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铲豆撬

创业伊始,举步维艰。

办冷却塔厂是定下来了(那是 1975 年),但资金、厂房、设备、技术, 一系列问题怎么解决?

村民说:“绍兴有座大善塔,杭州有座六和塔,曹娥有庙没有塔,联丰农民难道造得了塔?”怀疑、担心。蒋梦兰向大家宣传,我们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联丰村本来穷,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社员袋里也是瘪塌塌的,你到哪里去弄钱?蒋梦兰只好到各生产队去“搜刮”,砸锅卖铁,倾家荡产,总算凑了 2 万元。这便是启动资金。

厂房呢?如果新造,要好几万,没有能力,先在大队的大会堂将就一下。设备,土法上马。蒋梦兰邀了本村的朱阳兔、陈裕康、朱培荣三个社员当工人,从家里拿来了锅铲、豆撬当工具,带着铁扎、扁担,到曹娥江边去挑烂泥,到曹娥庙旁破败的寺院里去拾砖块,用水泥砌起了操作台。

搭好操作台,买来纤维布,借来了钢筋,可是最主要的原料环氧树脂还在天边飞。蒋梦兰东跑西颠搞不到,只得外出采购。为了节省开支,蒋梦兰出差睡浴室,吃干粮,于苦力,有一次到苏州去买环氧衬清,七八百斤 重的货物,用板车从城北厂区拉到城南轮船码头,那是大冷天,街上的行人裹紧了棉衣还叫冷,而蒋梦兰穿着 单衣,还热得满头大汗。

起步难,最难的是技术。

要造冷却塔,要懂得“流体力学”,这个怪里怪气的 洋名词,不要说一窍不通,就连听都没有听到过。蒋梦兰便硬着头皮学,生吞活剥非把它掌握不可,好在“星 期日工程师”是同乡人,热心指点,手把手指导。蒋梦 兰虚心求教,打破沙锅问到底。不但白天在操作台旁边 干边问,晚上带着习题到床头边去复习。功夫不负有心 人,终于慢慢地学会了这门技术。

皇天不负有心人。蒋梦兰和他的同伙们,经过一年时间就生产出了第一批冷却塔,运到上海、青岛一用,居然还受到了用户的称赞。当年产值 5 万,

利润 2 万;第二年产值 30 万,利润 12 万;第三年产值 72 万,利润 29 万;

第四年产值 131 万,利润 52 万;⋯⋯真是年年上升,步步登高。联丰大队的社员祖祖辈辈哪里见到过这么多钱,心里乐开了花。称赞蒋梦兰为联丰人种了一株摇钱树,捧回一只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