为这个部门的机器劳动要比手工劳动优越得多,手工织布工人是竞争不过蒸汽织布机的。与此相反,在裁缝、纸制品、食品以及其他劳动部门,家庭体制却富有生命力。一般说来,家庭手工业工人人数日趋减少,1882 年(据工厂主提供的资料)德国有 544,980 人,1895 年减为 490,711 人,1907 年又减至 482,436 人。

家庭体制尽管设备条件简陋,但却往往胜过工厂,其原因是靠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而不是靠用机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支持了以手工劳动和小生产为基础的工业形式,从而阻碍了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