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单协作

单个的、个体的经济劳动在人类社会中是一种例外,而规模或大或小的人群的共同劳动,却是居干主导地位的劳动形式。许多人处于相互协同行动中的劳动,叫做协作。协作通常分为简单协作和复杂协作。许多人从事同种工作的共同劳动,称为简单协作。如果他们从事不同种的工作,则是复杂协作。

简单协作可分为如下三种:1.结伴劳动,2.联合劳动,3.合伙劳动。结伴劳动就是每个人互不依赖,备干各的活,搭伴的意思是指一个劳动者紧挨着其他一些劳动者做活。乍看起来,好象这里看不出有什么协作,但是,实际上从事劳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对劳动生产率却有着颇大的间接影响。原始部落甚至有用于公共劳动,并按性别划分的特殊场所,如男子在一处劳动, 妇女在另一处劳动。直到现在,俄国许多地方还有一起劳动的习尚。例如, 农村姑娘习惯于聚集在一处农舍一起纺纱。还在不久前,俄国中部也有手工纺纱女工,大多聚集在所谓敞亮的小房间——公共楼房里劳动。这种楼房是由某些企业主出钱,或者手工业者自行筹款修建起来的,因此,占用者每人均须交付租金。结伴劳动的意义,首先在于通过共同劳动,能够共同使用生产资料,节省取暖、房舍、照明等项费用。另一方面,结伴劳动还能对操作产生纯心理上的影响,由于劳动者相互竞赛,有着较为舒适的外部环境,再不单调乏味,等等,所以劳动就更富有成效。

简单协作的第二种形式——联合劳动,它是当一些劳动者把自己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去完成超过每个人体力的工作(如抬重物)时出现的。一般他说,如果经济生活需要修建某种大规模的工程,那么这样的工程只有借助联合劳动才有可能完成。联合劳动常见的例子,是筑路,开渠等。当然,这样一些工程无疑都会超出个人力量,只有借助集体力量,即把许多人的劳动力集中起来才能实现。

临时性联合劳动。多见于一些有所谓紧张季节的生产中,紧张季节要求在短期内完成超出个人力量的劳作,如农业,在大片地里收割庄稼等。

简单协作的第三种形式——合伙劳动,其特点是:劳动者尽管用自己个人的力量能够完成该项工作,然而,如果能做到相互帮助,就会提高共同劳动的生产率。个别劳动者虽然也能完成工作(正是在这一点上,合伙劳动不同于联合劳动),但不怎么顺利。原始人的公共狩猎和捕鱼,是合伙劳动的突出例证。在这种情况下,大群人协作来捕杀野物,数量要比单个人多得多。H.西贝尔写的《原始经济文化概论》一书,例举了许多有关渔猎的例子。①

① 西贝尔说:“澳大利亚河流宽阔,在河水清浅的地方,土著人每每 40—50 人结队下河捕鱼。捕鱼用坚硬木质制做的标枪,尖头,长约六英尺。捕鱼时各自拿着标枪摆成一个很大的半圆圈同时潜入水下,并在水

在另一种场合,采用的办法可以叫做散兵线原则,狩猎者形成一条包围线或圈,使陷入包围线内的动物,一个也逃不脱猎人之手。

合伙劳动的情况,在一些工人建造房屋时,也可以见到。工人协力建造房屋时,工作效率要比工人单干高得多。如果每个工人单独来干,他就得从一处到另一处来回转着干,白白地浪费时间;如果是由一些木工或石匠合伙干,集体工人分别配置在房子的四周,房子就会均衡地盖起来,工人也就不用来回奔跑付出无效劳动了。散兵线原则更加明显地表现在下述场合:工人建造房屋,往上运砖,不是单个人上下搬运,而是排成一行,互相传递,把砖运上去了。

所有这些情况,都是每个个别工人直接帮助别人,从而使大家的劳动联合成一个共同的整体,收到较大的效果。不再是有两只手的工人,而是有几千只、几万只手的集体工人了。在其它场合,合伙劳动也可以使每个工人的工作仍保持其个体的、独立的性质。但是,由于好些工人同时或者连续进行劳动,每个工人就能更加正确地调整其个人的劳动。不妨以手工打谷为例。打谷也可以是一个工人。但如果是好几个人打谷,而且他们一个紧跟着一个举起连枷打谷,那么,劳动就比较紧张,因为连枷挥动要更加准确而有节奏, 起落都要有一定的间歇。由协作过程本身从外部进行调节而来的这种节奏, 能够使工作具有自动性,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劳动的自动性越强, 工人为更好地完成工作而付出的注意力,也就是说,耗费的精力就越少。工作的自动性能大大节省人的精力,能使工人迅速而精确地完成工作,而迅速和精确则纯属人体反射过程所固有的特性。

简单协作盛行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是,如果认为只有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才有简单协作,那就是极大的错误。相反,现在要有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人协同劳动,来完成更加广泛的经济任务。现代工厂,就是简单协作和复杂协作的联合体,要有许多工人共同完成一项工作。现代的庞大企业(如修建铁路),就需要从事同一项工作的成千上万的人的协作。

除了上面提到的工人通过共同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情况外,人数多少不等的各种共同劳动,都有着程度大小不等的效益,从纯技术方面看,大生产比起小生产来效益要大得多。建造面积扩大一倍的房屋,其费用不是增加一倍,而是少得多;装置规模大一倍的锅炉,其费用不是贵一倍,而是少得多;面积大一倍房间所需的同样照明器材不是增加一倍,而要少得多;而面积大一倍的房子取暖只需要用少于一倍的燃料;同样,功率大一倍的机器,多作一倍的工作,也只需要用少于一倍的燃料,等等,等等。总之,在一定的限度内,生产规模的任何扩大,都会耗费更少的力量以取得同样的效果。根据美国的一些计算资料,工业企业在使用 5 马力蒸汽机的条件下,每

