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梯登高1.背靠大树

借鸡生蛋

早在 1975 年办厂伊始,蒋梦兰就把科技知识当“宝贝”,把科技人员当“菩萨”,是上虞市开创“科技办厂”风气的先行者之一。

联丰集团创业 20 年,走了一条“靠科技起家,靠科技立业,靠科技兴厂,靠科技发财”的道路,使企业保持长盛的生机,不衰的活力。

蒋梦兰领导的联丰集团所以能成为“上虞市科技明星企业”、“浙江省科技进步企业”、“国家星火示范企业”,其根本原因就是坚持了一条“三梯登高,科技先导”之路。

1985 年 11 月 23 日,《中国乡镇企业报》头版发表了题为《五虎称雄, 强劲何在?》的报道,介绍浙江省上虞县联丰玻璃钢厂等五家乡镇企业如何坚持生产与科研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求生存、争发展道路的经验。上虞乡企科技名声大振,在全国树起了一面旗帜。

办厂初期,举步维艰。

企业要立足、要生存,就得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而要开发新品, 提高质量,光靠“泥腿子”这点本领是远远不够的,就得借助专家、教授的力量,靠他们辅导、帮助。于是聪明的农民企业家蒋梦兰就寻求了一条“三梯登高”的道路。

所谓“三梯登高”,就是借大专院校、大城市科研单位、大企业这“三把梯子”,并与“三大”联合,以发展壮大自己。开始是采取托“舅子”(亲戚)、付“票子”(转让费)、买“果子”(科研成果)的办法,打开局面。现在说来,这可叫第一阶段:民间往来。

开始的时候,联丰厂靠敲敲打打、糊糊刷刷,造出了第一代玻璃钢冷却塔,虽然也销出不少,但由于品种旧、规格老、质量差,已不受用户欢迎。而当时社会上民用建筑和旅游业兴起,需要大批的小型冷却塔供应。产品要改朝换代,少不了依赖大专院校的支援。

从 1982 年开始,蒋梦兰通过“星期日工程师”任世瑶的关系,与上海

交通大学挂钧,建立了厂校合作关系。请他们派了 10 名专家教授驻厂辅导, 办起职工文化学校,提高技术水平。同时输送一批文化较高的青工到上海交大等院校专业培训,回来成为技术骨干。在上海交大的帮助下,研制开发了第二代冷却塔,噪声比第一代降低 10 分贝,满足了用户的需要。

这可说是“三梯登高”的第二阶段:横向联合。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宾馆、大会堂、科研馆所纷纷拔地而起, 这就需要低噪声、轻耗电、对周围居民少干扰的冷却塔供应。这种新产品技术要求更高,更需要大专院校的支持。

从 1984 年开始,蒋梦兰与上海交大一起成立了南洋风机冷却塔技术开发公司,建起了教育、科研、生产、经营、销售、设备“一条龙”的联合体, 从此,“三梯登高”进入第三阶段:紧密结合。

1987 年,蒋梦兰干脆与上海交大签订合同,委托学校办了 2 年的“制

冷和热交换”大专班,一下子选送 20 名职工上大学。

1988 年,索性招收列入国家招生计划的青年跨入上海交大深造。从此, 联丰厂的技术能力大为提高,在交大的尽心指导下,造出了第三代冷却塔—

—超低噪声冷却塔,再次填补了国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