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出心裁

1984 年,蒋梦兰作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招数:在全县招考高考落榜生”。新招一出,风波四起。

联丰玻璃钢厂历来招收的都是联丰村本乡本土的农民子弟,现在蒋梦兰搞了个新名堂,说本村的农民文化欠高,知识不够,要扩大范围,打破界限, 在全县 48 个乡镇招收知识分子,让外地人来捧金饭碗,这不是味着良心吗?

一个说:“我们是要吃肉才打狗的,要赚钱才办厂的。他倒好,心思朝外拐,把油水泼到锅外面。”

一个讲:“我们砸锅卖铁办起这个厂,流血流汗种起了这棵摇钱树,本想自己的子弟进这个全窝银窝,他却吃里扒外,出卖本村人的利益。”

这是“吃里扒外”吗?

这是“出卖本村人的利益”吗。 这是“心思朝外,油水泼外”吗?

从眼前利益讲,可以这样说。但本村的子弟已招收得差不多了,再招收已招收不出够格的人员了。难道无限制地为了“吃肉”尽招收一些“素质差” 的同乡人,让企业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吗?

从长远利益看,为了改变企业人才结构,增强发展后劲,不得不忍痛割爱,面向全县,广招人才。这样企业增加了知识力量,提高了技术水平,工厂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全村的农民可以得到更多的好处。

蒋梦兰走村串户苦口婆心地解释,联丰村村干部挨家及户从近到远地宣传,终于把父老乡亲说通了,支持蒋梦兰的这个新花样。这一年,联丰厂从全县报名的 300 名青年中,招收了第一批 26 名来自各地的“小秀才”。

尔后,顺风顺水地一批一批招进来。1987 年招收的 30 名青工送到上海交大去培训,1988 年又招收 10 名青工到大专院校去深造⋯⋯。

蒋梦兰早在 80 年代初期,就采取借“外脑”(科技专家)之长,补“内脑”(本厂员工)之短,变“输血型”(外力支援)为“造血型”(自我提高)的办法,来出人才、出产品。出效益。

到 80 年代中期,蒋梦兰制订了近、远期规划,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形成“宝塔型”结构,不惜血本,培养人才。高层次就是工厂先后选送

32 名高中毕业程度的员工到上海交大、浙大、浙江工大等院校深造,学习计算机、工业外贸、机械制造、制冷与低温技术、企业管理、工艺设计等专业。现已有 28 名学成回厂投入使用。中层次就是培养各方面的专科生。已

求学回厂的 39 名,正在就读的 28 名,以补充新产品开发所需的企业计划、调度、质量、工装、模具等方面的需要。低层次就是一般职工开展岗位培训, 如全面质量管理、计量标准、安全文明生产、基础技术知识等等。历时 10

年,耗资 700 万,已培养出各种专业人才 112 名。企业现已拥有各种专业人才 289 名,占员工总数的 22%。其中高、中级工程师、经济师等具有技术职称人员 84 名。从而大大增强了对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开发能力。联丰厂被评为省、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先进单位,蒋梦兰被评为先进个人。