马力的年均费用,按俄国货币换算,为 354 卢布;如果使用 50 马力发动机,

下停留相当长的时间。如果没有捕到足够的鱼,他们再往远游出几码,带着标枪重新潜入水下。只要他们没有捕到所需数量的鱼,就在 1—2 英里内不断地换地方。”(《原始经济文化概论》,第 2 版,第 10 页。)” 整个部落或者若干个联合起来的部落参加围捕袋鼠。男人们选好狩猎地点后,彼此拉开不远的距离隐伏在山谷一带的草丛中;而妇女和小孩排成长长的队形登上山丘,拚命地把袋鼠住男人埋伏的山谷里赶。袋鼠本能地选择这个方向,是因为住这儿容易逃跑。当袋鼠成群结队地嘶叫着从猎人身旁奔逃时,猎人依次从埋伏点站起来,对准一个或者两个袋鼠投掷标枪。他们相互支持,直到兽群从最后一个猎人身旁跑过去才开始收集猎物。”(同上,第 12 页。)

则为 105 卢布,使用 3,000 马力机器时,则为 36 卢布。工厂使用 1 马力的

燃气发动机得花费 470 卢布:而使用 10 马力发动机,则花费 11690 卢布①。电站涡轮机电力的单位价值越便宜,则涡轮机提供的电力就越多。例如,50 马力的涡轮机,每马力价值 109.5 马克,而 4,000 马力的涡轮机,每马力只值 20 马克。远距离输送电能,恰恰也是:电力的单位价值越便宜,则输送的

电力就越多。输送 200 马力时,每 1 公里马力的价值为 50 马克,而输送 20,

000 马力时,只值 1.25 马克。发电机越大,无效耗费的电能就越少!因此,

5,000 千瓦的发电机电能的无效损失为 21.7%,而 100 千瓦的发电机,电能的损失却高达 32.7%②。在彼得格勒的阿·勒斯涅尔机器制造厂,受热面积为 100 平方米的蒸汽锅炉,售价为 4,500—5,000 卢布,而受热面积为 20O 平方米的锅炉,售价为 7,000—8,00 卢布。也在这个厂,100 马力的冷凝复涨式蒸汽机售价约 12,000 卢布,同样的 200 马力的蒸汽机售价为 17,000

—18,000 卢布。

在一定限度内,机器、设备或某种设施规模越大,提供单位效益的费用就越少。

这种依存关系带有普遍的性质,它来自某些共同的自然规律。而且这种依存关系实际上无非是体积和表面积比值这一几何定理所导致的必然后果。球的体积随半径立方增大而增大,而其表面积随半径平方增大而增大。所以, 物体越大,其单位体积上的表面积就越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物体的有效作用与其体积成比例,而生产的价值与其表面积成比例(这是经济中最常见的现象)的情况下,其他条件相同,生产体的体积越大,就其有用效果的价值就越小。所以,其他条件相同,房屋越大,单位体积就越便宜;体积大一倍和使用燃料多一倍的机器,其表面积所白白损失的热能要少于一倍;同样,机器体积增大一倍,其无效磨擦的增加却少于一倍,因为机器表面积的增大也小于一倍,等等,等等。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机器的有效作用将随其体积的增大而增大。要烧暖大一倍的房间,就需要小于一倍的燃料,因为房间增大一倍,按它与其容积之比,表面积就要减小,而任何房间的表面积都要白白地消耗热能。如果拆除两间照明房间的隔墙,则每间房间的亮度就会增大,因为一间房间的光可以照亮另一间房间,等等,等等。

因此,大生产能够利用较大的建筑、机器和一般生产资料,效果高,费用便宜,单位效用的费用比小生产少,这也就是大生产超过小生产的主要技术优势所在。①

但是,这种优势并不是绝对的,它在一定的限度内起作用。如建造两层的楼房,造价相对地比一层的要便宜,因为可以节省屋顶和地基的费用—— 无论盖哪一种,都需要有同样的屋顶和地基。但是,譬如说,建造二十层的楼房比盖一层的普通房屋的费用,不贵 20 倍,也要贵许多倍。在这种情况下, 不得不采用完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方法,因为,一般的建筑材料用于这

① 比较伊萨耶夫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第 7 版,第 132 页。

② 《1910 年财政通报》,第 38 期,第 489 页。

① 耐人寻味的是,本书对大生产比小生产更为有利的一般原因(体积与表面积的比例规律)所作的解释, 据我所知(尽管我不是工艺师),不仅现代经济科学,而且现代工艺学也都不知道。不管怎么说,在工艺工程师 H.F.谢尔戈夫斯基专论机器价值问题的近著《机器的价值和评论》一书中(1907 年),也根本没有类似对上述原则所作的一般表述。只是在某些个别场合,F.谢尔戈夫斯基作出我在本教程中所得出的结论。

样的建筑,不够牢固。可见,超出一定的限度,产品体积增大,必须克服的阻力就增大,生产费用也就势必相对地迅速增加。

因此,大生产和小生产的相对效益原则,可表述如下。其他条件相同, 在一定限度内,大生产为取得单位效用所付出的劳动费用,要少于小生产; 如果超出这个限度,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就要引起单位效用费用的增加。换句话说,每一种生产都有其最佳规模(optimum),即劳动生产率可以达到最佳数值的规模。在未达到这种最佳规模之前,生产规模的任何扩大都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如果达到了最佳规模,再要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势必引起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如果说,超出限度,继续扩大生产在技术上行不通,不仅不能提高,而且只能降低劳动生产率,那么,这种限度究竟是在哪一点上,不能笼统地确定,要视复杂的技术和经济条件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